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太極拳:體悟太極拳之發勁

體悟太極拳之發勁

勁是發出來的。發勁必須先蓄勁,蓄勁需要氣沉丹田、氣沉丹田需要身心松靜。所以,發勁先得松靜下來,松得越透,發得越脆。發勁訓練步驟:

體悟太極拳:體悟太極拳之發勁


第一,練松,目標是放鬆。鐵鏈自然下垂、彈簧自然張開、垂釣中的垂線就是松的狀態,是介於緊和軟中間,是一種平衡狀態。練松兩個環節,一曰外在體松,追求身體上下、左右、前後的平衡。肢體向外展開的時候,關節有向裡收縮的意念,肢體向內收縮的時候,關節有向外撐開的意念。也古拳譜上的“開中有合、閤中有開”。二曰心靜意專。要心無雜念靜下來,意識要專注到太極拳運動的規矩上來,要專注身體架子正不正,運動是不是纏絲而不僅僅是畫圓,勁路是不是遵循根節發、中節催、稍節領,氣息是不是吸升呼沉,即清氣上升、濁氣下沉。各個部位是不是做到了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圓襠松胯等等狀態。

體悟太極拳:體悟太極拳之發勁


第二,練沉,目標是放下。我們準備提一件重物的時候,常常會脫口而出說出“好沉”兩個字。由這一現象我們可以認識“沉”有兩個因素:一是地球引力產生的重力,二是人的意識對重力的感應,即“沉”是物質和意識綜合反應,感應重力的過程這就是練“沉”。氣是感應重力的最有效方法,氣球氣足即可飄起,氣癟就會落下,人體亦然。比如感受咱們右胳膊輕沉,把右胳膊和丹田比作是天平兩臂,肩關節是支撐點,氣息開合促使丹田鼓脹,就能感覺到右胳膊輕沉,胳膊越沉,說明丹田氣越足。身體任何部位輕沉都可以用氣息的開合和丹田鼓脹來感應。練沉就是練內,練氣沉丹田感覺,並由內引導外的身形起沉,鼻子吸氣,氣沉丹田,丹田內氣足,浮力大,身體向上領起,口腔呼氣,氣達四稍,丹田內氣少,浮力小,身體向下沉落。

體悟太極拳:體悟太極拳之發勁


第三,練蓄,目的是積蓄能量。在沉的基礎上再加一點沉,就是蓄。蓄、發是一對陰陽,蓄是陰、發是陽,蓄是靜、發是動,蓄是吸、發是呼,蓄是慢、發是快,蓄是由上至下、發是由下至上,松沉和蓄髮也是一對陰陽,松沉是陰、蓄髮是陽,松沉是靜、蓄髮是動,松沉慢、蓄髮快,松沉柔、蓄髮剛,松沉聚、蓄髮開。練蓄的本質是練整,因為勁蓄得越足需要身體越整,要想身體越整,就得把身體關節分得越細,所以練拳就是要把身體關節鬆開成一節一節的,只有把關節分得越細,才能把這些骨節整得越全,只有把勁蓄到各個關節裡面去,發勁的時候才能“節節貫串”。所以,練蓄似乎是練把身體拆開成一節一節的,把氣和勁灌進這些骨縫和筋膜中去。

體悟太極拳:體悟太極拳之發勁


第四,練發,目的是能量釋放。發勁是心靜、體松、意堅、氣沉、腰蓄、肢發的綜合體現,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張三丰《太極拳論》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總需完整一氣。高度概括了發勁過程。講述了發勁的時候腿、腳、腰、手的關係問題,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拳的根基在腳,腳連著地,勁發於大地,練拳要打好根基,“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其次,發於腿是講勁的傳遞路勁,是用腿蹬地形成的反彈力。第三,主宰於腰是講腰的中軸、中樞作用。第四,形於手指是講勁力最後是通過手來表現出來,通過梢節來表現的。手是力量傳遞的最後一個環節,腰腿的力量最後通過手來發放出去。

體悟太極拳:體悟太極拳之發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