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方”与“圆”,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规矩并遵守,以保证孩子安全、健康、有序地生活。但我认为规矩和规矩也不一样,有的绝对“六亲不认”,有的则具有一定的“人情味”。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方”与“圆”,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我家分为“方规矩”和“圆规矩”。

  • 方规矩:坚决杜绝打人、骂人、说谎,坐车必须系安全带,吃饭前必须洗手等等。
  • 圆规矩:每天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游戏、一日三餐吃什么、几点午睡和上床睡觉等等。

规矩不同,实行的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坚决执行“方规矩”,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记得儿子四岁那年,一次我开车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时,他不愿系安全带。我就先和他讲道理,如果他不系安全带,我就不能专心开车,接着又哄他。我能想到的法子都用了,他就是不听。最后没办法,我只好采取“连骗带吓”的手段,说不系安全带就要被罚款,严重的话车子还要被扣下,以后只能走路或骑自行车送你来幼儿园,冬天可是很冷的,说了这些他最终同意把安全带扣上了。

当时看着他小脸上的泪水,我也很心疼啊!但我也知道,如果我这次做出让步,以后他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车必须系安全带是法律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从那以后,孩子坐车就会很自觉地系上安全带。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方”与“圆”,孩子养成好习惯

由于“方规矩”的坚决性,在和孩子交流关系到“方规矩”的事情时,家长要语气严肃且坚定,并且要正面表达对孩子的要求,在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是没商量余地的,同时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遵守规矩。另外,家长的身体语言和语气尽量不要带有一些负面情绪,过激的态度和行为动作可能会给实施“方规矩”带来阻力。

比如:

“请你赶快把房间收拾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尽情的玩游戏了。”而不是说:“你要是不赶紧把你的猪窝收拾好,我就不带你玩”。

“我知道你已经检查过自己的作业了!”而不是说:“你要我提醒你多少遍,才会记住检查作业!”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方”与“圆”,孩子养成好习惯

心理学表明,在和孩子交流时,孩子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谈话时所描述的情景。

比如:
当孩子正在玩彩笔的时候,如果你叮嘱他说:“别在墙上乱画”,孩子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幅自己在墙上涂鸦的情景。你的一句叮嘱反而起到了提醒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时父母越是说不要干什么,孩子反而越是要做什么的原因。相反,如果你说“彩笔画在纸上才最漂亮!”孩子也许会配合你说的话,从而满足你的要求。

但”圆规矩”就不同了。“圆规矩”当然还是规矩,不过在实施的时候,大人和孩子间还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可以随心选择,决定用什么方式自己才最喜欢。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方”与“圆”,孩子养成好习惯

儿子五岁左右时,他吃过早饭后,我会要求他再刷牙、洗脸、换衣服,如果这一切他都做完而大人还没准备好出发时,他就可以自己先玩会儿。但有时候孩子要求先玩一会儿,我当时觉得,他吃好早饭后刷牙、洗脸、换衣服是上学之前必须做的事,等这些事都做好了再玩就不用赶时间了,所以一般不同意他先玩。

而儿子偏偏就要这样做,刚开始僵持的结果就是大家早上都迟到。几次下来,我和儿子就约定:他可以按他的想法吃好饭后先玩一会儿,再刷牙、洗脸、换衣服,但要保证爸爸妈妈准备好时,他也准备就绪。如果做不到,以后还要按“刷牙、洗脸、换衣服、玩”的顺序来。儿子同意了。我当时想:小家伙玩心大,肯定会玩过了时间,一旦玩过点了,我就抓住了你的把柄,你还得按我的方法走!

但说来奇怪,虽然儿子还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但他凭着直觉,玩大概五六分钟后,就自觉地去刷牙、洗脸、换衣服了。 所以当我站在门口等他时,他会得意地跑过来说:“哈哈!我已经准备好了!”从此,一家人在此问题上暂时告一段落。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方”与“圆”,孩子养成好习惯

对家长来说:如果让孩子把上学前的准备工作当作必做的一项任务,其实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孩子完成了准备工作。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跟着家长的逻辑走呢?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谁前谁后”和“谁后谁前”对目的本身并没有影响,而对孩子来说自由选择就很重要。

通过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种种场面,我在给孩子立规矩问题上有很深的感受:

  1. 父母对孩子提要求时要坚持强调重点,这样孩子能十分清楚在哪些事情上家长是不许“犯规”的。
  2. 有了方和圆规矩之分,父母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分情况“讨价还价”,该让步时就让孩子“赢一局”, 还助于加强孩子对规矩的重视。
  3. 父母在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时,实际上是在让孩子对目的更有自主的认同感,这些都会使孩子更容易遵守规矩,因为孩子一般是不会推翻自己提出的方法。
  4. 通过让孩子自由选择,一方面让孩子学会选择,增强自信心, 另一方面让孩子知晓了凡事都有多样化,从而使孩子更广泛、更灵活地处理某些事情。
  5. 规矩要合情合理,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给孩子民主发言权,不仅会增强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也会增强亲子沟通和感情连接。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好“方”与“圆”,孩子养成好习惯

总之,规矩是好习惯养成的前提,也并非立好规矩就能凑效,而是靠一些生活小事慢慢积累和养成的结果。这就要求父母要有耐心,根据孩子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规矩具体实施,这样就更容易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律、自强、自立的孩子。

我是诚佑爸爸!感谢阅读!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 !共同学习,做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

您在家给孩子立过规矩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