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後兩千多年,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


秦始皇死後兩千多年,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

秦始皇畫像

秦始皇,名為嬴政,秦朝未創立時,他是諸侯國秦國的國君,十三歲即位,二十二歲親政,自此便制定遠大戰略目標,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先後覆滅六大諸侯國。最後一個諸侯國齊國覆滅時,秦始皇正值三十九歲,至此,統一大業目標完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秦始皇死後留下的巨大陵寢就神秘莫測了。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陵園營建工程就隨之開始了。

秦始皇死後兩千多年,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

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園佈局複雜,封土、地宮、內外城等設計,皆與先秦時期的國君陵園不同。通過史料可知,秦始皇陵園的建設,是仿照當時秦咸陽城的佈局。換言之,整個龐大的地下王國等於是翻版的“咸陽城”,成為世界奇觀。發現了這麼久卻一直不得開掘,引發了眾人無限遐想,其中一個便是關於秦始皇的屍體是否完好的保存下來呢?

秦始皇死後兩千多年,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

首先,秦始皇死後的棺槨就不怎麼好,屬於木頭棺,銅槨,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史記》中記載“下銅而致槨”所以,有學家提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槨,但是根據現在考察先秦和西漢墓葬的制度,發現當時“黃腸題湊”的木槨,便是當時天子實行的特權,但是,秦始皇是誰呢?怎麼可能會使用木這種棺槨呢?而且,《漢書》中記載到,“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飾以翡翠”並且特別華麗,最主要是前無古人,就屬我最豪華,但,如果棺槨上塗有塗漆,就只能是木槨了,因為只有木槨才可以是有漆。

秦始皇死後兩千多年,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

其次,秦始皇死的時候,屍體沒有保存好,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一些史料的記載來看,秦漢時期屍體的防腐技術,應該說,是毋庸置疑的。我們都知道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了良好的屍體防腐技術,因為在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了一具女屍,屍骨保存特別完好,最主要的是秦朝和西漢之間的時間相差不遠,所以秦始皇的屍體應該能保護的很好,但是,秦始皇的屍體例外。

秦始皇死後兩千多年,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

還有,史載秦始皇病逝的時候乃是炎熱的夏季,司馬遷的《史記》中曾如此記載:“棺載轀涼車中……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也就是說炎熱的夏天,秦始皇的屍體於馬車中運輸,且馬車內溫度更高,屍體不由的散發出腐臭之味,且當時趙高為了隱瞞秦始皇已經病逝的消息,為避免走漏風聲便將一筐鮑魚放入車內,以此掩蓋屍體的腥臭味。而後進宮長達兩個月的運輸,屍體才送回咸陽。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秦始皇死後兩千多年,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