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嚴厲打擊涉疫情黑客類案件

“病毒?”“病毒!”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劉洪波對一款所謂“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網絡鏈接的初步判斷。

2月7日,興安盟公安局網安支隊接到線索,有人將惡意木馬程序偽裝成名為“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的網絡鏈接大肆傳播,以此獲取他人計算機控制權限。

興安盟公安局網安部門緊急協調屬地嶺南分局、突泉縣公安局,組織精幹力量開展案件偵破工作。經過連續5天5夜縝密排查,24小時全天候觀測“蹲守”,最終掌握了該網絡黑客的真實身份,並於2月12日將犯罪嫌疑人時某抓獲。

據介紹,時某在網上購買木馬病毒,為提高點擊率、關注度和成功率,編輯命名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網絡鏈接,誘使不明真相網民點擊,從而獲取計算機系統權限,非法獲利30餘萬元。

興安盟公安局網安部門進一步拓線偵查,獲取黑客攻擊入侵等多種涉疫情網絡犯罪線索1000餘條,為全鏈條打擊涉疫情網絡犯罪案件奠定了基礎。

這起網絡黑客案件只是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在疫情防控期間,嚴厲打擊涉疫情網絡違法犯罪、維護安全有序網絡空間的一個縮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冠狀病毒”等成為網絡熱詞。自1月底以來,網上就開始流傳命名為“新冠病毒”“逃離武漢”“最新病毒預防手冊”“武漢實錄”等木馬病毒,在社交軟件、電子郵件中大量傳播,利用廣大群眾關注疫情、渴望獲得第一手資訊的心理,誘導用戶下載、運行。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帶木馬病毒的程序軟件危害性極大,可以竊取網民的個人信息,包括用戶名、密碼、資金賬號等,回傳網民電腦中存儲的重要文件。部分黑客則通過加密文件實施敲詐勒索,或使手機、電腦變“磚”無法運行,還可以通過控制網民的電腦,讓網民成為黑客後續違法犯罪的“替罪羊”。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針對涉疫情網絡黑客違法犯罪行為,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不斷清除涉疫情網絡風險安全隱患,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積極營造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

排查清除涉疫情木馬病毒造成的風險隱患——

2月初,重慶市公安局網安總隊接到線索,稱有重慶網民傳播一款名為“冠狀病毒·exe”的木馬病毒。經過核查,偵查人員迅速確定木馬病毒源頭,發現這是某單位工作人員將工作使用的U盤插入了一臺已經被木馬病毒感染的電腦,未經病毒查殺又插入自己的工作電腦。公安機關針對該單位存在的網絡安全管理漏洞提出整改意見建議,將一起網絡風險隱患及時排除。

為防患於未然,重慶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專門成立反黑客工作室,對網上傳播木馬、攻擊破壞等案件進行專門研究和偵查,並利用典型案例向社會宣傳木馬的危害和防範木馬的基本知識。

提高網民防範涉疫情木馬病毒的意識——

2月11日,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網安支隊通過在新媒體發佈緊急預警的方式,提醒廣大網民增強防範互聯網中頻頻出現的涉疫情主題的各類木馬病毒,並提示互聯網機構一旦發生安全事件,要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處置預案,並同步上報深圳市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

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提醒廣大網民在使用網絡時注意防範木馬病毒攻擊,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網民的防範意識。

嚴厲打擊涉疫情網絡黑客違法犯罪行為——

2月19日,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經過縝密偵查,將銷售木馬程序的犯罪嫌疑人紀某抓獲。經查,犯罪嫌疑人紀某累計向50餘人次銷售木馬程序,非法獲利20餘萬元。

淮北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縱鑫表示,在全國人民時刻關注疫情時,這些犯罪嫌疑人利用木馬病毒實施網絡攻擊,竊取公民信息,併為網絡詐騙等犯罪提供生存土壤,性質惡劣,後果嚴重,影響極壞,公安機關將對此類違法犯罪依法打擊、嚴懲不貸。

目前,在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整體部署下,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正組織對網上惡意軟件樣本開展技術分析,對製作和傳播惡意軟件情況進行偵查,持續嚴厲打擊涉疫情黑客類違法犯罪,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