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麦线藏南段

历史背景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历史名称区域关系

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国、中国和中国西藏地方三方代表在英属印度西姆拉开会, 讨论西藏的地位问题。会议期间(后个阶段),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利诱中国西藏地方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将边界从 阿萨姆平原边缘向中国西藏方向推移150公里,新边界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西起中国-不丹边界,东至独龙江流域的伊索拉希山口,长约1700公里,涉及 门隅(现大体在错那县版图) 珞隅(现大体在墨脱县版图)和 察隅,将原属于中国西藏地方的9万平方公里国土划入英属印度。

中方反对

以前从来没有说过这个线,1936年才首次公开提及此线。

1、噶夏地方政权反对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当代名称区域关系

英印政府对划界一事秘而不宣, 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中央政府并不知道,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线不予承认。

2、历届民国政府反对

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都反对。因为没有达成一致,所以英国自己也并没有将麦克马洪线作为边界线。直到1936年,麦克马洪线第一次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标注为“未标定国界”。但即使“未定”,这个行为遭到了中国政府(已经变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麦克马洪线 地势

当20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后,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1947年,当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了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态度。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网民的画线,有些偏北,不太准确

1913年10月13日,英国、中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和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在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西藏地方要求承认和保证其完全完整的独立地位,中国中央政府则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拥有西藏的外交和国防权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权利,英国则以划分外藏和内藏的方案进行调和。 三方代表草签了一个三方协议,但中国中央政府拒绝承认草签,拒绝在正式协议上签字,同时声明不承认英藏双方签订的任何条约和协议,结果这次会议并没有任何结果。

麦克马洪线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的秘密交易,中国政府一直不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

3、新中国反对

1949年后,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新成立的印度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比中国人表现的成熟和狡猾,他们充分利用了中国人对自己的依重。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麦克马洪线

完成了当年英国人也未能实现的领土扩张。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1950年初,印度军队则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麦克马洪线详图

1954年6月,周恩来和尼赫鲁进行第六次会谈,周恩来说:麦克马洪线不仅中印边界有,而且在中缅边界也有,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造成的,他们用铅笔从喜马拉雅山画过来,就像瓜分非洲一样。因此,这条线中国政府不能承认,但是目前维持现状,双方都不要越过这条线。尼赫鲁表示:如果有机会,双方协商进行调整。

在1956年10月吴努访问中国与周恩来全面商讨如何解决中缅边界问题时,双方都谈到了中缅边界北段的“未定界”问题和“麦克马洪线”问题。周恩来明确表示:“‘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是不能承认的,那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留下的,是非法的,中国人民和缅甸人民不能负这个责任。现在两国独立了,又是友好国家,新中国政府可以根据新的情况与新的关系,可以从现实情况出发考虑‘麦线’问题,但不能用‘麦线’来划界。”[1]

周恩来在1956年对尼赫鲁介绍中缅边界谈判的情况时,也特别提到“麦克马洪线”问题,周恩来说:“这个线是不合法的,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新中国政府自然也不能承认。这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产物,中印两国人民不负这个责任。现在中国、印度、缅甸都独立了,我们应该根据新的现实情况,加以现实的解决。”[1]

边界冲突

中印边界争议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麦克马洪线

①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

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

②中段,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

③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中国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中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印度对华战事》

“麦克马洪线”(以下简称麦线)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政府单方面对中、印边界的非法划线,遭到了国民党政府、西藏地方和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强烈反对。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却引起印度政府的不安与百般阻挠,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土地。1951年,印度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派印军大举向“麦线”推进。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3月22日,向我国正式提出领土要求,其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包括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的武装侵犯和无理要求,一直采取克制、容忍的态度,为两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作出不懈的努力。然而,印度却认为中国的忍让是软弱可欺,而变本加厉地在边界制造事端。1962年10月17日、18日,入侵印军在东、西二段同时向中国边防军发起猛烈炮击,中国边防军只得奋起反击。

第一阶段作战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

10月20日至10月28日,在东段的克节朗、达旺地区,西段的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区, 中国边防军对入侵印军发起全面反击,印军总计有22000人,中国军队投入10300余人的兵力。东线由张国华、谭冠三、邓少东、王亢负责指挥;西线由何家产指挥。先后进行了“克节朗战役”、“达旺追击战”、“西段反击战”、“加勒万河谷激战”、“攻克红山谷”等五大反击战,给印军沉重的打击。

第二阶段作战

在东段,以西藏军区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实施反击;以4个团的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在西段,以新疆军区1个团的兵力,向班公洛地区反击。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英藏秘密换文附图

经过二个阶段的反击战,历时一个月,中国边防军共全歼印军第七、六十二、炮第四旅,基本歼灭了第十一、四十八、 六十五旅,还歼灭了第五、六十七、七十、一一四、一九二旅各一部。击毙印军旅长辛格准将以下官兵3900余人。缴获火炮300门、飞机5架、坦克10辆、汽车400余辆。印度三易国防部长,最后尼赫鲁亲自指挥,也没能挽回他们的败局。

中国边防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为了和平解决两国边界争端,中国边防军主动撤退到1959年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20公里以北地区。后来又将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俘虏等分批、分期地全部交还印度,从而博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后方支援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麦克马洪线

中国边防军的自卫反击战,地处高寒缺氧、终年积雪的高原, 后勤保障十分重要。西藏、新疆地区群众,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线作战。共有5.2万余名民工、1.1万民畜参加了支前工作。新疆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地,调集了1054辆汽车、挑选了2224名青年干部和民兵参加支前运输。在抢修错那至达旺战区公路中,有2000名民兵、民工协助工兵的工作,连续奋战了17个日夜。地方支前群众抢修道路、桥梁,运送弹药、粮食,抢救伤员等,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我边防军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状

“麦克马洪线”与“藏南地区”的历史真相?


“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达旺景色

时至今日,无论是原中华民国政府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认为中国和印度的传统边界应位于喜马拉雅山与阿萨姆平原结合处,而印度坚持麦克马洪线,并在某些地段越过了麦克马洪线,结果引致1962年的中印战争。今日,中印东段边界实际控制线与此线走向比较相近,但并不重合。

关于“麦克马洪线”中缅段,即所谓“1941年线”,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根据中日双方实力对比,预见到中国的沿海可能会不保,所以基于战略的考虑在大后方的云南开始修建通往缅甸的公路,这就是滇缅公路。战事的发展验证了蒋的判断,中国沿海几乎都被日本占领。而此时连接云南和英属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了维系中国继续抗战的重要的物资交通线,当时中国从西方(特别是美国)购买的军用物资大多是通过滇缅公路运到国内,因此把她说是一条生命线也毫不为过。中国与英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太平洋战争仍未爆发),按理说英国应帮中国。但是英国在 佧佤山区重新划了一条对英国有利的边界,包括已被英军非法占领的云南领土,并以封闭滇缅公路作为要挟强迫中国政府承认即成“占领事实”。 英国的理由是英国是冒着与日本开战的风险来通过这条公路来给中国抗战输血

,所以英国需要中国的 让步补偿。而划这条线就是要国府对英军已占领的中国土地,包括江心坡,片马等地给予法律确认。 1941年6月18日,为了抗日战争的大局考虑,中国政府用换文的方式确认了这一段边界。但日军很快就在太平洋战争后,开始进攻缅甸,所以这一段边界并没有真正树立界碑。此后中国前后派出40万远征军协助英军抗击日军,但是英国的战略重心始终不在亚洲,欧洲战事吃紧让其无暇顾及亚洲殖民地。最终英国政府决定全面放弃缅甸,中国远征军从援助英军变成掩护英军撤退。英国方面为减少自己的伤亡,在战斗中采用“不辞而别”的撤退,把中国远征军的侧翼暴露给日军,以导致中国远征军野人山之难。中国远征军作战勇敢,也打出了许多经典战例,但孤立无援的这支孤军以伤亡20万的惨痛的代价仍未阻止缅甸的陷落。

缅甸的日军在被盟军(中英)打败后,在江心坡的中国远征军被迫遵守“1941年线”,从江心坡撤军,而英军随即占领江心坡。

印度认为:既然你中国变相承认了“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就是1941年线),为什么不承认同一条“麦克马洪线”的印度段呢?

对此,中国认为:麦克马洪线缅甸段(1941年线)和麦克马洪线藏南段(1913年线)不同。1941年缅甸段为国府当年用换文形式所认同,天朝是萧规曹随。而在藏南段,历届中国政府,包括大清(1913年已被推翻),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未曾给予承认。

而且,根本的差别是:1) 麦线缅甸段与1941年线的性质差别:虽然有重叠关系, 但性质根本不同,前者是单方面划界和侵占,后者是中国国难高峰年代的利益交换—它是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危险高峰期中国打破英国的卑鄙威胁、被迫换取英国支持(不阻扰)抗日的产物(英国发出封闭中国战时生命线滇缅公路的卑鄙威胁)。2) 印度的歪理:印度欲以中缅界1941年交换线参照藏南段,混淆不同的性质。除非让它拿首都区域来交换,它不会同意,没有类似的利益交换,是单方面侵占中国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