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爆款頻出潛藏隱患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財富管理水平

權益類新基遭熱捧 基民狂熱需理性

一年有四季,公募基金彷彿只有冬夏。現在無疑又是基金業的盛夏,果實就是權益類資產(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各大基金公司對於權益類資產的配置繼續加碼。除去2月成立的近百隻權益類基金,3月開始發行的權益類新基金還有30多隻,其中多隻產品很可能成為爆款,比如科創主題基金、績優公司發行的新基金等。3月伊始,“日光基”已經不止一次地出現。

公募爆款频出潜藏隐患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财富管理水平

權益類基金熱銷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最根本的是市場配合,掙錢效應有望在今年持續,大幅提升了投資者對公募的信心。統計顯示,2019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規模分別較2018年同比上漲了56.92%和39.21%,規模分別超1.2萬億元和2萬億元。究其原因,除A股市場在3000點下方自身的估值優勢,另一方面也在於利率下行等流動性寬鬆等因素的刺激,權益類資產在規模增長帶動下具有明顯的賺錢效應。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標準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達到46.98%,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收益也達到了47.83%,大幅跑贏同期滬指22.30%的全年漲幅。就此而論,可以視為整個公募行業在股基等幾大傳統權益類“主業”上取得的巨大突破。可喜的是,佔比超半壁江山、本質屬性是流動性配置的貨幣基金已被剔除出基金公司規模統計口徑;此舉說明監管層糾偏公募基金行業,讓公募公司逐漸擺脫對貨基的畸形依賴,重回權益領域的正軌跑道。

公募爆款频出潜藏隐患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财富管理水平

其次是明星基金經理的號召力,銀行、券商等主代銷渠道,對明星基金經理的新產品推介自然會不遺餘力,加上不少明星基金經理本身就自帶“流量”,因而基金公司平臺名氣是否響亮,就退居到次要的地位了。加上公募基金自己的銷售渠道維護優勢,新基金設計又大多契合目前市場的熱門主題,因而借勢打造一個萬眾翹首以盼的熱銷場面並非難事。

此外,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各資管機構紛紛推出淨值化產品,打破了以往旱澇保收的理財剛性兌付。對於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來說,可能有一個產品線上的適應過程。但對於公募基金來說轉變並不難,因為公募20多年來一直都在做淨值型產品,因此順理成章地分流了一些原本其他領域的機構投資者,甚至或許還分流了體量相當可觀的昔日炒房資金。

公募爆款频出潜藏隐患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财富管理水平

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基民最初接觸權益類產品時,往往選了一個錯誤的時點。市場高點時聞風而動、敢於放大風險,選擇明顯不適合自身特點的權益產品;低谷時又難以接受、一割了之,基民買基金也做高拋低吸讓人不解;早知如此,當初不管代銷渠道的理財經理們如何推波助瀾都應該拒絕,要知道買沒有任何歷史業績的基金,在成熟市場無論如何都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真要是看好接下來的市場,為什麼不去選擇過往歷史業績優秀的老基金呢?正所謂“牛市買老基,熊市買新基”。

同時,掌舵數百億規模的單隻基金向來不是易事,過往的收益率統計也不樂觀。 根據統計,越是優秀的爆款權益類基金,其後的規模縮水跡象更為明顯,而其歷史業績無論以1年期還是以3年期來看,均難言令人滿意,居然還有不少持有三年以上竟然虧損,以致規模不斷滑落,甚至縮水近八成。當然,之前市場上百億以上權益類基金樣本並不多,但足以管中窺豹。

公募爆款频出潜藏隐患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财富管理水平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財富管理水平

資管行業秉承的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受託文化。回顧2007年的牛市,業內曾有個別公司做出過建議基民及時贖回,落袋為安的義舉,卻難以蔚成風氣,立刻被喧囂淹沒。倘若沒有大格局、大眼界,著眼五年以上的視野,想讓任何一家基金公司的股東層、董事會,支持經營層此舉,談何容易。通常,基金公司會將精力著眼於規模,眼光聚焦於排名,聚在一起比誰虧的少,類似的行為在行業中司空見慣。

最近一個十年間,雖然公募產品數量井噴。但權益類資產十年不增,在這波熱銷之前,反而總量微跌,權益類產品規模從當初的三萬億,到現今也還是三萬億。但當初三萬億幾乎是整個的公募規模,如今的三萬億在整個公募產品佔比只有30%左右。更令人唏噓的是,十年間公募在A股的話語權似乎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從過去上市公司當仁不讓的C位貴賓,到如今泯然於眾多機構投資者之列,加上“老鼠倉”等偶發負面新聞的衝擊,處境愈發尷尬。

作為普通投資者,基民雖積蓄有限,卻有著對回報的強烈渴望與對基金公司的無比信任。從歷史來看,投資者的資金終將集中流向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與能夠給予基民各個環節更好體驗的基金。與此同時,基金公司的價值取向決定了自身能否成功以及成功的早晚。眾多基民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參與了公募基金上一個和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數十家基金管理人也在過往積攢了來之不易的聲譽。

公募爆款频出潜藏隐患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财富管理水平

但參考十九大對於當前社會主要矛盾轉換的論斷,資管領域的主要矛盾將來也會同樣面臨一個轉化,即投資者日益增長的財富保值增值需要和落後的資產管理能力之間的矛盾,朝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理財需求與資管產品多樣性不夠豐富之間的矛盾轉化。相比可能已經邁入第二階段的其他資管領域,從十餘年來的發展來看,公募當前可能仍舊處在著重解決前一個矛盾的階段。

回到本文所言的動輒熱銷百億、千億的單隻權益類基金,不禁令每一個關心行業長遠發展的人為此擔憂,基金經理可能“無意間”放大了自己的資產管理能力。此情此景,對單隻權益基金規模上限進行限制,既是基於大數據的歷史經驗,也是一種“愛護”,從而也有助於讓一些新基民解開不讓買“過癮”的困惑了。

公募爆款频出潜藏隐患 公募基金急需提高财富管理水平

未來財富管理知識

更新財富觀念

找準理財姿勢

金李老師讓你不再為錢所困

一鍵直達財富管理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