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文章|個人修煉的祕密方式


絕版文章|個人修煉的秘密方式

文|domo無限

類|通俗心學

級|非詳細攻略



閱讀目的:

理解概念:心、超級感知力、修煉

反覆閱讀:獲得突破心學真意的重要線索,“徼”



“靈海覺醒,時時刻刻不滅,流行,凝聚......真意,規則.....念,行......意志、心情,感知......”


此刻,靈海一閃,流行而出,赫然顯出上面的這些詞語!


這就是:當下的感知,也就是那個“我”。可是,我卻並沒有“任何的念頭和思考”出現。


心,是當下的感知

“不加絲毫的念頭和思考”,僅憑感知就可以做到很多的不可思議。此刻,我再一次驚歎,心的這種功能。


虛靈明覺,來自《傳習錄》

這就是,心,這個“虛靈明覺”的作用,和巨大威能。

我也知道,人人均有它,只是威能不同,磨鍊的程度不同而已。


“靈海覺醒,時時刻刻不滅......”這段話,我竟然沒有“任何的念頭和思考”,就從心(靈海)中,閃現而出。幸虧,不是太多的內容。否則,手再快,鍵盤怎麼能敲打出來呢。


你會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你明顯知道這種現象,可能是某一些時候,人會有靈感,“靈感一現”,這種情況,經常在生活中發生。


你能知道,靈感,太好了。靈感,的的確確,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我們都會有,有靈感的時候。這是你我都體驗過的。


然而,我真正想說,並且在意的是,按照你認為的靈感狀態,假設它能時時刻刻,都在每一個當下能發生,這將無疑會變成一種非常恐怖的威能。真的能時時刻刻發生嗎?


“不加任何思考和念頭”,就這麼,只憑借靈海最直接的本能,轟然而出靈感,工作效率是不是會大大提升呢?在這裡,我並沒有臆想,也並沒有和你開玩笑。你是我尊貴的讀者,我是背後的筆者。如果可能(當然也不可能),此刻,我們是坐在一家別緻的咖啡館,砥心相談。


“如果這真的變成了一種恐怖的威力”,在這種威力的表現下,且是“時時刻刻充滿靈感的狀態”,到底會不會發生?好吧。我們先不說,這種情形的狀態,到底會不會發生。


我們先談談,它,對我們的價值和意義,和利弊。


如果你不介意,我用“超強的感知力”這個詞語來描述,這種狀態帶來的影響,那我就先用這個詞語,”超強的感知力”!我知道,這會稍微引起你的不適。所以,我現在必須回到本文開頭的那組詞語“心即當下的感知”。我要把這組詞語拆解開,便於你獲得更好的感受:


❶感:感應

❷知:察覺,明覺

❸當下:當下的事和物


經過❶❷❸的精細拆解,或許你就感到適宜了。為此,我要推演此“當下的感知”,和“超強的感知力”之間的關係,讓二者能夠融洽起來,之後,我們便能談,“時時刻刻充滿靈感的狀態”的價值和意義了。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一個很響亮的口號,事上磨練。我們可能因為尊重前輩,而不好意思說,“這個口號真沒什麼卵用”。事實上,事上磨練,並非需在生死邊緣,在當下的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因為心即當下的感知。如果真的是這樣,心學的威力真的很恐怖了。它完全可以取代心靈雞湯,並部分的代替心理學。例如,獲得寧靜,清楚雜念,超強的感知,專注力,明確的意志.....太棒了。聽的很美妙,這需要一定的修煉方式,才能達成。


當下時時刻刻的磨鍊,必然帶來,當下時時刻刻的感知,這是真正的磨鍊,磨鍊的並非身體,而是當下的感知。可能,卓越優秀之人,會冠冕堂皇的告訴你,這是實踐,這是鍛鍊。他們可從膜拜王陽明這個人,也並不在意王學的微妙處。而通曉傳習錄的人,卻知道,磨鍊那“當下時時刻刻的感知”,正是事上磨練本身罷了。到這裡,你的內心,可能會進一步的認同,“超強感知力”這個詞語。


?......


很可能,你現在,對這個“超強感知力”感到舒適一些了,也不會好奇,人真的可以修煉“超強感知力嗎?”


事實上,你對這個詞語,是有信心的。你很容易聯想到,在一個公司,優秀的領導者的判斷決策,會強大到勝過,該公司1萬名員工。可是,他的判斷決策,是完全的思考推理的嗎?不,是超強的當下感知力,是他本人,無數次帶領公司度過難關,而磨鍊出來的。除了運用超級感知力,獲得真相。就連思考推理本身,也能被磨鍊成超級感知力,人們會含含糊糊的稱之為經驗。經驗的意思是,就是可以告訴你,但你也並不一定能學會。why?沒什麼途徑嗎?鍛鍊!鍛鍊什麼?事實磨鍊!怎麼事上磨練?......


顯然,這樣的回答結果,是很平常的。你可能就此打消了why的念頭。沒能獲得,繼續追根溯源的線索。


我在這裡,不是想向你來論證什麼,也不想憑藉這個文章,向讀者能炫耀什麼。此時,我沒有,任何的念頭和思考,在心頭,完全憑藉我目前所能達到的“最強感知力”來撰寫這個文章。插一句無關緊要的話,我很享受發揮這個“超強感知力”來形成文字。雖然發用超強感知力,會耗費人的精神。但是這非常值得。我磨鍊,你閱讀,也算互不相欠。


“時時刻刻充滿靈感的狀態”,並沒有科學家,可以證明這一點,且也不需要。因為,你我自身,就獲得過這種狀態,例如,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狀態非常好,靈感也多。這都是,我們本身就已經證明了的。古代的修身經典很多,但照樣不妨礙他們成為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在這方面,陽明先生提倡的心本體,精細入微,渾然一體,也是不需要科學家來證明。身心之學,自然是來自身心。


事實上,對於“靈感”這個詞,包括我,也是有疑惑的。時時刻刻當下感知,是不是就是“時時刻刻當下靈感”呢?想必在這裡,你也有相同的疑惑。


解決這個疑惑,就等於弄清楚“靈感”是什麼?(感知,這個概念上面已經拆解清晰了)


此刻,我已經非常的輕鬆了,我並不想在此刻,去愚弄作為讀者的你,我完全沒有“任何的妄念和私意”,我也絲毫在讀者面前,不敢花言巧語。我將說出這個事實:


靈感,是心理學的範疇的概念。如果你可以的動用大腦,可能會得到靈感。但是我想你不會否認,“沒有任何念頭和思考”的“當下的感知”,(這個被陽明心學認為的“虛靈”),沒有資格獲得“靈感”。顯然是可以的。


到了這裡,是可以給“超強的感知力”抬頭露臉了。


擁有超強的感知力,所得到的“當下的感知”也可以是靈感。感知的特性是直接,直覺的。而據心理學中,“靈感”也是具備直覺性的特徵的。所以,我們應該不會在糾結一個問題 :感知力到底對人重要性了。可能是更重要的。起碼比思考更勝一籌。


你可能,仍然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可是心物一體,感知當下,察覺真相的重要性卻絲毫不亞於思考的重要性。如果超強的感知力是速度奇快的光,那思考就是速度比較慢的光。不論快光還是慢光,都是光。只要內心有光,則黑暗自去。而不用去區分,思考和感知,大腦和心靈的區別了。它們是合一境,一體境的,分裂是不可想象的。


正如,問自己,知識和經驗哪個更重要?我們沒必要去刻意探尋答案。在思考、概念和知識之外,人的靈海空間,是無限大的。即使靈海空間這樣的詞語,你不喜歡,也能和“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這樣的雞湯語,聯想在一起。(這樣聯想,會讓你感覺好一些)

大心體物,物有未體,心為有外。天下皆備於我。


世界是豐富和美妙的。正如“道”的無所不在,正是因為無所無在,無物不服從於道。我們才有了更多“妙”和“徼”。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故常有,欲以觀其徼

即使是專業知識極其狂傲的工程師,卓絕的領導人物,你也無需嘆息自己的餘生能否超越他們,由心而求,從心求,通過時時刻刻當下的每一個瞬間,磨鍊“超強感知力”,因為它就是你的內心,你的那個真正的我。相信它,就是相信自己。一切外在的知識和機遇。都看你的內心願不願求,能不能求。


“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陽明心學,是我國曆史流傳的一份寶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為。有人認為是傳承了文化,有人認為道理講的好,尤其是發明了頭腦訣竅。


還有一類頭腦非常單純的人,他們持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並且當看到心學二字的時候,直接就開始感受,“心學?”當自己內心開始直接感受這兩個字的時候,自己是沒有任何念頭和思考的,只是“當下時刻的感知”。


凝視著這兩個貌似天降的兩個字,瞬間象發現了什麼絕學秘訣之類的東西。當思考出現:“來,讓我搜索看看”。於是,無敵陽明的形象刻入腦海,哎呀媽呀,這...這,這個人太厲害了,喜歡。比曾經的偶像偉岸多了。


這最後一類人是最耿直的。心學二字,印入眼簾的時刻,他沒有用有色眼鏡的觀點去評價,沒有認為僅僅是傳統文化,沒有認為是講道理的,在那個瞬間短暫,他“當下的感知”,把“心”和“心學”二字)完全的融為一體,具備“純澈湛然”的特質。這樣的人,天生的適合修煉心學。


這種,看似不起眼的“特質”,無私無雜的“簡單頭腦”,心如白紙一般,讓這一類人開始了對心學的興趣。世界是公平的。心學和你之間的感應,容不得的半點雜質。沒有心靈感應,就是拿著大棍子逼迫,也終究是無用。


道德經言:常無,觀其妙;常有,觀其徼。

徼,是線索端倪邊界的意思。邊界,也可以體會認為是,一個你從來沒有去過的空間。


要得到心學寶藏,你的當時的心境應該是“無”的狀態,才能“觀”到“妙,在感知到“妙”之後,才有探索的動力,才能“有”,在“有”的狀態下,才能感知到心學的線索端倪,並且進入心靈,這個你從來沒有去過的無人區。


當初,初遇心學的那份單純的感知,沒想到竟然改變了你的人生道路和命運。聽起來也是匪夷所思的。


可是,過來人知道,修煉心學對很多人來說,非常難。


難,不是修煉的時候難,而是怎麼才算修煉?這比較難!


我也很難解釋,或許聯想到,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教材和老師,有了教材和老師,你就可以步步為營,不斷進取。可是心學不一樣,非常的不一樣,首先沒有教材,只有資料。可沒有教材就不妙了,你會失去目標和標準,你會實在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怎麼做才算修煉”。


可是,一般來說,你不是一個沒有意志的人,你會繼續努力,你會繼續閱讀更多以期發現奧妙,你也會不恥下問以期得到真意。可見這沒有教材帶來的消耗有多大。是笨嗎?不好說。不過聯想武俠劇中的主人公,得到秘籍無師自通的場景來看,你可能確實天賦很一般。


你天賦確實很一般,這句話如果你聽起來不舒服,我也可以換一種說辭,你沒有創新的靈魂。


“怎麼?修煉心學還需要創新嗎?”


我會回答是,你非得創新創技,並且要有自己的技術。如果你不理解,心學為什麼還需要技術的話。我就用另一個詞語來表達,功法。這時,你可能馬上會有“念頭和思考”出現,你會想,”還功法?練功,真是玄。”.......停停停,讓我們回到心是什麼的話題,“心即當下的感知”,你要與當下融為一體,之後在下判斷,也就是先充分的感知,後在用思考判斷。


這裡,我必須要做充分的解釋,讓你明白“功法”這兩個字的內涵,以便讓你獲得充分的感知。我怕你著急。就像夫妻之間對話一樣,雙方總是以,對方對自己不夠好的偏見,來應對,對方的話。稍微一著急,就不對了,然後戰鬥就開始了。即使“當下的感知”速度再快也是需要空隙和時間的。


古人經常談及的一個詞語,是工夫,工夫做久了,就是功夫。可是我們卻需要修煉的方法,於是語言的便利性便帶來“功法”一詞。你就理解為“功夫的方法”就好了。或者你直接認為,修煉心學,就是修煉功法,也沒關係,我會立即舉起雙手個你馬上點贊。雙贊。


寫到這裡,我們來回顧一下:

超級感知力

當下的感知

功法就是修煉

當然還有其它,重點的詞語,就是這三組了,其它更多的是讓你獲得感知體驗。


如果,非要再凝練本文的核心,就是修煉出超級感知力


嗯,我知道,你還會感到有點不適應,我表示非常理解,畢竟修煉心學這個領域,你可能還沒有進來過。我非常希望你也能來這個領域,見到你,非常好。


可是,我不得不擔憂一點,修煉超級感知力,是修煉心學到第一魂,每一魂的修煉成功,都會極大的擴充你靈海的實力,心靈無限,就像人生無限一般。畢竟,我們對生活永不滿足,對道路充滿了憧憬。(請允許我補充,你可以把該段落中的“魂”,暫時用“環”來替代;把“靈海”用“心”來替代,待以後充實了更多的感知後,你就會喜歡上這些詞語)


於是,

修煉超級感知力,才是修煉心學到第一“環”,每一“環”的修煉成功,都會極大的擴充你“心”的實力。


走了,謝謝你的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