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張三丰、太極拳,一個傳統典籍和道教文化中不可忽視的形象符號。無論是古典小說、道教文本,還是當代武俠、國學培養,都涉及張三丰的內容。

從邋遢道人、練氣(丹)士到創派始祖、道教祖師形象的演變,是一個官方、民間和信仰的三重生成。武當派在明代顯赫一時,史稱北建故宮,南修武當。一官一道,可謂雙軌並行,天下聞名。

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太極圖

除了歷史真實和道教系統內的張三丰形象,各類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張三丰仍是重要的創作資源。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信奉張真人,多次尋覓三豐真跡和蹤跡。即使在當代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的作品中,張三丰也是一個年齡久長、修為高深、武藝超群和深居簡出的道者形象。

吐老莊之秘密,續鍾呂之心傳,是明清時代道家對張三丰的推崇。僅僅在清代,奉三豐為正宗的道家流派就有17個。張三丰在一衲一蓑之間,衣冠簡樸,行蹤莫測,盡顯風範。張三丰創派於武當,德高望重,群雄敬仰。在武術稟賦上,張三丰具有超常的領悟力,自創一家內功,並於百歲之後研習太極拳、太極劍,培育武當七俠,可謂一代宗師。能夠看出:

張三丰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其形象演變是一個複雜的形成過程。


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張三丰

公元1247年,在江西龍虎山一帶,張三丰出生。張家不算大富大貴,但也是略有資產,時常研習天文精算、占卜醫學,自稱張道陵之後,遠近聞名。南宋末年,天下紛爭,張三丰攜家眷北上遼陽,安家創業。在四方遊歷和學習中,拜訪陳摶後人,拜火龍真人為師,精熟導引吐納之術。修煉之術日益增進,史稱張三丰所啖,升頭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辟穀之術達至化境。

傳說青年之際的張三丰路遇強盜,單人擊退百餘盜賊,拳技聞名綠林。張三丰逐步集內外家功夫於一身,參悟道家內丹養生之法,切磋搏擊之術,逐步享譽一時,最終結庵武當山。在《上天梯》一詞中,三豐道人自述了人生經歷:

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龍行書法

道家思想源遠流長,從老子、聞喜二祖至於後世麻衣、陳摶,傳系五世,張三丰是公認的道家六祖。自古以來,道家經典晦澀難懂、義理深奧,有感於此,張三丰將經文典故通俗化、平民化,創作易懂歌訣和俗語,促進了道教的傳佈和流變,如《玄機直講》、《打坐歌》、《玄要篇》、《無根樹》等著述,影響了道士修煉的法門。張三丰通過個人的參悟,融匯魏伯陽《參同契》、陳摶《無極圖》、張伯端《悟真篇》,總結出煉形、保精、調神、運氣、歸真還原等修真理論,對後世道教修煉法影響深遠。

張三丰的拳術技擊,主張防禦為主,內外兼修,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正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運轉即太極,萬物不外一太極。中年張三丰融合拳法、技擊、養生、醫學和義理為一體,創造出別有特色的哲學體系。境界高遠,道家文獻認為其可發掌心雷,傷人於無形。當然,流傳最廣的是三豐太極拳,成為民眾強身健體、日常修習的不二法門。


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清代張三丰全書

道教傳說張三丰參透天地法門,養生練氣,217歲才羽化登仙,具有神異色彩。故而,後世託名張三丰的著作、偽作張三丰遺蹟和冒充張三丰多有。張三丰的形象,從邋遢道人、練氣士成為一代聖人。藝術造詣也極高,創龍行之法。拳術臻於化境,聰慧仁慈,集至高智慧、武學、慈悲於一身。根據《明史·方伎》篇中的記載:

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子其道號也。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

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年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巖、紫霄皆毀於兵,三豐與其徒去荊榛,闢瓦礫,創草廬屆之,已而捨去。


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張邋遢

張三丰傾心修煉,遠離政治。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聞聽三豐道人尚在人間,求而不得。永樂皇帝也多次派人尋訪,未能見到張真人。從元代之後,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屢次敕封。香火鼎盛,位列神壇。按照次序,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可見,道教在明朝的尊貴地位。

張三丰性格詼諧謙和,聰明異常,不修邊幅,史稱:書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因此,人們稱他為張邋遢。北宋之後,儒釋道三教合一,張三丰也是一位出色的理學家。複雜的人生經歷和修煉,張三丰將道術上升至哲學天理的高度,隨心所欲而查究天道。

儒學、道家和佛教三者的義理,具有一致性。在道家文獻中,張三丰有這麼一句話: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然後,他又說:儒者,行道濟時者也;佛者,悟道覺世者也;仙者,藏道度人者也。看重道德對於身心和修煉的影響,指出: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的道理。

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太極拳

武當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張神仙乃至於創派祖師形象的演變,顯示了道教與政治關係的分合、命運的浮沉,也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民間宗派歷史的複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