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養卡黨”的春天來了?別再心存僥倖

新型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衝擊,然而,信用卡“養卡黨”卻意外的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疫情期間“養卡黨”的春天來了?別再心存僥倖


花招百出鑽空子

事實上,“養卡”一直是行業的普遍現象。近年來部分支付機構生存不易,為賺取收單手續費,大肆派發手持式POS機,暗中為“養卡黨”提供服務,滋生“灰色套路”。

與此同時,監管機構對受疫情影響人群所出臺的支持政策也被“養卡黨”加以利用。1月26日,銀保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銀行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政策的出臺讓大批“養卡黨”高呼“好時機已經到來”。以因疫失去收入之名,申請延期還款緩解壓力,實則為了“用”足政策,行信用卡套現之實。

法律責任逃不掉

“如果有意謊報疫情,要負一定法律責任。”業內人士表示,就算“養卡黨”通過造假申請成功,銀行還可以通過消費明細,看出對方的用卡意圖,如果是頻繁集中交易,交易類型單一,交易對手單一,就很容易發現問題,最終駁回持卡人申請,並根據情況進行封卡、入徵信、降額等措施。

但由於“造假”行為難以核實,銀行風控也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成了銀行監管的痛點。

狙擊“養卡黨”將是持久戰

對於頻繁使用套現的養卡黨來說,銀行與之“鬥智鬥勇”將是長期過程。

由於信用卡交易鏈條涉及髮卡行、收單機構、支付機構、清算組織等諸多主體,因此,對於養卡行為的打擊也需要合力“圍剿”。監管政策很難做到萬無一失,所以還是要聯合銀行、支付機構、清算組織、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大力發展監管科技,通過技術完善監管的手段,從而更好地支持信用卡行業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