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跨區招生打中教育不公的“七寸”

3月11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該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將全面推行“公民同招”,民辦學校不得跨區域招生;公辦民辦學校互不再享招生特權。浙江省教育廳表示,“公民同招”主要是為了制止少數學校愈演愈烈的違規提前“掐尖”招生行為。(3月12日 《中國教育報》)

正值各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政策的公佈時段,家長們翹首以待,試圖希望新的政策導向,能夠扭轉當前上學難、上好學校難的焦慮。截至目前,已經有廣州、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公佈了招生政策,雖各有側重,但相同之處也不少。限制跨區招生,則狠狠擊中了當前教育不公的軟肋,正所謂“打蛇打七寸”,跨區招生,便是當前教育不公需打擊的“七寸”。

義務教育公辦學校以劃分學區招生為主,以往也只有民辦學校才具有跨區招生的特權。能夠跨越多個區域,意味著在生源的選擇上就留有很大的餘地,民辦校在利益驅使下,暗箱操作、違規掐尖,以破壞地方教育生態和製造教育焦慮的代價,換來了自身的一家獨大。民辦學校這種“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做法,看似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教育典範,但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其現實意義。社會因為上學難、上好學難而心生憂慮,地方教育因為過度的拔尖而陷入惡性循環,若不加以制止,後果不堪設想。

社會的現實需求和教育的發展規律,決定著公民辦校必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下,倘若再有公辦校抱怨自身教學業績差是因民辦學校過分拔尖所致,顯然是在甩鍋。限制跨區招生,表面上稀釋了民辦學校的優質生源,但對地區教育的均衡發展而言,卻有著積極的價值導向。民辦學校若把自身一路高歌猛進的優勢僅僅寄託在生源上,其距離其衰落也並不遙遠。當下的現實語境,民辦校唯有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把握政策方向,提升內在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先進的教育模式和豐富課程資源,彌補自身因優質生源稀釋而可能產生的波動,方能在這一場改革當中,永立教育潮頭。

公民辦學校之間,不是惡性的你死我活關係,而應是良性的互動競爭關係。同等的起點,有利於兩種辦學模式的美美與共,在相互的切磋琢磨中不斷更新、不斷髮展教育理念,從而實現地區教育的整體均衡發展,把最大的教育紅利留給民眾。改革的方向遵循基本的教育規律,也是對以往教育不公的糾偏,不少民辦學校聽聞政策便高呼“活不下去了”,顯然讓其廣泛宣傳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變得不堪一擊,也是自作多情的“矯情”之舉。對民辦學校而言,“生源決定論”的觀念早該廢除了,依靠自身的師資、理念、課程等辦學優勢去拼搏,遠比挖人牆腳、敗壞教育風氣更值得民眾尊重和嚮往。畢竟,教育的公平、均衡發展,才是社會所想、民之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