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作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

扒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后世称为崇祯帝。与其他朝代的末世君主不同,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算得上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奈何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积重难返,最终在内忧外患下崇祯只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让后人叹息不已。


最有作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崇祯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历史上,崇祯继位可以说就是一个意外。天启七年,木匠皇帝朱由校到西苑游船,乘小舟去深水处泛荡漾时被一阵狂风刮到水里,差点被淹死。因惊吓落下了病根,身体每况愈下。饮用了尚书霍维华进献的“仙药”几个月后,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朱由校没有子嗣,所以把王位传给他。所以从当皇帝这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可能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压根就没想过。这就造成一个问题,他想当一个好皇帝,但是他却不具备一个好皇帝应有的性格。崇祯的天赋算不上优秀,也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只能靠后天的勤奋去弥补,想在实践中摸索一条救国之路,可惜时局给不了他那么多时间。

我们要了解崇祯皇帝,就必须了解他执政时期所面对的主要敌人: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大清,其三为农民起义军,其四是崇祯自己。


最有作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崇祯的执政生涯都干了些什么。

第一,铲除阉党,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阉党。在整个过程中,崇祯皇帝朱由检所展现出来的隐忍与果断确实非同凡响,他先是麻痹魏忠贤及其党羽,在魏忠贤试探性地递交辞呈时,果断回绝,夸赞魏忠贤对朝廷贡献巨大,哥哥天启皇帝叮嘱他要信任魏忠贤。这是让魏忠贤万万没想的,魏忠贤误以为崇祯皇帝依然会像天启皇帝一样宠幸他,于是就此打消了图谋不轨的念头。接着,崇祯抓准时机先后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客印月及兵部尚书崔呈秀,夺回兵权,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经此一事,大臣们纷纷弹劾阉党集团,崇祯看准时机,借着海盐县的贡生钱佳徴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的时机,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至此,贪污受贿、玩弄权术、祸国殃民,还阴谋造反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但崇祯过早过快的铲除魏忠贤集团,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崇祯时代的政治平衡被打破。

第二,重启东林党,东林党起于万历年间,最初是一群充满理想,心怀天下,以匡扶社稷为己任的士大夫建立了东林书院,向天下传递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痛斥时局的昏暗,朝廷的腐败。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明熹宗时期东林党人开放言路指责朝政,触动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的档案资料,打击东林党,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天启五年的时候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天启六年,东林书院被拆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东林党人在朝堂之上已经失去话语权,活着的东林当人也只剩一些阿谀奉承、明哲保身之辈。一直到了天启七年,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被流放南直隶凤阳府,东林党人余人才免遭魏忠贤的打击。等到魏忠贤余党基本被肃清的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自此,东林党算是重新被启用,在朝堂之上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而这里我所说的东林党,是指崇祯铲除阉党之后的以东林党为首的整个文官集团。此时的东林已不同往日,虽然一直高举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三项具体主张,但此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如何奸佞污浊的集团和阉党其实没什么两样,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没能看清,他对东林党的印象还是保持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阶段。

第三,拒绝议和,崇祯元年,清皇太极便积极联系辽东督师袁崇焕,声称愿意“去帝称汗”,积极寻求与明廷和议,但是因为崇祯以及朝臣均认为流匪不足为惧,朝廷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清军,所以议和一事在部分大臣的反对下,被搁置了。与清(后金)议和时机就此错过,清军旋即入关报复,明朝也集中军队与清朝开战,结果十三万大军一击溃败。此后中原叛乱再起,明廷疲于两线作战。同样,李自成攻入北京前,曾给崇祯明确表过态,只要明廷能封他作河南王,他可以马上调转枪口跟八旗开战,但崇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其实崇祯想过与清(后金)议和,但与李自成议和可能压根就被他心里拒绝。

第四,处死袁崇焕,明末袁崇焕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崇祯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为此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赞赏。随后的袁崇焕当上了辽东督师,拿着崇祯赏赐的尚方宝剑再次来到前线,成为东北地区和渤海湾部分地区的最高指挥官。然后,袁崇焕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了至今都仍有很大争议的几件事:以粮资敌、擅杀毛文龙、私自议和,加上之前在崇祯面前“五年平辽”的欺君,条条罪状都可以要了袁崇焕的命。此时的崇祯本来就大为不满,接着又爆发了己巳之变,即崇祯二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与后金军鏖战,经过艰难的战斗后,皇太极率军撤退。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原因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最终,崇祯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是否该死,我们不讨论,但是崇祯杀袁崇焕确实是自毁长城。

由此看来朱由检绝非昏君,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贤能的君主,只是当时的大明王朝,在经过前几代皇帝的消耗之后,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天灾人祸之下,即使崇祯再努力,也无法挽救明王朝国运衰竭的趋势,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朝的毁灭,而自己也成为了亡国之君。但我们看历史,绝对不能单单关注结果,从崇祯皇帝的例子来看,不能简单的因为明朝灭亡在他手中,就将他归入昏君一流。但是,崇祯虽是十分的勤奋,对于国家的治理也是非常的上心。但是他的方法却总是用不对。而这其中的原因,是和崇祯早年的时候并没有在皇宫内部接受到正规的帝王之术的训练是有很大的关联的。早年间,崇祯一直是在外作为一名亲王的存在,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对于皇帝的训练,没有像张居正这样的大臣来教导他帝王之术,也没有人能够教导他如何管理国家。他的出身和来历,使得他的眼界不够高,因此他看不到这个国家最为本质的问题,只是在一意孤行。他虽然是努力了,但是努力都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这才是他最大的问题。而对着错误的方向进行努力,只会使得事情越来越糟糕。

如果一分为二的看崇祯,很复杂:态度上的明君,能力上的昏君。争议就在这里。倘若崇祯有万历皇帝的IQ和EQ,而万历皇帝有崇祯的勤奋,那么大明也不会亡。

最有作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