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裡,精彩橋段奇多,“隆科多打麻將”的一幕,卻曾叫多少觀眾連呼奇特。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當時劇中的隆科多,這位未來大清的“隆中堂”,正是人生的至暗時刻:身為名門子弟,也曾有過建功沙場的光輝歲月,卻就因受不了邊疆的苦私自回京,落得罷官免職。後來又因欠了國庫一屁股爛賬,連康熙帝“御賜”的寶刀,都被他當給當鋪還賬,窮困潦倒到餬口都難。後來乾脆抹著眼淚,朝著自己權傾朝野的六叔佟國維(正史上是他爹)一通苦求,才算求來這“理藩院守監”的差事,也就是個牢頭。

但別看只是個牢頭,可畢竟手裡有點小權,而這位隆科多“牢頭”,也是給點陽光就抖威風。於是,就有了《雍正王朝》裡奇特的“打麻將遊戲”:隆科多在理藩院玩的,可不是普通的麻將,而是巨石製成的“巨型麻將”。身為“牢頭”的隆科多品著茶,和獄卒們優哉遊哉圍一堆“打麻將”,每打出一張牌,衣衫襤褸的囚犯們就得吭哧吭哧“搬麻將”,一把麻將打完,就不知累趴多少人。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這短短一分多鐘的“打麻將”劇情,用意到底何在?從劇情說,當然是為了展現隆科多陰險兇狠的性格,外帶給接下來隆科多“燒四爺十三爺冷灶”做鋪墊。可從歷史角度說,這精心刻畫的一幕,卻更戳中了清王朝三個世紀裡的一大頑疾:極度黑暗腐敗的監獄管理。

對於歷代中國封建王朝來說,監獄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西漢時期就有“獄市為寄,慎勿擾也”的理念。換句話說,獄治清明,則王朝清明。

而放在大清的監獄管理上,首先必須要說句好話:清代的監獄體系,放在中國兩千年封建時代裡,堪稱是最完備。全國大小監獄兩千多座,體系十分嚴格。“監”與“獄”分開,區分關押各種類別的犯人。單一個“秋審”,就有一百八十五條條款,囚犯無論入獄還是放出,都要嚴格檢查物品,定期還要理髮與體檢,每個監獄至少配備兩名醫生。細化到方方面面。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理論上說,如此嚴格的管理體系,完全能夠杜絕一切“暗箱操作”。但問題是,在清王朝越演越烈的腐敗面前,這“完美體系”,其實不堪一擊。隆科多供職的“理藩院”,算是大清監獄體系裡比較“文明”的一家,尚且有這“打巨型麻將”的虛構情節。真實的清代監獄,又是什麼模樣?

就是在這“隆科多玩巨型麻將”的背景年代,即清朝康熙年間時,文學家方苞因“文字獄”株連入獄,一番折騰後死裡逃生,然後一字一淚寫成《獄中雜記》,詳細還原了清朝監獄裡的黑暗狀態:整個監獄裡,除了獄卒們的居住房間外,其他房間連窗戶都沒有,空氣混濁不流通。一間普通的刑部牢房,竟要塞進二百個犯人,每晚拉屎撒尿都在裡面原地解決,睡覺時人挨人頭並腳,環境可想而知。

這樣的環境,平日裡就無比難熬,遇到瘟疫更是災難。以方苞的估算,

每年春天鬧瘟疫時,監獄裡每天就會死十幾個人,活著的人也很快就被傳染。如此慘景,是不是方苞造謠?同是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就曾下詔怒罵刑部:“以致獄斃者甚多”。確實是“老毛病”。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以這個意義說,還能用力氣幫隆科多“搬麻將”的犯人,都算裡面的幸運兒。

至於濫用私刑,在方苞的筆下,那更是當時的常見事。只要有一個人入獄,獄官們那就像見了肥羊,不管有罪沒罪,逮住就“必械手足,置老監”。把人嚴刑拷打到受不了,再一筆一筆地交錢。甚至要找保人擔保,交“納保金”。多少沒錢的犯人,就這麼被折磨致死,然後拉出去埋掉了事。

當然,只要有錢,哪怕板上釘釘被判了死罪,也都能撈回來。在方苞同牢房裡,還有一對犯了死罪的哥倆,眼看到了開刀問斬的時候。可人家咬牙花一千兩白銀買通書吏,讓書吏在判決文書上做了手腳,刪掉這哥倆名字,換成了兩個不相干的犯人。

那就不怕主審官發現貓膩?那書吏自信滿滿:“呵呵,發現貓膩就得重審,咱們固然沒命,主審官也得丟官,誰肯找這麻煩。”果然,發現毛病的主審官,也只是臉嚇白了一下,然後就將錯就錯,把那兩個“頂包”的送法場殺了。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也同樣是在康熙年間,直臣姚延啟也曾憤怒揭發:當時江南等省的地方監獄,都有所謂的“木籠”刑具。獄官們只要想索賄,就把犯人關進“木籠”裡,管保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至於賄賂的名目,那也是多種多樣。有“全包”,也就是把獄卒獄官全買通,也有“一頭沉”,也就是隻買通獄卒,還有“撞現鍾”,就是臨時有事,加錢買通獄卒。

只要錢給到位,不但牢房裡舒服一點,死刑也能“即先刺心”——給你個痛快。

當然,如果不給錢,那就不痛快了。平日裡就被折磨得“呼號達旦”,就算喊破了喉嚨也沒人聽。活活折磨致死的,更是不計其數。這滋味,就連《雍正王朝》裡的隆科多,後來都體會了一把。

《雍正王朝》最後一集裡,獲罪下獄的隆科多,幾天被折磨得不成人樣。獄中刺鼻的臭味,叫前來暗訪的雍正帝,進來就捂鼻子。眼淚嘩嘩的隆科多,更揭開了獄中黑幕:他自己每晚都被獄卒用酷刑壓身,頂多再過兩三個晚上就會死掉,“而且無傷可驗哪皇上”。殘酷的一幕,也叫生命彌留之際的雍正帝,也跟著震驚一把:大清的監獄這麼黑了?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其實,比起後來的嘉慶道光年間,“康乾盛世”時代的清朝監獄,還真不算太黑。鴉片戰爭前夜,清朝各地的監獄,更出現了許多新操作。比如“私館”,也就是衙門衙差們私設的監獄。單一個廣東省香山縣,就有十多個“私館”。關在這裡的,大多數都不是罪大惡極的犯人,相反更有許多無辜者,只因家裡稍有點錢,就被衙差們盯上,然後羅織罪名抓進“私館”來,各種酷刑招呼,掏了錢才罷休。“上司各官也不為怪”。

為什麼有這操作?道光十五年掀了蓋子的湖南邵陽縣大案,就可戳中因由:當地除了監獄外,還有三座“卡房”(性質和“私館”差不離)。每年“病死”在“卡房”裡的犯人不計其數,敲詐勒索成常事。為何要這麼做?該縣在冊衙差上千人,另外還有“白役”“散班”兩千多人,就指著“卡房”吃飯。

《雍正王朝》裡,隆科多監獄中“玩巨型麻將”,到底暗示了什麼?

這一年,距離清王朝被鴉片戰爭轟開國門,僅僅不到五年。而看到這觸目驚心的一幕,相信也更可看清,清王朝此時令人痛心的積弊:獄政,這個看似不起眼,其實關乎王朝吏治的大事,早已變成清王朝的腐敗頑疾,拖著舉步維艱的晚清,墜入落後捱打的痛苦歷史。

參考資料:張震《鴉片戰爭後的清朝監獄與獄制改良》、陳雷《清代獄政制度研究》、馮士缽,於伯銘《道光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