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由於全球疫情與近日歐佩克減產會議未能達成共識,俄羅斯拒絕原油減產,沙特主動增產原油挑起價格戰爭,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WTI原油與布倫特原油日內跌幅最低已經超過30%,原油價格已經向著20美元方向前進。日內跌幅能達到如此程度實屬罕見,也許我們又將觀察到一次歷史性的事件。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因為石油的危機隨時有可能爆發,國際油價和全球經濟格局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回顧一下石油價格的歷史,也許可以避免對接下來的風險與機遇產生誤判。

1960年9月14日,“歐佩克”(OPEC)正式成立,最初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五國,後來發展成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最初成立的目的是控制石油的產量與價格,中東國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全球的經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歐佩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暴漲了數倍,是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1979年2月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爆發兩伊戰爭,油價暴漲到120美元以上。

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石油產量和需求同時出現萎縮,國際油價也不斷下跌,當時歐佩克決定減產以提振油價,但事與願違,減產後油價非但沒漲,市場份額還出現了縮減。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由於原油市場管理混亂,歐佩克成員決定增加石油的產量,結果大幅拉低了油價。

1990年初期,海灣戰爭爆發,是美國與伊拉克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對於原油是否能保持供應的擔憂使得價格又一次暴漲。

接下來90年代中期,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允許從墨西哥等地向國外輸出廉價的石油,由於石油供應渠道變多,價格也因此下跌。

2001年9月11日由於911恐怖襲擊,中東局勢再度緊張,之後幾年爆發了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最高潮的2008年油價漲到了歷史的高位,超過了160美元。之後危機漸漸平息,油價滑落。

2012年伊朗威脅要封鎖石油輸出的霍爾木茲海峽,油價再次飆升超過100美元。

2013年以後,美國的頁岩油由於技術性突破,成本大幅下降,頁岩油產量也因此能夠持續上漲,石油供應的增加拉低了價格。2019年後,美國已經從石油進口大國變成了石油出口國。隨著OPEC持續減產、美國產量大幅增加,OPEC與非OPEC產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 OPEC佔比持續下降。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回顧之後我們可以發現,石油供應的增加和需求的萎縮會影響石油價格下跌,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地緣危機會影響石油價格上升。同時中東的影響力也在減弱,美國對沙特的石油依賴性並不是特別強,向美國輸送石油最多的國家其實是加拿大。沙特的石油產量和運輸雖然都會受到中東局勢的影響,但是沙特並不是最主要的石油供應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1月時,美國對伊朗導彈襲擊後其油價並沒有如之前所預期的持續上漲,而是短時間暴漲後迅速下跌,除了原油供大於需之外,還有中東的地緣政治對美國的影響力在削弱。

但是對中國來說,伊朗和中東的影響大得多。2019年中東地區仍是中國進口原油的主力地區,佔比達進口總量的48%。中東地區石油供應主要為亞洲國家,如果中東地區出現問題,受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亞洲地區。也就是說由於地緣風險的上升,需要更多費用投入確保石油輸出的穩定,這些費用當然也會導致汽油價格的上升。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當然考慮原油價格的時候,美元價值也是需要納入考量的一部分,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數據,1860年的1美元大概相當於如今的31.08美元。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總結,原油價格有超跌的趨勢,從數據上看,目前可能已經接近了又一次危機的到來。目前的世界格局已經與上世紀大不一樣,在美國參與後,歐佩克對原油的控制力已經大不如前。超跌當然也代表著未來的機會,也許有投機者能借機謀利吧。

全文完,後續會根據情況持續更新,請關注我,謝謝。

國際原油價格閃崩超跌30%,分析回顧石油價格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