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第一名将檀道济:因猜忌而死,却有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三十六计》这本书很多人小时候就看过,这本书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而当时第一个总结提出三十六计的就是当时刘宋时期第一名将——檀道济。

东晋末年到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很多底层小人物只能通过参军来出人头地,檀道济就是这样的,据说檀道济十几岁时父母就离世了,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没有办法,为了活下去,檀道济去参军了。


刘宋第一名将檀道济:因猜忌而死,却有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檀道济的运气不错,他加入的就是当时名声赫赫的北府军,而且就是刘裕手下,刘裕是什么人,当时的北府军首领,后来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算是檀道济的第一个贵人。

在门阀等级森严的东晋时期,像檀道济这样的小人物想要上升,只能拿命去拼,而跟随的刘裕也是一代名将,刘裕的北伐声势浩大,成功的打击了北方政权,使得南朝实力上升,檀道济屡立战功,曾攻入潼关,与后秦军队作战,取得很多胜利,并且逐步加官进爵,成为了刘裕手下重要将领。可以看出来,跟对人是多么重要,如果跟随的是一个草包的话,估计没几场仗打下来就一起命丧疆场了。

作为刘裕手下的头号打手,檀道济成为了刘宋的开国功臣,之后的一件事更是将檀道济推上了权力的顶峰。

话说刘裕建立刘宋之后没几年就驾崩了,长子刘义符登上了皇位,这个刘义符就不像样了,史载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戏,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群臣谏言,一概不听。这个时候北魏看到刘宋摊上这么个皇帝,这么好的机会,就派兵来攻打了,因为缺少最高领导层的指挥,毕竟当时刘义符也不怎么管事,导致兵败,刘宋战线南移。


刘宋第一名将檀道济:因猜忌而死,却有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这时候,托孤大臣们看不下去,景平二年,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在取得另一位托孤大臣檀道济的同意后,以皇太后的名义,由檀道济“领兵居前”,闯入刘义符的寝宫,废刘义符为营阳王,当然了被废的刘义符没多久就被杀了。

之后以檀道济为首迎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登基,就是辛弃疾词中提到的那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这会檀道济是开国功臣,还有拥立之功,可谓是当朝第一权臣。

刘义隆也算是一位颇有手段的皇帝,登基之初由于根基不稳,隐忍不发,元嘉三年(426年),文帝先后诛杀徐羡之和傅亮,又亲自督檀道济、到彦之、刘粹率军西进,将谢晦擒杀,将军政大权收归己有。这样当初有拥立之功的大臣死了三个,就还剩一个。按说这时候檀道济还是比较安全的,毕竟军权交了,又有拥立之功,最主要的是比较能打,算是当时的第一名将,刘义隆还需要檀道济防备北魏。


刘宋第一名将檀道济:因猜忌而死,却有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但是好景不长,刘义隆当了十几年皇帝,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而到了元嘉十二年的时候,突然病重,刚好鲜卑在边境上进犯,就召檀道济入朝。直到元嘉十三年,估计当时太医跟刘义隆说陛下啊您这个病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让刘义隆这心里犯嘀咕了,这是快不行了啊。刘义隆害怕皇位不稳定,自己的儿子控制不住檀道济可咋整啊。既然如此,不如将檀道济杀了,一了百了。就这样,刘义隆派人将檀道济抓入廷尉,不久之后将檀道济处死,还包括檀道济的几个儿子和部下,一并处死。

据说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就这样,檀道济死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后世六百多年后,一个同样是以宋为国号的朝代,悲剧将再次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