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67歲時在終南山遇到火龍真人,師父究竟傳授給了他什麼?

大元飄遠客①,拂拂髯如戟②。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③。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辭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guàn)角兒④,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催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知我內丹成,不講築基業。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⑤。煉己忘世情,採藥按時節⑥。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純以眞意求,刀圭難縷晰⑦。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壤有時,仙翁壽無極⑧。

三豐祖師詩詞《上天梯》欣賞

撰文|道海浮游



三豐真人的《上天梯》是祖師苦求金丹大道,修煉有成的自述詩。該詩暗喻修道之難,明師難遇之意。同時,取名《上天梯》旨在祝願有心求道者能夠通過這首《上天梯》修得道家丹道成就。

張三丰67歲時在終南山遇到火龍真人,師父究竟傳授給了他什麼?

福泉山三豐祖師自畫像石刻

該詩可分三部分來理解:一是,其向讀者們透露了三豐祖師大元遺老的身份及當年的家室情況。祖師道破了當初辭去官位,告別家鄉亡親、妻兒,踏上四方求道,不畏艱辛的經歷。此舉也正好印證了修道乃“大丈夫”之事業,實非常人所能為的志向。一旦選擇走修道之路,必然要舍世間難捨之情。

二是,祖師感嘆年華易逝,人生無常,故而決心立定腳跟,一心向道,矢志不移。每個修道者都希望能夠遇見明師,得聞妙鑰真法,成就真我。三豐祖師也不例外,當他經過多年求道、悟道後,終於在其67歲時,在終南山得遇火龍真人傳予其金丹真法,其心中的感慨和興奮不言而喻。

三是,當祖師遇到火龍真人時,真人知道他內丹已成,而賜授他外丹的功法要領。這說明若想修道有所成就,自己在得遇明師之前就應積極積累修道的“資糧”,這也是得遇明師點化,成就法身前的必備功德基礎——如邱祖龍門七載,達摩九年面壁的獨自苦修終是免不了的。

總的來說,《上天梯》的核心思想是祖師陳述幸遇火龍真人,如何經歷“內丹成,外丹就”的了命修為。了命後的十月懷胎是成就法身(即金液大還丹),再到飲刀圭的脫胎神化,完成移胎換鼎的頓悟以至於“身外有身”這一道家金丹性命雙修,超凡入聖的過程。

注:以上選摘內容、圖片選自《三豐全集》及百科。上述部分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張三丰67歲時在終南山遇到火龍真人,師父究竟傳授給了他什麼?

注:

①“大元飄遠客”。史載,三豐先生約生活在元末明初時期。道士出家修行稱作“客”,是出家的一種謙稱;

②“拂拂髯如戟”。史載,三豐先生的相貌是“丰神奇異,龜形鶴背,大耳圓睛”。拂拂,鬍鬚茂盛樣。說明祖師是一個兩腮長有濃密而茂盛,如戟般鬍鬚的美髯公,真有仙風道骨風範;

③“錫”通“賜”,意恩賜;

④丱角兒,指兒子尚且年幼,還扎著小辮子;

⑤“知我內丹成,不講築基業,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是《上天梯》中關於內丹學的核心內容。火龍恩師將鍊金丹的秘鑰都懇摯地傳授給三豐祖師;

⑥“煉己忘世情,採藥按時節”一句,是講的修命階段的應物之心的修煉;

⑦“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純以真意求,刀圭難縷晰。”是關於內丹成就過程中的文火溫養之功。前期修命是武火,後期轉入修性文火溫養。

⑧“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是《上天梯》講解最終了性工夫的,這是內丹學修性階段,也即《悟真篇》所指的“更於性上究真宗,決了生死作用”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