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书法建议学习赵孟頫的楷书?

Lisaℒℴѵℯ


感谢您的提问。

说到学习楷书,之前在回答别的问题的时候我曾经提到:篆隶草行楷,楷书是成熟最晚的书体,到唐楷出现以后,汉字字体的发展也就整个完成了,对后世学习楷书的影响也以唐楷为最,但也最容易误会。例如“唐人重法”,影响所及,大家写起楷书来,无不战战兢兢,谨慎缓慢,过度强调“学书法的方法”,导致许多人对书法“望而生畏”。而由于种种错误的理解和引申,楷书的法,演变到后来,就成为许多书法的规矩——从执笔的规矩到笔画的规矩、结构的规矩,这些规矩都会让一个对书法感兴趣的人无所适从。

像我们熟悉的欧楷是险绝的,颜楷的庙堂气象,柳楷则是楷书极则,都不太容易入手。

而赵孟頫作为皇室贵胄,其个人在书画上的修养及艺术水准可谓登峰造极,一代宗师,书法更是诸体皆能,尤以楷、行、草为优。

在元代书坛,以赵孟頫为首的书家回溯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这种回归使书法家重新全面地领略了晋人风采。赵孟頫的楷书下笔大胆沉着,减少了弧形,绷直的线条增加了,转折间也利落直接。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赵孟頫,也因为他的全才,在高举“复古”的旗帜下,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取得的成就,才得以在元朝的高压统治下传下优良的根基,我想他的心中同样有许多难以言说的寂寞和隐忍。

也正是这种回溯,使得赵孟頫的楷书较之唐楷更为自然,删繁就简,笔法娴熟灵活,笔画非常精致准确,但又容易学习,所以是很好的学习对象,也因此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我们再来欣赏下他的行书和草书,顺祝书艺大进!


向来痴—镜心斋


赵孟頫在学习书法中总结出了一个方法、两个要求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

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即:扎实学习古人长处,要求用笔合理、字形准确就是因为这样的方法和要求,才成就了他的书法地位,反过来说,赵孟頫书法之所以能取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运用了这一个方法和两个要求。

赵孟頫的书法颇得魏晋之风,法度严谨,又不失飘逸之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所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字形准确。

书法中要在字形上与古人达到统一,只有统一了,才可能从中体会到古人的书写意愿、用笔特点及其书法风格,反之,笔法和风格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刀刀823


赵孟頫的“赵楷”在书写时有行书特色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楷书四大家”的书法是因为这四位书法家的书法容易入手,而在这四人之中,赵孟頫的书法因为有行书韵味,所以在字体笔画连接呼应上,没有书法基础,学起来会很变扭,而其他三位书法家的楷书并没有这么样的问题,所以相比赵孟頫的“赵体”另外三位书法家的书法更受欢迎一些。

在书法界,赵孟頫的赵体备受推崇的,但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书法市场上大都是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字体,或者是这些楷书的教导理论,很少有赵孟頫的“赵体”字体和书法教导理论,不管有多么想学赵体书法,没有指导理论,没有“赵楷”字帖,再大的决心也很难学好赵孟頫书法。


书韵浸润


行书和楷书是赵孟頫最擅长书体,尤以楷书造诣最高,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家:“颜、柳、欧、赵”。他的楷书圆润遒劲,好看不腻。

赵体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家流动秀美端丽的特点,又适当参以唐李邕的逸宕劲挺,并不是柔软无骨的书体,其运笔的笔势在流美中有遒劲。

赵体书法的用笔特点:

赵字呼应点常用牵丝相连。赵字平横用笔流利。赵字顿笔横,顿笔之后即提锋行笔。赵字折挑,用行书笔法。赵字提手挑、斜挑角度变化很大。赵字直竖流畅而笔势很长。赵字平撇抢锋入笔,迅即出锋。赵字直捺婉曲有致。赵字长捺出锋之处较长。赵字横折钩转折之处用圆转之笔。赵字折弧钩用唐李邕笔法,遒劲有力。赵字戈字钩行笔较快,笔势较直。

一、赵楷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起笔运笔不玄虚、收笔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赵体字的结构特点:

一、写好主笔,笔画让就。赵字的主笔比较明显,字的戈画和悬针一定要写好,写好主笔的同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让就,汉字结构各部之间要相互照应。

二、收放得宜,参差有致。一个字当中要有收有放,才能参差有致,出现节奏性的变化。

三、纵横取势,各体取法。赵字取势或长或扁,很少方势。一字之中的取势之中的取势也有变化。

赵体字的偏旁特点:

一、笔画连带。如“故”字右旁、“现”字左旁的笔画都有行书的笔意含牵丝连带。

二、省减。赵字为了书写简便,将一些字的偏旁部首做了省减,如“遂”字的“辶”底省首点。

三、变形。赵字将一些字的部首参照行书做了变形,如“复”字左旁、“覆”字头。




坚持才会改变


众所周知,中国“四大楷书”欧、颜、柳、赵中前三位是唐代书法家,唯独赵孟頫,赵楷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忽必烈之所以这么喜欢赵孟頫,跟他当时在南方世人心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忽必烈很显然是想拉拢赵孟頫。而赵孟頫本人的成就、造诣也当之无愧,即使他不是南方世人对 代表,也足够配得上这样的称呼了。其用笔不含浑,起笔运笔不玄虚、收笔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字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字字彼引呼应,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赵楷流动带行,赵楷兼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赵孟頫的楷书较为简单,为什么说它简单,我就要从它的特征去做分析

首先赵体楷书有一个巨大的特点,也是他的优势之一:其楷书的行书意味十足,从而初学者对楷书的认知不会太板正。对于之后行书和草书的转化有不小的帮助。还有,赵体楷书起笔方切较多,所以其实显得特别硬朗,学习赵体可以让我们在灵动和硬朗之间找到平衡。书写赵体时,横直相安、撇捺舒展,舒心稳妥。


一纸一墨一乾坤


赵孟頫属于四大楷书之一,同时赵孟頫各种书体皆善,其正楷属于晋韵系列,在王羲之的楷书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特征的笔画,提出过千古用笔不易之观点,因为推崇晋法,而倍加推崇王羲之的深邃,只能在形式上有变化。

而今时代,虽然对于帖学有所降温,但是遒美流动的韵致还是帖学。

书法的本质就是求美求韵,依然是变换万千的笔墨才有生机盎然。才可表达美韵的唯一书路。洽洽赵孟頫的书法最大的风神就是妍美。不仅仅是妍美且具有铁画银钩,柔刚相济,柔美的外拓,刚强于内纳,

针对不看好赵翁书法者都是人云亦云罢了。其实真读懂赵孟頫的书法精髓,应该是具有一定鉴赏力。

临摹赵孟頫的楷书或行书都是非常规范的,赵孟頫的千字文都是四体皆有,甚而有版本是六体,其中可见赵翁的书法非常丰富。

烟云曾经比喻书墨的韵律,对于赵孟頫的书法属于流动的,因此学习他的书法,明智的选择。

本人非常喜欢赵翁书法。理由,其美,唯一。


狂喜淡墨a


赵孟頫作为“欧颜柳赵”楷书四家之一,一直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很多机构也都建议学写赵孟頫,我在这里只谈两点。

其一,赵体楷书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其楷书的行书意味十足,从而初学者对楷书的认知不会太板正,对每一笔笔画的要求略简。所以初学者很容易上手,也很容易看到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机构一上来就让学习赵体楷书的原因😛当然以后对于学习行书和草书还是很有帮助的,字体也偏硬朗一些。如果为了考学,那学习赵体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二,赵体的笔法简单,不如唐楷的三位大家。唐楷中就算一个贴中,同一个字每次出现和不同字的同一笔画都要写出变化,这都是精心设计和千百次实验之后的精华。这样的字才灵动而不呆板。就比如《九成宫醴泉碑》里面相同的字很多,但是每一个都不一样。同样是“捺”,但也不一样。临习这样的字才能细细体会每一个字,每一笔之中的过程和味道。如果是我选楷书,会让孩子从唐楷开始学习,从开始就用心体会每一笔的用法,而不是为了出效果从赵体开始。这样出效果也许慢一些,但是对基本功和对字书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最后,如果一定要从赵体入手学习楷书,那我也建议两点。第一,选的笔要弹性足一些,锋不用长。因为赵体的楷书偏行楷,字体较硬,用这样的笔好控制一些。第二,可以选择《四时读书乐》,他笔法简约,节奏流畅,尤其是起止和转折处,只需将笔锋在此稍微驻笔,随机自然调锋驶转,没有刻意“逆势、顿笔、回描”之类毛病。还有《三门记》,《胆巴碑》对初学者也都是可以的。

放两幅图,第一副幅是《四时读书乐》的局部,第二幅是学习欧体后书家的习作,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欢迎留言讨论或私信。




犀犀牛老师


学楷书从“赵孟頫”开始?误人误己!

本人是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断断续续练习书法近二十年,最喜欢的也是赵孟頫的书法(以我收藏的赵体书帖为证)。但是,我认为学楷书从赵体学起的说法是一种误导。

为什么这么说呢?赵体承习晋唐,特别是“二王”(又不仅限于二王),但通过赵孟頫结合自身特点,毕生研习,形成了自己“华丽、飘逸、秀美”的风格,这种风格符合大多数书法爱好者的审美观,这是赵体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初学楷书,就学赵体者,学习一段时间赵体就会发现:没有学到赵体的“飘逸、秀丽”,却出现了书法“无筋无骨无力”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楷书基础过于薄弱。

试想赵孟頫出师于谁?他不是生来就是书法大家的,他也是通过临摹晋唐书法大家开始的!我们这种“不学师父,先学师兄”的学习方法,肯定会陷入书法学习的误区。

个人建议,学习楷书应该从魏碑唐楷开始,先学魏碑“刀砍斧凿”的粗犷有力的大气,再学唐代“颜筋柳骨”的严谨规范,有一定基础之后,在学习赵体,你会发现上手更顺利,进步更显著。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认可请点赞!


西城杂家橙爸爸


赵孟頫的书法是有二王之风的,运笔洒脱,字形俊朗飘逸,被誉“后世八百年无出其右者”。

赵氏为大宋皇室贵胄,宋室灭亡后,其效力灭国仇人的行为后人多不齿,这也直接造成“薄其人遂薄其书”,然其在书法领域的成就却可以称得上登峰造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承上启下,直接确定了后世明清的书法风格。

因而,学习书法,有了一定功底,可以多习赵孟頫的字,天赋+勤练+持之以恒,相信都会有大大的进步的


黄小疯


因为初学者,对于笔画部首等书写的能力不足,对于很多名家的书法作品来说,笔路不清楚,对于初学者来说,分析临摹困难,但是他的楷书的特点,概括有三:

第一,赵氏在继承古人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非常清楚,使初学者易懂易循;

  第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赵孟頫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世称“赵体”。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赵氏楷书中有不少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