別人為了當皇帝打得頭破血流,宋朝卻出了4個“禪讓”的太上皇

皇位可是個好東西,搶到了,就是天下老子最大,想幹啥就幹啥,所有人都得聽你使喚,牛。

中國曆朝歷代,為當皇帝大搞殘酷宮廷鬥爭的多了去了,有殺父弒兄父子兄弟相殘的,有謀反叛逆巧取豪奪的,有發動起義改朝換代的。

總之,不搞個你死我活血流成河,想當皇帝,難。


別人為了當皇帝打得頭破血流,宋朝卻出了4個“禪讓”的太上皇

可是大宋朝還真有點不一樣,不到百年間,先後出了4個主動讓位的皇帝,皇帝我不幹了,給你幹吧,我當太上皇了。

咋回事呢?有點反人類呀。

仔細一琢磨,這幾位爺是真聰明。

咱前面說了,大家都想當皇帝,不就是因為皇帝權力大,任性,舒坦嗎,如果不舒服了,咋辦?

簡單,不幹了,讓給別人幹,自己當太上皇,繼續舒坦去。

看看這4位太上皇都誰。

第一位:宋徽宗趙佶


別人為了當皇帝打得頭破血流,宋朝卻出了4個“禪讓”的太上皇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號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書畫家,自創的瘦金體書法牛逼透了,直到今天還是鼎鼎有名。

他重用的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致使政治形勢一落千丈。

生活奢侈,在南方採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嶽”。

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兵臨城下,趙佶畏敵如虎,無心抵抗,迅速的宣佈禪位給兒子宋欽宗趙桓,自己帶著一幫子心腹逃跑了。

等到李綱率軍打退金兵,趙佶一看安全了,又跑回來和兒子爭權。結果回去後還不到一年,金國又殺過來,趙佶和兒子一起被金國俘虜。

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趙佶父子雙雙成為歷史上最屈辱的皇帝。


第二位:宋高宗趙構


別人為了當皇帝打得頭破血流,宋朝卻出了4個“禪讓”的太上皇

趙構(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

在位期間,迫於形勢民心,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趙構半輩子都主張和金國媾和,完全不顧父兄和祖宗陵寢之地還在敵國之手,以和議為最大政績。

但妥協退讓換不來和平。1161年金廢帝完顏亮率軍大舉侵宋,趙構苦心維持的媾和政策被打臉。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構禪位於皇太子趙昚,瀟灑的轉身去做了太上皇,讓下任皇帝為自己的錯誤決策背鍋。


第三位:宋孝宗趙昚


別人為了當皇帝打得頭破血流,宋朝卻出了4個“禪讓”的太上皇

趙昚(shèn,1127年-1194),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1189年在位)。

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趙昚是個想大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在繼位前是被收養的皇子,而且是宋太祖一脈,在朝中無大根基,主戰策略推行得很艱難,太上皇宗高宗不停扯後腿,任用的張浚等主戰派又能力不夠,全力推動的北伐以失敗告終,與金國簽訂的“隆興和議”中,南宋皇帝要對金國皇帝稱“侄”,且割了六州之地給金國。搞得趙昚心力憔悴,便學宋高宗當太上皇享福去了。

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昚禪位於三子趙惇,自稱壽皇聖帝。


第四位:宋光宗趙惇


別人為了當皇帝打得頭破血流,宋朝卻出了4個“禪讓”的太上皇

趙惇(1147年—1200),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趙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

趙惇繼位之初,也想有一番作為,能聽取臣下諫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

但他是個怕老婆的,“宮闈妒悍”,懼內心理嚴重,以致後期荒廢朝政。又聽信讒言疏離太上皇趙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機。

既然皇帝不好當了,就禪位,當太上皇吧。

紹熙五年(1194年)禪位於次子趙擴,成為太上皇,史稱“紹熙內禪”或“光宗內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