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见过很多妈妈,彼此见了面,不是攀比谁家孩子上了什么补习班,就是抱怨自己孩子不听话、不懂事。

但是米蓝恰恰认为,这些调皮捣蛋、不合家长意的孩子们,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善于引导,好好培养,将来都是会有大出息的。

比如下面这三类公认“难带”的孩子,请家长们别对他们失去信心,孩子们都是浑然天成的璞玉,不要把他们看作百无一用的石头。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内向的孩子

周末米蓝看了新出的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非常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片中专门聚焦了比尔盖茨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刻画了盖茨的母亲玛丽对他童年的深刻影响。

少年的比尔盖茨,是个内向孤僻、沉默寡言的孩子,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在屋子里一边咬着铅笔,一边翻看着各种厚厚的书。盖茨本人回忆起年少时光时都说:“我当时不是很想去遵从(父母)的要求”“我常常一连几天不说话。”

面对这个别扭内向的孩子,玛丽没有去一味地拿他和其他活泼外向的小孩比较,她敏锐地察觉到,爱读书的小盖茨,身上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玛丽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她充分体察并尊重盖茨的爱好,给他买各种各样的科普图书,不仅如此,玛丽还会经常带着他去图书馆、博物馆,让小盖茨坐在第一排,认真地聆听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图片来源:纪录片《解码比尔盖茨》)

同时,玛丽也在逐渐地为盖茨创造各种社交机会,帮助他积累进入集体的感受和经验,玛丽会在夏天邀请好朋友带着孩子们一起聚会、游戏,有意识地培养盖茨的协调、组织、交流能力。

在妈妈的耐心引导下,盖茨逐渐从狭小的卧室里走出来,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视野和格局也更加开阔,还交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好朋友——肯特和艾伦。

这部纪录片给米蓝留下了很深的感受和思考。有很多妈妈来跟我倾诉过,觉得自己的孩子腼腆、不爱交流、不会表达自己。

但米蓝想告诉大家即使我们的孩子们没有盖茨那样过人的天赋,我们同样可以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从自我的世界里逐渐过渡到集体生活里去,而不是去用打击、斥责、否定的手法,让孩子对家庭失去信任。

很多内向的孩子,逻辑思维都非常缜密,专注能力也很强,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能凭着孩子表现出来的表象就轻率地给他们“贴标签”呀,细心观察孩子的特点,更好地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才能激发他们的“小宇宙”,成为更好的人哦~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脑洞大的孩子

脑洞大的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异想天开、让父母爱恨交加、哭笑不得的举动。

别看我家小好平时安安静静的,有时候“疯”起来,真的是让我束手无策,无语凝噎!

就昨天,我实在没忍住,跟她发了一通火,晚上我在电脑前敲字,小好穿着我的高跟鞋,从卧室穿过客厅,从客厅又走到书房,踢踏踢踏,哐当哐当,真的是吵得人头都痛了,我忍无可忍,气急败坏地吼了她一句“赶紧把鞋给我脱了!吵死了没看妈妈在工作吗!”

可能是我平常不怎么发火,结果这一下把孩子也给吓懵了,小好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一声不吭地把鞋子脱掉进了小屋。我过了一会儿也意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妥,赶紧去给她道歉,告诉她妈妈不该吼你,能不能原谅妈妈这一次?小好说,我是觉得妈妈那双鞋穿上特别好看,像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女王,我们过几天要去表演节目,我想穿一下妈妈的那双鞋,这样我就不紧张了。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听完孩子的话,我真的百感交集,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多可爱的想法啊,完全是出自纯真本心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做大人的,应该保护这样宝贵的童心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才是呀~

记得我朋友晓敏也讲过她家孩子的事。

晚上夫妻两人加班风尘仆仆回到家,一开门发现儿子赫然把脚放在炒菜的大锅里洗脚,爸爸一看此情此景怒不可遏,上去一脚就把锅给踢翻了,当场让孩子写了五百字检查以示严惩,孩子哭着连夜写了半夜检查才去睡觉。

后来孩子把这件事写成作文交给老师,老师跟晓敏说了这事儿,晓敏才知道那天孩子回家看到家里没人,厨房里还堆着锅碗瓢盆没有洗,就帮大人洗了。

洗完之后,孩子发现锅里的水还很清,就想着:爸爸妈妈平时总说不能浪费要不洗个脚吧,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客厅洗脚,正好被爸妈逮个正着。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晓敏跟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特别愧疚,孩子们都在成长,慢慢地探索身边的事物,与其说他们是“脑洞大”,不如说这就是他们理解事物的独特方式。

就像那个著名的教育学家到学校采访的故事,学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大家这是什么,低年级的孩子们纷纷说,是鸡蛋,是太阳,是花朵,是脸蛋儿,到了高年级,只能听到整齐划一的声音——圆。

请大家呵护孩子们可贵的童心,不要因为孩子的举动给家长造成一时的麻烦,就本能地呵斥阻止,说不定,孩子异想天开的脑洞里,就藏着可以改变世界的大举动呢。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爱顶嘴的孩子

前几天有个加我的妈妈,在微信上说,孩子爱顶嘴,经常被气到精神崩溃,问我应该怎么办。

我被她的描述逗笑了,问她是什么事,原来就是一些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买什么样的书,想去哪里玩之类的小事,我说,其实孩子顶嘴,不是什么大问题,恰好说明孩子是个有主见,会表达的人。

这位妈妈还将信将疑,我跟她说,你是想让孩子以后进了社会,唯唯诺诺,畏畏缩缩,还是自信独立,敢于表达?

如果不涉及什么原则性问题,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不妨给孩子“顶嘴”的机会,充分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孩子的“顶嘴”看作是挑战父母权威的表现,却不愿意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以前看过一个春晚小品叫《我和爸爸换角色》,爸爸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爱顶嘴、调皮,直到他和儿子暂时交换了身份,他才明白,孩子的世界里也有很多不得已和苦衷,做父母的,应该予以他们理解、尊重、关爱,而不是挥挥手,粗暴地打断。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有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3-5岁的孩子分为两组,一组敢于表达自我,另一组比较温顺听话,一直观察他们的踪迹直到青年期;

研究发现,第一组爱表达,会反抗的孩子中,超过80% 的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并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独立的能力和果断坚毅的品质;

而第二组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中,只有25%的人表现出了坚韧的意志,其余的人做事都比较优柔寡断,无法独立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米蓝不是鼓励大家去纵容孩子的“顶嘴”,而是要把这件事视为与他们交流的契机,平和地和孩子交流、沟通,并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用理性和逻辑来说服别人,而不是用蛮横的态度来逼迫别人。

就如一句名言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自己的世界。”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家有爱顶嘴的孩子,其实真的未必是一件坏事儿,关键还是要看父母的教导方式呢。

最近,米蓝读了一本很感人的绘本,名叫《孤独患者》。

绘本内容聚焦的是患有孤独自闭症,即“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们,书里的女主角从小就是看起来极度内向、自闭的孩子,她长大之后,终于和内心的自我和解,在墙上贴了一段话:

“其实人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的话,那你就是个傻瓜。”

这3种孩子看似难带,其实都是“潜力股”!别不信

看到这句话,不知怎么的就有想流泪的冲动。

是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珍贵和闪光之处,只是很多时候缺少父母的慧眼识珠罢了。

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做孩子们的“伯乐”才行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