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由於西周時期的政治體系,西周末期的諸侯不斷的偏向分離,到平王東遷的時候,諸侯們都已經蠢蠢欲動了,周天子的權威在各諸侯的經濟與軍事備戰中搖搖欲墜。接下來,帶你5分鐘理清春秋歷史。

“春秋”名字的由來

《春秋》本是那個時期許多國家官方記載的史書,春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所編史書都有其特別的名字,如晉國的史書叫《乘》,楚國的叫《檮杌》,魯國叫《春秋》,原本春秋許多的歷史都叫做春秋,由於後來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因此後來的《春秋》一說都是孔子編訂的《春秋》了。


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而把這個時期叫做“春秋”,也是根據孔子的《春秋》而定,兩者的斷代十分相似,而這一段時間由於間隔長而難以斷代,所以就把這一段時間分為“春秋”和“戰國”。

稱霸時期

平王東遷後,周王室衰微,再也無法阻擋諸侯的強大之路,一些勢力強大的諸侯開始利用周天子作為合法性的依據,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而另外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總之,在這段時間中,勢力強大的諸侯都開始了爭奪霸權的鬥爭。

齊桓公稱霸

管仲改革

齊桓公姜氏,名小白,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也是這片大地上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他在驚險中繼承了王位,不計前嫌,任用了之前輔佐公子糾的賢臣管仲,並允許他對齊國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最終,不出幾年,齊國興盛起來,齊桓公把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便有了稱霸的野心。

葵丘之會

在這之後,他不斷與其他國家會盟,四處征討,擴大領地,受到了許多諸侯國的認可。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會盟時,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便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而這次特別的獎賞,標誌著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正式確立。

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晉文公

晉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能力突出,功勞卓越,是春秋時期的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共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

城濮之戰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這次戰爭,確定了晉國在中原的地位,大大的削弱的楚國的勢力,使晉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踐土之盟

城濮之戰後,晉文公為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大會諸侯於踐土(當時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內),參加會盟的有晉、魯、齊、宋、蔡、鄭、等國,晉被推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參加。晉文公與各國約定要求尊重周王室。周王大喜,設享禮用甜酒招待文公,命王室卿士尹氏、王子虎和內史叔興父勸酒助興。命晉文公為諸侯之長,並用策簡記載了這一命令。由此,晉文公的霸業便正式確立。


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踐土之盟


宋襄公稱霸失敗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個兒子,宋成公的父親。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為相,主管軍政大權,輔佐自己處理朝政。不久,宋朝的政治經濟也發展起來,但與大國相比,還相差甚遠。

齊桓公死後,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齊桓公,會合諸侯,確立霸主地位。目夷勸諫他說:"以小國之力會合諸侯是禍患。"襄公不聽 。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會合諸侯,齊國,楚國國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宋襄公又自做主張,沒有經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

到了約定之日,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楚國早埋伏好了軍隊。宋襄公和楚成王因為爭當諸侯霸主而發生爭議,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帶回楚國囚禁起來,想借以攻取宋國,直到同年冬季,諸侯在薄地會見時,在魯僖公的調停下,襄公才被釋放。至此,宋襄公的霸業失敗了。


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宋襄公雕像


秦穆公波折稱霸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後分別在前627年崤之戰和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發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有說20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力量,使秦國的實力獲得沉澱。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繼續征戰。最終確立了他的霸主地位。

楚莊王問鼎中原

楚莊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稱

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瞭解了楚國的基本情況後,他開始有所作為。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

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後,鄭國開始聽命於楚國。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楚國在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戰中大獲全勝。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


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楚莊王問鼎中原


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約前537年-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奪取吳國王位。 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確定先破強楚,再服越國的爭霸方略,採取分兵輪番擊楚之策,頻頻攻楚於江淮之間大別山以東地區,使楚疲於奔命。

吳王闔閭九年(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後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師,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復國。

自此,吳王確立了他的霸主地位,而後來卻被越國打了個大敗。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鳩淺,古時華夏文字不同,音譯成了勾踐,又名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

之後,越王勾踐開始了三年的屈辱生活,“臥薪嚐膽”的故事也由此而來。越王回國後,重用范蠡、文種, 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最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滅掉了吳國,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春秋末期

後來,春秋時期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兼併戰爭,而這時,由於卿大夫的興起,卿大夫代替諸侯的現象逐漸出現,其中最突出的有這樣幾件事。

田氏代齊

公元前545年,陳國公族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齊國當國的慶氏。之後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通過下發一系列統治政策,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田無宇的兒子,即田僖子 )用大斗借出、小鬥回收,增加了戶口與實力。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史稱“田氏代齊”。

三家分晉

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王室。史稱“三家分晉”。


5分鐘帶你理清春秋歷史


三桓奪權

魯桓公有子慶父、同、牙、友,慶父是庶長子,是為孟,嫡長子同即莊公,牙是為叔,友是為季。公子慶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後代分別被稱作孟氏、叔孫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稱"三桓"。魯國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國政被操縱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經試圖改變卿大於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強大的實力面前,無法成功,最終被趕出魯國。魯國末年,三桓強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

在其他國家,也大大小小出現了卿大夫興起的情況,隨著國家的兼併和政權的更迭,歷史進入到戰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