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学数学竞赛看书重在多还是精,看一本书花多少时间为好?

姚善之


你好我是轶事奇闻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和灵活性非常强的科目,学数学竞赛的书一般都是跨年级和高逻辑推理的知识,看书重在精而不在于多,重在练而不在于多学,可以借鉴往年经典的竞赛题目,举一反三,熟悉解题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理清逻辑关系,举一反三。


学习竞赛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要学习牢记书中的知识点,牢记公式理清推理逻辑关系,先把自己最基础的东西打好。

第二步,在牢记公式、定理、逻辑关系等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分解联系课本上的习题或者事例,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或理解来解答出相同的答案,多做课后习题让自己熟悉题目类型。


第三步,拿出往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不断联系解答,让自己熟能生巧,争取让自己看完题目就能熟练的想到类似题型。

第四步,归类整理,把相同解法的题目归类整理到一起,吃透其中的公式定理,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找准他的考点,摸清出题人的出题思路,以便遇到相同类型题目时能快速解答。


轶事与奇闻


看了下其他网友的回答,说的都非常好。我就自愧不如了,数学这门学科确实是有意思。想学好,我认为跟阅读量不是很大!曾经我记得我还参加过这个竞赛,很遗憾零分[抠鼻]。当时做题时挥洒自如觉得很简单,哪知道得了零分。

现在回想起来竞赛和普通考试是大不一样,表面问题很简单,但需要很巧妙的想到另一层意思。能考虑这个层面的,个人感觉不是靠阅读书籍的多少!应该做些竞赛类的题,慢慢的思维改变了,针对数学类的问题,可以发散型思维去考虑。不像上学那会,提倡的题海战术,其实有的知识点没掌握,再做题时还是想不到。题海战术只能机械式的解题,不能很好的理解整个答题的思路和用到的定理、公理那些。所以浅淡来说,姑且认为看书在精不在多吧。

而且看一本书而言,读第一遍的时候是关键。既然拿起一本书要看,就肯定是对其有所兴趣或者有目的性的。所以头一遍是很重要,古言说温故而知新,读书不在多长时间读一本,能掌握书本表达的内容和知识点才是最好的。不能为了看书而看书,为了学习而学习!


魑魅魍魉一锅烩


本文提供给有志于深入学习竞赛的同学们。

竞赛取消“获得省一等奖就加分”的普惠后,经过专业体系化培养的竞赛选手和随便学学竞赛拓展学习的同学,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学校应该弄清楚,下大力气搞竞赛(比如停课、专门的竞赛班)的话,培养省队才是目标,而非省一等奖。省一等奖必须在综合成绩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在自主招生中发挥作用。

学生和家长应该明白,省二、省三等奖,无需体系化学习竞赛。而目标省队,深入学习竞赛,必须合理规划,要在合适的时间点判断自己是否能够出成绩,避免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后的陪跑。

可以说, 大多数同学和家长的问题有二:

1.缺乏理解。认为竞赛风险很大,多数学生只是陪跑。

2.缺乏规划。不清楚每一阶段应该做什么,该深入的没深入,该放弃的没放弃,导致陪跑或者遗憾。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数学竞赛体系构建流程,包括重要的时间结点,分阶段的推荐教材,适合竞赛与否的判断准则。参考这样的规划,才能够减低风险,合理选择。

◆ ◆ ◆

数学竞赛规划指南 | 你需要刷哪些书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详细谈过『竞赛培养的三段论』:

第一阶段:竞赛基本知识普及

第二阶段,竞赛体系构建

第三阶段:追随命题人的专题讲座

《竞赛生的差距到底在哪儿?| 竞赛的三阶段培养理论》

Ⅰ.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竞赛的入门阶段,需要把后续竞赛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全面覆盖,这一目标非常清晰明确。

如果学生的数学起步早(初三或再之前),我们自然建议第一阶段直接解决高考数学的问题。将高考数学的内容学透彻,达到高考要求,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数学竞赛起步比较早的地区,比如北京,及早解决高考数学内容非常普遍,可参考以往成员分享:

《竞赛之路,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思进思退 | 创知路低调成员分享》

然而,大多数学生的竞赛学习,还是起始于初三升高一的升学阶段,甚至高一开学之后。一般情况下,学校教练会迅速推进第一阶段的学习。能尽快开始竞赛体系的构建自然是最好的,但部分知识入门及竞赛体系构建同步进行,也是正常的情况。

尽早分离第一、二阶段是关键,底线要求:第一阶段不得晚于高一上结束。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做内容上的取舍:

应当重点注意的知识是: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不等式及证明方法,导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排列组合与常见计数模型,平面几何,初等数论。至于高考课内的数列,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析几何,导数大题,极坐标和统计知识则可以暂时跳过。

Ⅱ.第二阶段的第一个半年

竞赛体系构建的第一个半年,时间通常是高一上学期及高一寒假,你需要完成的事情是:部分一试内容的学习;低难度二试内容(代数及平面几何)的学习。

(1)一试

《奥数教程》高一高二基础篇

一试的学习总体分为两个步骤:体系化地学习各个章节的典型结论及方法;高频高仿真地磨练解题速度和应考能力。前者我们需要分章节分模块的体系化教程,后者我们需要优质模拟的套题。

第二阶段的第一个半年,请不要直接做一试模拟题。

对于体系化教程,我们推荐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奥数教程》,注意是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基础篇。当然,整个系列的高中部分共分三本,分别在封面注明了高一到高三,三个年级。一试部分只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而且只有基础篇。

高一年级分册包括的知识点有: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和立体几何,除了集合包含一定的组合知识,其他的内容均为纯粹的一试内容。高二年级分册的基础篇包括:一试难度的不等式,解析几何和复数。

第一个半年,你至少需要完成高一年级分册的多数内容(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等)。第二个半年则是继续推进这两本书的学习。

(2)代数

《创知路竞赛数学教程——不等式篇》

《奥数教程》高一高二年级的提高篇

代数由不等式、数列、多项式和函数方程等内容构成。联赛层面上的考察重点是前两个,圈内的竞赛生一般会将联赛代数题称为“不等式”和“其他类”。

不等式部分的核心是几大基本不等式,每个基本不等式的核心又是各自相应的经典用法(如柯西不等式处理分式的技巧等等)。但不等式部分的问题在于,这里存在乱七八糟的各类复杂不等式和“奇技”。

幸运的是,国内(至少联赛)对于不等式的要求维持在基本不等式及其经典用法层面,故不等式的初学,我并不推荐讲解很深入、内容量很庞大的书籍。我推荐的是《创知路竞赛数学教程——不等式篇》。

其他类则更麻烦,因为它太杂,而且和一试内容的分界线并不明显(比如很多章节较难的一试题,再难一点儿也可以达到二试的程度)。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初期学习一试时,就相应地见识一些较难的问题,故我推荐你们把《奥数教程》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提高篇也做一做。

(3)平面几何

《创知路竞赛数学教程——平面几何篇》

平面几何的特点是图形种类丰富,各式各样的定理结论层出不穷,这是多数人都知道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些复杂图形的背后,几何有两条清晰的能力发展线:以导角相似为代表的顺推逆推等纯几何的思路构建能力,以三角法为代表的代数化思路“度量”图形的计算能力。

图形和各式结论只是我们培养这两种能力的通道,但不是根源。

平面几何的学习,除了关注相似、四点共圆和根轴等基本工具外,在余下的部分(如完全四边形、五心等)中,你不全是为了学会什么定理或结论去学,你必须追根溯源,发展两条能力线。

故我们推荐的是《创知路竞赛数学教程——平面几何篇》。

关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最后啰嗦一句:一试、二试两部分要同时进行,不能这个月学一试,下个月学平面几何。一试内容的学习,在以后的过程中,每一周都要保证常规的最低学习量,额外的时间搭配较难的二试内容学习。

Ⅲ.第二阶段的第二个半年

竞赛体系构建的第二个半年,时间通常是高一下学期及暑假,你需要完成的事情是:继续学习一试内容;高难度二试内容(数论及组合)的学习。

(1)数论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4-6

《奥数教程》高三年级

《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0数论》

数论模块的难度在于知识体系本身,即最初入门的部分。

数论和几何类似,有自己庞大且更体系的知识网络。但数论中的知识又不像几何图形如此直观,它非常抽象,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学习和研究数论的方法也较为独特,再加上你小初可能没有接触相关内容,这些都导致你欠缺基本的sense,即“数论感觉”。

因为欠缺直观感受,故很多初学者,在读到著名数论定理时,完全不知所云。

如何培养数论感觉呢?答案是,去见识大量直观而鲜明的例子。故我们推荐的第一本数论书是高中数学教材选修4-6,这本课内教材把一些基本概念讲得浅显易懂。

真正的竞赛数论,我推荐的必读书有两本:《奥数教程》高三年级里面的数论部分(第6-10讲以及第19、20讲),还有《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0数论》,两本书均由余红兵老师编写。

《奥数教程》这一本,题目简单基础,非常适合竞赛数论的入门。它的闪亮之处,在于余老师写下的分析注释。这些文字一步步引导你深掘问题,这在竞赛书籍里是绝无仅有的,值得你一个一个字地细看深思。

至于小丛书这一本,它已经具有一定的难度了,属于进阶的数论书。其中的很多题目非常典型和深刻,适合在入门后阅读。

(2)组合

《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1组合数学》

组合也是高难度的数学竞赛内容,但它的难点与数论正相反:组合中除了图论,基本知识及原理都异常简单(很多原理连小学生都懂),可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题目中运用这些原理。

以算两次原理为例,它说的是:对于一个对象,我们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数它的数目,结果是一样的。这简直是废话。但在实际问题中,为什么需要从两个角度数数,以及如何选取数数的角度,里面的学问比原理本身要复杂得多。

市面上优秀的组合习题集很多,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适合初学者的组合书籍。最简单的组合书籍难度也不小,仍不易读(或许你可以期待一下我们的组合书籍)。

这一部分我目前推荐的书是《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1组合数学》,由张垚老师编著。即便是入门书籍,它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难度,能真正看好这本书,组合基础题肯定是不在话下的。

Ⅳ.第二阶段的冲刺期

第二阶段的冲刺期,从第一次联赛前暑假的中后期,到联赛前。

此阶段之前的学习,属于竞赛内容全面铺开、构建知识网络的部分,也是你储备知识、提高水平的发酵期。而现在的冲刺期则是验收成果的时期,直面的是数学联赛。

学生在这一阶段会经历一个大爆发的过程,这一步究竟飞得有多高,直接取决于之前体系化初学内容的扎实程度。这一时期,我不再推荐学习有新知识的二试书,你可以把前两个阶段没有刷完的书继续跟进。

一试则是这一时期的重中之重,此阶段我们推荐优质模拟题。

《中等数学》增刊一(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题集)

《国内外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精选》

我们在前文已经说过,一试学习的第二步是“高频高仿真地磨练解题速度和应考能力”,这也是此阶段一试练习的重点。我们推荐的优质模拟题是《中等数学》增刊一(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题集)。

用好一试模拟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 第一,一定把它当成模拟考试,而不是刷题。每套题准备答卷,写好过程,限时完成。
  • 第二,分批次连续测试。每天一次一试模拟,一批次持续十天(不要中断)。每次模拟记录分数,分批次观察整体情况。
  • 第三,适当记录错题。每次测试结束后,针对失分的问题,记录错题。会做但做错的问题要重做直到做对,不会的问题抄下解法整理记录。

不过,这本模拟题的一个问题是试题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试题的质量还是好的,但少数确实很过分,距离联赛偏差较大。请你自己判断,整体把握,不好的模拟题不用上心。

如果二试你已经完成了体系化学习,且需要额外的习题集,我们推荐《国内外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精选》(以下简称《试题精选》)。注意题量很大,选择一部分刷就行。

Ⅴ.第三阶段

第一年的联赛是一次检验性质的考核,不适合深入学习的学生请及时退出。如果你的竞赛目标是保省一,冲省队、国赛甚至更远,这一次联赛必须考到省二前段,省一更好。

一旦决定深入学习,你必须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下面的推荐强度较大,也符合你现在的定位。请注意,我们前文推荐的那些书,真正看好,就已经能够达到弱省省队和强省省一等奖的层次。

这一年你需要做的事情是:补一些代数杂项的学习;强化组合数论的能力(核心);大量练习国内外赛题。

(1)代数杂项

《奥数教程》高三年级

《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人讲座:函数迭代与函数方程》

《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5-不等式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我们在前文中就已说过,代数中有很多杂项,而且都不是联赛的考点,所以这一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国赛而非联赛。

多项式部分推荐《奥数教程》高三年级与多项式相关的章节。

函数方程部分推荐《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人讲座:函数迭代与函数方程》(内容较多,选看)。

关于不等式,如果你想练得更多,建议选择《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5-不等式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由苏勇和熊斌两位老师合著。

(2)数论强化

《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人讲座——初等数论》

数论方面,只需做好一本书,不用再看其他的书,就可以达到冬令营的难度要求,甚至走得更远。这本书就是《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人讲座——初等数论》,由冯志刚编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知识讲解几乎可以忽略,远没有余老师的书出色,但是这本书涵盖了大量的习题,简直就是数论这一块的黄金题库,题目的质量实在是太高(大多数都是很难的,尤其是第一章难度最高),一道道刷过来,数论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越。

(3)组合强化

《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组合问题》

《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3组合极值》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组合构造》

组合方面,我推荐三本书。

《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组合问题》,这是组合这一块综合性的大百科全书,除了第一二章可以略看,后五章要认真刷完,题量大,题目质量很高,对于组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剩下的两本书,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本刷。

两本书是《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3组合极值》以及《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组合构造》,都是由冯越峰老师编著。上面收集的问题同样很精彩,尤其是后者,难度很大,有能力可以两本都刷,组合多练一些绝对错不了。

(4)国内外赛题

《走向IMO》系列

《中等数学》增刊二(国内外数学竞赛试题及精解)

第二年做大量国内外赛题是必须的,而且难度要拔高到冬令营及以上(包括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测试、国家队选拔、罗马尼亚大师杯和IMO)。我们推荐的书有两套:

  1. 《走向IMO》系列。这个系列的书按年份分册,包括过去一年的联赛、东南、西部、女奥、CMO、集训队测试、国家队选拔、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罗马尼亚大师杯以及IMO。国内赛题贴近国内的命题风格,请你重视。
  2. 《中等数学》增刊二(国内外数学竞赛试题及精解)。这本书的国外赛题收录得更丰富。

如果说高二的联赛是够着去考的话,高三这一年需要以俯视的姿态回归。有意的拔高难度,才能在后续的联赛考试中游刃有余。

Ⅵ.第三阶段特别注意

未来,在严格不允许初中生参加联赛的情况下,预计此时,你是第二次参加联赛。这一次的备考,大体和第一次相同。但这一部分,你需要额外做好一件事:

把之前刷过的所有书都要过一遍,作为复习。这一个习惯很重要,但很多人都没有这个习惯。

第一遍看书时难免走得坑坑洼洼,有些题压根没看,有些题当时没看懂,现在是时候回过头来料理它们的时候了。你现在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观点,去审视原来的问题,想想这道题是怎么来的?它的背后蕴藏了什么东西?这类技巧还经常在哪些题中出现?当时我为什么没有做出来?

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你都可以去思考,然后把你的感悟记下来,这就是总结,它可以帮助你完善知识网络,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你积累解题经验。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当你发现当年把你虐得死去活来的问题不过就那么回事的时候,心情真是倍儿爽。

Ⅶ.第三阶段:从联赛到CMO

如果你入选省队,有资格参加国赛,那么数学竞赛之路还能继续往前走。联赛结束到国赛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刷的是三本书。

《数学竞赛研究教程》上下册

《奥数教程学习手册》高三年级

其中两本是《数学竞赛研究教程》的上下册,还有一本就是《奥数教程学习手册》高三年级,在解答部分结束之后有两个专题:组合问题和数论问题,题目和注解非常棒。

如果你在国赛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升学问题就不用担心了,我分享的经验也就到此结束。最后我想总结几点,作为提醒送给你:

  1. 竞赛书在精不在多。这是我一路走来的一大感悟,我用我亲身经历和我看见的实例告诉你,很多时候一本书就足够练好一大块内容,一本书刷好了就可以有惊艳的表现。水平上不来,不是因为你书刷得不够,而是你刷得不好。
  2. 竞赛书不能光看,一定要自己动笔练习。很多人习惯非常不好,只看不做,很多问题的解答非常精彩,你直接去阅读和你先动笔试试再去看,收获的东西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
  3. 看书的时候要养成动笔记录想法、观点的习惯。我见过身边很多人看完的书干净得像没看过一样,做出来了的打个勾,没做出来的画个圈,仅此而已。这是很糟糕的习惯。刷题时一定要记录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可以是不同于解答的新解法,可以是你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是你的困惑,总之一切你认为的闪光点,都值得记录。
  4. 切忌走马观花,但也不能在一个角落过分纠结。这是两种极端,有些人看书飘得很高,这样的人其实什么都学不到,最后注定死得很惨。但也有些人看书过分追求完美,总觉得我要无死角扫平这本书,但这是不可能的,有些难题和偏题,适当跳过也是必须的。
  5. 要有书看多遍的习惯。一本书看第二遍的时候,整个感觉都会不一样,就像处在另外一个境界,很多问题一下就豁然开朗,这样的体验非常奇妙,而且能够给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经验式解题的形成,对于稳定联赛成绩,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它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孙远远


不管什么层级的数学竞赛,如果想看书学习,当然贵在精。

当然,精读精研的辅导类书籍需要精选,毕竟市面上辅导类书籍太多了。

根据每个人水平高低的不同,也决定了研究一本书需要的时间。

你基础越稳,水平越高,思考问题就越有效率,读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一般而言,市面上常见的数学竞赛辅导类书籍分三个层级

小学竞赛类

初中竞赛类

高中竞赛类

往往其中,是小学竞赛试题中会涉及初中的知识,初中竞赛又会涉及高中的知识,层次递进。而且每个竞赛在之前都是分为联赛和奥赛的。前几年,尤其是高中竞赛类,你要是获个大奖,基本上名牌大学都有了基本的保障。(记得自己之前在高中参加竞赛辅导,竞赛的二卷就三个大题,时间4.5h,三个大题分别为函数、几何类问题,大面积的空白卷面等着你去书写步骤,平均一个大题两面的书写区域)。


壹简数学


学数学,在于精看,也在于多看,但更多在于理解,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学会的,关键要理解题意,知道逻辑顺序,举一反三:

1,解题能力,想会做数学题,要有大量的练习积累,知道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2,学会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出来的。能够让大家提前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能够培养数学独立学习能力。

3,多做题,理解了数学基本定义和知识点以后,动手去做题,用心去理解,要是不理解,就算做太多,也只是事倍功半。

4,学会总结。对于做过的题型及做错的题目要进行分类总结,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要会分析,以免下次遇见同样的题目再出错。

5,会看书,数学基础考点都来源于课本,但课本的知识点不一定就是唯一的方法,按部就班不是唯一办法。精读,举一反三,真正的理解了,才能事半功倍。


松下思妤


学数学竞赛看书重在多还是精,看一本书需多少时间?从上可以看出,你也许并非一个习惯性读书人,看一本书需多长时间是因人而意,是建立在你真正掌握了基础上的,用时间来无法衡量。在就是要看多或精?我认为你最博弱书多看看也就是精,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反复多练习就好,数学一定要多看题,找例题,找习题多做多练,找方法,记公式,这样才会做好题。以上我个人想法,有不妥之处,欢迎留言共同探讨,谢谢



小八月萌萌哒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连贯性很重要,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都是基础知识很扎实全面,头脑灵活的学生,竞赛前看书必须精看,记要点,记公式,记平时易错的题型,提高分析解题能力,还要沉注气,心里素质要好,至于看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因人而异吧,因学习方法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考试时间定。



福星乐


数学在于基础公式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打开大脑逻辑,不断挑战级别难题,扩大化地举一反三,从失败中找方法,方法提高境界,从而做精,有时不断挑战新的难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未知数学理论方法地学过来了。一天的数学挑战练习,赛过看书三天的效果。


富元制作


数学首先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学数学竞赛的书一般都是跨年级的数学知识,重在精,罗列经典的竞赛题目,熟悉解题的重点,逻辑关系要强,一般的话一般需要三个月时间为好。

第一个月主要了解书中的结构,能学习数学竞赛的学生,学生基础肯定好。你分析出竞赛书的结构,无非就是你数学知识的延伸,学习和考试的知识超出你目前的认知范围。都一个月你就是专门学习书中的知识。第二月就要将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专项学习,清楚关键点和解题的逻辑关系。第三个月就比较重要了,那就是重点题目的变向学习,比如拿掉一个参数,或者缺少和另外的参数的互换,进行题目的分解学习,再做大量的习题,就可以学习完一本学生的竞赛书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提供给你帮助,祝你竞赛成功。


涅槃重生分林


看书不光要精,还要多!

之前我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当时做黄冈题库做了好多,思路开阔了不少,如果你能参加竞赛,数学肯定是比较好的,对于这种情况,一般的题肯定能答,但是看的多了,思维更加宽广,而且熟练度更好,我建议多看!至于时间长短,看你领悟能力了,会的可以少看,中等的看看方法,难的研究下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