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識別毒蘑菇?

木木141236881


毒蘑菇,不得不說在生活中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種物質;蘑菇是建議大家平常要多吃的,因為常吃蘑菇可以攝入豐富其優質的營養物質,但是蘑菇有好有壞,如果誤食毒蘑菇之後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造成腹瀉、腹痛甚至更嚴重的中毒反應的發生。對於毒蘑菇,您各位更應該學會該如何區分,具體說來,請您如此作為。

對於“毒蘑菇”,應該怎樣區分,持怎樣的態度?

相對而言,對於毒蘑菇的判斷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不認識的蘑菇堅決不吃”,這種方法既靠譜又簡單準確。

說到具體,各種蘑菇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太過平凡,並不值當深推。除了超市當中購買的平常菌菇和經過專業人員確定後能吃的菌菇,其他的菌菇食品均不可食用,不要給自己的身體找麻煩,你所認為的無毒並不一定真無毒。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市面上存在的野生蘑菇以及路邊、野地生長的“野生蘑菇”,請繞道而行。

長得漂亮的蘑菇有毒,不好看的蘑菇無毒?

這是網上流傳的最普遍的一條毒蘑菇鑑別理論,很多人通過蘑菇的長相來區分其是否存在毒性,這種理論存在“侷限性”。

對於毒蕈來說,簡單的想通過外表(顏色、形狀)判斷其是否有毒並不靠譜,儘管很多毒蘑菇的確長相好看(與眾不同),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長得好看、外表出眾的蘑菇就都是毒蘑菇。

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食用的正紅菇、大紅菇、雞油菇等菌菇的顏色都比較鮮豔,但是它們都是無毒的“好朋友”;而致命鵝膏菌、白毒傘等毒蕈長相平平、聞起來還有一股清香的味道,看起來很樸素,其中內藏劇毒,完全不可食用。

說到根本,野生毒蘑菇當中的毒素物質成分多樣且複雜,“高顏值菌菇”可能會致病,“長相平平的野蘑菇”同樣也可能導致中毒致死,並不可一概而論。

所以,通過長相和外表去判斷蘑菇是否有毒並不靠譜,您並不能因為外表將自己迷惑。

蟲蟻都不吃的蘑菇一定有毒?蟲子食用的蘑菇一定無毒?

並非如此。相對而言,對於蟲子和蟻類動物無毒的蘑菇很可能對人體產生劇毒;根本來看,人體和動物之間生理結構不同,存在較大差距,並不能直接替換;有些時候致命白毒傘類菌菇容易被蟲子啃食,但蟲子食用後無恙,而人體卻會直接中毒。

所以,蟲蟻等動物和人體並不能直接替換,存在差異,請科學看待。

科學識別“毒蘑菇”,請您避免生活誤區,拒絕生活謠言;用靠譜的知識去抵禦有害物質的侵襲,願您的飲食生活健康安全。


王思露營養師


如何識別毒蘑菇

  在這個蘑菇生長的季節,美味的蘑菇饞得我們直流口水,不過可要多個心眼,別把毒蘑菇也給吃了。吃了毒蘑菇後,可能會出現劇烈嘔吐、腹瀉並伴有腹痛。痙攣、流口水;突然發笑、進入興奮狀態,手指顫抖、有的出現幻覺等症狀。本文將從幾個方面教大家識別毒蘑菇的方法。

看地點

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等較乾淨的地方;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骯髒潮溼、有機質豐富的地方陰暗、潮溼地帶。

看顏色

  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豔,有紅、綠、墨黑、青紫色等各種色澤,而且美麗,採集後易變色;無毒蘑菇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採集後不易變色。

看形狀

無毒蘑菇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

看分泌物

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毒蘑菇大都柔軟多汁。

聞氣味

有毒蘑菇有辛辣、酸澀、惡腥味道。

看測試

煮蘑菇時,鍋裡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後,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 其它還有: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放進蔥,蔥會變成藍色或褐色。

區分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識,還必須根據實際經驗。沒有經驗的人最好先認識一些毒性較大而且易發現的毒蘑菇,記住它們的特徵,如果見到別的蘑菇也有這些特徵就不要採食,這樣就有致誤食中毒了。


俺萊芭暱蒙



萬事大捷1


蘑菇大家都熟悉,我們經常食用的口感好,營養豐富,深受大家喜愛!但是我們必須認清哪種可以食用,哪些有毒不能食用。一般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識別:

1、首先看蘑菇的顏色。如果顏色鮮豔多為有毒,無毒的蘑菇顏色一般都為淡色。

2、再有就是看形狀。有毒蘑菇一般形狀不規則,怪異,菌柄上有菌環,手感發黏;反之則為無毒蘑菇。

3、撕開蘑菇看分泌物。一般無毒蘑菇的分泌物為無色或者極個別白色,有毒蘑菇的分泌物則多為深色。

4、還有就是實驗,不能只相信眼睛,比如可以把分辨不清的蘑菇和大米一起煮,如果大米變色則說明有毒,反之則無毒。

總之,分辨蘑菇的辦法有很多種,我僅以日常用到的實用方法來分辨!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用戶282404031


辯認磨菇有毒沒毒,先看磨菇的顏色如果磨菇是紅色的就不要吃因為是有毒的,野外採蘑菇時第一先看磨菇是不是紅色的,如果是紅色磨菇旦最好別採,因為野外紅色的磨菇一般是有毒的,野外採磨菇一定要辯認清出顏色,姑果辯認不清楚,就用鼻子味一下,如果有一股輕微的刺激的怪味最好別吃,在野外採磨菇一定要辯認清楚後在採。


user1409627747308


雨後草地野菇生 當心有毒莫貪吃

近日,南沙蕉門河畔發現疑似鉛綠褶菇。廣報全媒體記者 周潔瑩 通訊員 戴秋菊 盧兆強 攝
假褐雲斑鵝膏具有急性腎衰竭毒性。

日本紅菇具有胃腸炎毒性。

“夏季防毒指南”之毒蘑菇篇

夏季雨後,廣州不少草地上出現了一種白色的蘑菇,看起來與食用的蘑菇很像,因而成為一些市民的“美食”。然而腹瀉接踵而來。事實上,這可能是廣東最常見的毒蘑菇——鉛綠褶菇。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00~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人數442人,其中鉛綠褶菇引起中毒事件就多達139起,149人因此中毒。

進入夏季,毒蘑菇也進入生長高峰期,除草地上發現的鉛綠褶菇外,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鄧旺秋團隊近期還在白雲山上發現了擬灰花紋鵝膏、異味鵝膏等毒蘑菇,今年廣州也已出現因誤食蘑菇中毒事件。

古巴光蓋傘具有神經毒性。

鉛綠褶菇:廣東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蘑菇

隨著越來越多公園設立“毒蘑菇”警示牌,廣州誤食毒蘑菇的事件已大大減少,但仍有誤食中毒事件的發生。

“前一段時間,又有市民在白雲山採食野蘑菇中毒,誤食的蘑菇沒有樣品送檢,我們估計是一種毒鵝膏。”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鄧旺秋告訴記者,經醫院救治後,該病人病情已明顯好轉。經李泰輝、鄧旺秋團隊統計,廣州去年發生了11宗蘑菇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鉛綠褶菇和有毒的牛肝菌、近江粉褶蕈引起。

隨著夏季的到來,廣東的毒蘑菇也進入生長季節。鄧旺秋團隊今年多次走訪白雲山,發現目前最常見的兩種毒蘑菇為擬灰花紋鵝膏和異味鵝膏,而市民平時在公園草地上見得最多的則是鉛綠褶菇。

廣東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就是鉛綠褶菇。據團隊的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的442人中有139起共149人因食用鉛綠褶菇中毒,所幸無人死亡。

白毒傘菇:廣東致人死亡最多的劇毒蘑菇

相比“臭名昭著”的致命白毒傘,誤食鉛綠褶菇的後果沒有那麼可怕,但發病卻非常快,最短僅需幾分鐘。“誤食鉛綠褶菇後短則數分鐘發病,多數在10分鐘到兩三小時內發病,個別可能延後至6小時發病。發病時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可反覆排水樣便,嘔吐胃內容物,並可出現頭暈、乏力,重者因嚴重脫水出現尿少、皮膚乾燥、精神疲乏,面色蒼白,甚至虛脫,嚴重者血壓下降、意識不清。”鄧旺秋說。而這正是人們印象中大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狀。鉛綠褶菇所含有的毒素主要會引起胃腸型症狀,但也有些具有類似白毒傘的毒性,對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進食量大時也會致命。

白毒傘是致命的劇毒蘑菇。

如果誤食擬灰花紋鵝膏和異味鵝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擬灰花紋鵝膏,劇毒,肝臟損害型,毒性類似致命白毒傘。”鄧旺秋表示,異味鵝膏則會引發急性腎衰竭。毒性類似致命白毒傘意味著什麼?李泰輝、鄧旺秋團隊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7年,廣東僅致命白毒傘就引起中毒98人,死亡42人,其死亡人數佔廣東毒菇中毒總死亡人數的66%,是廣東毒蘑菇種類中致人死亡最多的劇毒蘑菇。

擬灰花紋鵝膏有劇毒,易造成肝臟受損。

異味鵝膏可導致急性腎衰竭。

誤食毒蘑菇不僅因為貪吃 還有盲目自信

為何多年宣傳毒蘑菇的危害,仍有人誤食毒蘑菇?省微生物研究所編印的預防毒蘑菇中毒宣傳手冊中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誤食與食用菌相似的種類、野生食用菌中混雜了有毒的種類以及輕信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

由於許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徵沒有明顯區別,甚至非常相似,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鑑別方法,有時專家要藉助顯微鏡等才能準確辨別,因而一般人很容易誤食。近年來在廣東發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的患者中,大多數都說曾吃過“同樣”的蘑菇沒有中毒,事實上它們是不同的種類。

在廣東,引起嚴重的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多為野外採集誤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購買的幹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經營餐館就餐後引起不適的例子。引起後兩種情況的原因有三種:餐館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中混雜了不適宜食用的菌類;食用者一次食用過多,腸胃不適應;野生菌沒有熟透易引發不適,部分野生菌未熟透時會帶有一定的毒性,而在吃火鍋時較容易出現未熟透的情況。

另外,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毒菌和食用菌也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廣東發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於相信了一些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據調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說他們認為“毒蘑菇與生薑、大蒜或大米相遇會變色”,他們所食用的是試過沒有變色的蘑菇,結果還是中毒了。

究竟如何辨識毒蘑菇?“不吃鵝膏菌就能減少10~30%的蘑菇中毒事件和90%以上的致死事件。要做到不吃不認識的、不確定的、混雜的、‘像我老家那種的’、不吃當地人不吃的蘑菇,基本上就能達到零風險。此外,最好不要食用混雜的野生菌。”李泰輝稱。

毒蘑菇一定是花花綠綠的?有誤解!

1.“顏色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

真相:這“鮮豔”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事實上色彩不豔、長相併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極毒。毒蠅傘很漂亮,不少蘑菇藝術品都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它的確有毒;但同樣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廣東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傘是純白色的,許多人卻誤認它無毒。

2.“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真相:實際上,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卻常常被蛞蝓攝食,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

3.“與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有毒”

真相:這種錯誤流傳甚廣,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發生反應,這實為臆測的謬傳。 

4.“受傷變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真相:其實這並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5.“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托的有毒”

真相:雖然這類菌有毒種類的比例較大,但也並非絕對如此。許多毒菌並無獨有的特徵,如,外觀很平常的粉褶蕈就很毒。

鉛綠褶菇擔子果大,白色。菌蓋直徑5~25 cm,半球形、扁半球形,中部稍凸起,幼時表皮暗褐色或淺褐色,逐漸裂為鱗片,頂部鱗片大而厚呈褐紫色,邊緣漸少或脫落,後期近平展。它於夏秋季群生或散生,喜於雨後在草坪、蕉林地上生長,在廣州及廣東其他較高溫多草的地方出現。

鉛綠褶菇

中毒怎麼辦?配合醫生治療提防“假愈期”

誤食了毒蘑菇怎麼辦?李泰輝團隊建議:當誤食了毒蘑菇後,應及早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無論哪一類型的毒蘑菇中毒,都應及早處理,同時儘快與有關醫院與衛生防疫部門(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十二人民醫院、事發當地醫院等)有關人員取得聯繫,以便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治療。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採集毒菌的樣本,送有關部門 (如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鑑定,這有助於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訂合適治療方案。

蘑菇中毒的機理十分複雜,對於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體質,醫生常常要採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患者應耐心聽從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意見積極配合治療,不能大意,特別不要把“假愈期”誤認為痊癒而中斷治療。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 秦松


大洋網


對於毒蘑菇辨別只有四點,總得來說就是不認識別去碰。

01切記:對於不認識的野生菌,不要吃!不要吃!不要吃!

02顏色鮮豔的蘑菇不一定有毒,長相樸素的蘑菇也不定沒毒。且菇生長環境乾淨與否,和它本身有沒有毒無關。

03不能以蘑菇有沒有片、粘液、菌托、菌環作為有沒有毒的判定標準。蟲子過的選對蟲子無毒,但不見得對人無毒。

04毒蘑菇遇銀器、大蒜、大米等會變色就是無稽之談,以此作為驗毒方法完全不靠譜。有些毒素耐高溫,即使高溫烹煮也無法解毒。


食安斗門


從顏色、分泌物、味道等幾個方面來看。

無毒菌多是淡黃、土黃、茶青、淡褐色。有毒菌則主要是白色、紅色等耀眼色。而其色越鮮豔,則越可疑。

折斷蘑菇,傷口分泌物如是乳白色液體,伴隨惡臭等,多是毒菌。

看生長環境。生於樹下,環境乾燥正常,甚至有蟲吃的痕跡,多是無毒菌。反之,環境潮溼背光,沒有蟲類啃咬,多是毒菌。

其實,蘑菇是否可吃,主要得積累經驗。熟悉了本地蘑菇,自然不會出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只吃自己認識的。


四川達州


看顏色:有毒蘑菇顏色比較鮮豔,有紅、綠、紫色等

生長環境: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

撕開看:有毒的蘑菇撕開會變色,一般呈紫褐色

看長相:有毒的蘑菇其菌蓋中間呈凸狀,像小傘一樣,而無毒的蘑菇一般比較平

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涼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不過建議去聞,因為有些有毒蘑菇會散發有毒氣體對人體造成傷害)

做實驗: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煮熟辨色:在煮野蘑菇時,放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化學鑑別:取採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溼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釋液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童橙童遊


課本上說一是聞氣味,二是看顏色,三是看形狀,四是看分泌物。有毒的氣味怪異無毒的一般氣味是泥土味和菌類特有的味道,有毒蘑菇顏色濃烈,像紅色那樣子的,有毒蘑菇形狀怪異分泌物黏稠折斷菌柄後容易變色,無毒蘑菇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好了,我該去孟婆那裡去喝孟婆湯了,拜拜(๑˙ー˙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