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35歲的高以翔,2019年11月27日凌晨在錄製跑步節目時突然倒地,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事件經過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2019年11月27日,高以翔因心源性猝死永遠活在了他的35歲。真的難以想象,平時那麼一個愛運動健身,作息規律、身體健康的人,居然倒在了綜藝節目裡。高以翔的離開,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猝死這件事,如何預防、如何預警、如何搶救,這些都是我們的必修課。

事實上,心源性猝死和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2017年有一份數據表明,我國每年約有54萬人心源性猝死,其中43%是18-39歲的年輕人。這個數字遠大於每年自殺的人數。

但它引起的注意,卻遠遠小於後者。除了少數名人或身邊人的猝死,更多的死亡發生得悄無聲息。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猝死

猝死一般分成心源性(和心臟相關)和非心源性(和心臟無關)。

其中心源性猝死者大部分都患有心臟疾病,一小部分沒有心臟疾病的心源性猝死則是因為過度勞累、緊張或者驚嚇等等。

我國每年的猝死人數大約在54萬左右,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停增長,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人猝死。

猝死幾乎沒有任何徵兆,我們只能從身體發出的信號來判斷我們和猝死之間的距離,畢竟什麼都沒有活著重要。


那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是在預警。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根據選項大家對號入座篩查)

01:沒有明顯疾病的盆友

感覺到胸悶、氣短、疲憊、心慌心悸,不明原因的昏厥;脈搏跳動特別慢(50次/min)或特別快(120次/min),睡覺打鼾且打鼾過程中有呼吸停止的情況(可能需要家人注意一下);這就是身體在向你發出求救的訊號!

它在提醒你要多關愛一下它啦~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02:有相關疾病的盆友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朋友在過度勞累或者劇烈運動後,身體出現不適;患有三高且有抽菸、酗酒習慣的中老年人,運動後感到胸悶胸痛,甚至休息時也覺得胸悶;以及患有其他心臟疾病的盆友(尤其是冠心病)一旦身體出現任何不適,千萬不要硬扛,要記住自己是個病人,不是超人。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麼降低風險?

猝死是難以預料的,但只要找到關鍵因素,我們還是能降低風險。

1、個人史和家族史

中老年人、尤其是明確有各種心臟疾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的人,或者親屬有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的人,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險人群。

2、留意危險信號,如:

❤ 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不佳;

❤ 近期出現活動後胸痛,休息後緩解(甚至休息時都胸痛);

❤ 心慌、心悸;

❤ 脈搏特別慢(低於50次),或特別快(高於120次);

❤ 眼前發黑、肢體麻木;

❤ 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

❤ 經常打鼾,而且打鼾過程中經常會有呼吸停止(這個需要家人識別並引起重視)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3、改善生活方式

❤ 合理飲食,戒菸限酒,限制高油高鹽高糖攝入;

❤ 維持健康體重;

❤ 良好的運動習慣;

❤ 良好睡眠(不要熬夜,不要熬夜,無論是加班還是玩遊戲看球賽);

❤ 保持愉悅的心情;

❤ 定期體檢:建議每年進行1-2次健康體檢篩查,除基礎項目外,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專項篩查。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關於運動,再多說一句,再忙也要保持規律運動的好習慣,運動前後要熱身和整理拉伸,劇烈運動前進行健康和運動風險篩查,運動過程中如有不適,如頭暈、噁心、出虛汗、胸痛等,立即中止運動並休息,未緩解請及時就醫。不要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感冒時也不要劇烈運動。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我們在反反覆覆的成長中,上了熬夜的癮。沒有對錯,但對於自己的生命,很不負責。無數的人都想改,就像戒菸,明知有害卻不得不吸一口。

有時候我們都懂,靈魂的釋放比肉體的安寧更加重要。但靠熬夜的釋放,會把自己逼到生命的邊緣,沒有徵兆和信號,有時候甚至來不及與世界告別,就已經告別。

這樣的釋放是一種不歸路,夜路熬多了,總會遇到拿鐮刀的男人,那男人叫死神。

願我們都不要被這個世界和親朋好友“死後再愛”,那是最荒涼的墓誌銘。對自己自私一點,把熬夜去掉,讓生命延續的更長。不是白天不懂夜的黑,而是黑夜沒有白天活的久。

無窮無盡地愛自己吧,能有多愛就多愛!


猝死離我們有多近?我們要怎樣才能遠離猝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