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部由王心剛和張瑜主演的電影《知音》,風靡全國,演員的演技包括長相,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男神女神,而蔡鍔和小鳳仙的愛情故事也讓這兩個演員演的蕩氣迴腸、纏綿悱惻。但事實上他們倆其實沒有電影裡面演的那麼親密、浪漫,而蔡鍔本人,作為

近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不僅是民國的風雲人物,也是清末民初的一代“男神”

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近代偉大的愛國者。不僅相貌出眾,在不同時期的戎裝照中,都是英氣逼人,帥得刺眼。不過呢,還是有一點點的缺憾,就是他的身材屬於那種瘦小型的,估計個子不高。之所以稱之為男神,並不是因他的長相,因為民國真的不缺長得好看的,主要是他的才華和貢獻,蔡鄂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上上個世紀的80年代,蔡鍔出生在湖南邵陽。天資聰穎的蔡艮寅六歲讀書,十歲就能做八股文,十三歲時便脫穎而出中了秀才。一次,蔡鍔騎在老爸的脖子上參加童子考試,考官看見之後發現這小屁孩兒太沒規矩了,然後就出了個上聯考他,說“子騎父做馬”,而蔡鍔反都沒有反應,立馬就回“父願子成龍”,如此才氣,考官不得不服啊。

15歲考入湖南時務學堂,現在來說15歲就考上重點大學了,這個湖南時務學堂,來頭不小:創辦者是陳三立、譚嗣同等,陳三立是晚清著名詩人,但他兒子的名氣更大,其中有一個就是近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陳寅恪。湖南時務學堂的總教習更是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就是在這所學堂裡面,蔡鍔接受了維新思想,而且跟梁啟超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師生友情。

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蔡鍔這一生當中文采風流,留下了很多名作,尤其是黃興死了之後寫的一副輓聯:

以勇健開國,而寧靜待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湖南時務學堂便解散了,蔡鍔就先後去了武漢、上海甚至到日本這些地方求學,這一時期他的目標還是用文章來救國,後來有一件事情徹底改變了他的志向。1900年,18歲的他從日本回來,參加老師近代著名的維新志士唐才常在武漢主持的一場反清起義,結果起義失敗,老師也遇難了。

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這個事情讓蔡鍔非常的受刺激,於是決心棄文從武,得知這個想法,他的老師梁啟超是很不贊同的,說你文章寫得好好的,不堅持寫下去,真的是可惜啊!而且說實在話,一小個子混軍隊是沒前途的,孔武有力的這種人才有出息,這時候蔡鍔身上那種湖南人的那種倔脾氣上來了,說我不做第一流的軍人,我就不是你的學生。

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於是,蔡鍔到日本去學習陸軍,然後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和蔣百里、張孝準並稱為“中國士官三傑”。在後來的軍事生涯當中、理論上、實戰裡,蔡鍔都有著非常精彩的表現。他回國之後便在雲南穩定了下來,這期間,他還寫過一部非常著名的軍事著作——《曾胡治兵語錄》。

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是總結晚清名臣曾國藩和胡林翼的軍事思想,也是毛澤東、蔣介石等非常仔細拜讀過的現代軍事教材。在這本《曾胡治兵語錄》當中,他提出的誘敵深入的一個戰略設想,在後來抗日戰爭包括解放戰爭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實戰方面,1916年,蔡鍔扯起反袁大旗,帶著8000多名士兵入川的時候,兵力嚴格來說並不佔優勢,但他無論是在制定的計劃,還是組織協同方面,包括實施指揮等等方面,都是有條不紊、果斷堅決。在整個護國戰爭當中,也是戰績最為顯著的一支部隊,所以說蔡鍔確實是一位文采風流、軍功赫赫的清末民初“頭號男神”。

清末民初“男神”蔡鍔,國葬第一人,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傑出人才

縱觀蔡鍔的一生可以說是光明磊落,在那個動盪的亂世中,他是一個罕見的真正軍人,不戀高官厚祿只為了四萬萬人爭人格。1917年4月12日,以國葬禮葬於長沙嶽麓山,成為享受國葬待遇的民國第一人。幾年後,他的老師梁啟超還在演講中沉痛呼喚:不死的蔡公啊!請把你的精神變作百千萬億化身,永遠駐在我們青年心坎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