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父母控制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個好脾氣

孩子總愛亂生氣,堅持這三步,搞定愛發脾氣的娃

孩子生氣、發脾氣的現象是再正常不過的。父母都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只要是適合自己孩子的都是好方法。

今天再提起這個話題,是從思維的角度給父母們一些新的建議,給父母在解決孩子發脾氣問題上更多一些啟發。

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父母控制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個好脾氣


1、孩子消極情緒背後的根本原因,要問出來

孩子每一次消極情緒背後都有一個根本的原因。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無論父母是否在場,無論事後別人如何對你描述孩子發脾氣的現象。都請父母先冷靜,想一想孩子為什麼發脾氣。一定要帶著疑問去看待孩子看似毫無理由地發脾氣。一定不要扼制孩子的情緒表現,哪怕是不好的。

經常在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看到老師會趁這個機會跟那些調皮搗蛋孩子的家長"告狀",很多父母立馬就會訓斥或者責備孩子。當然我們能理解老師工作的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到家後問問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父母控制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個好脾氣


孩子的理由可能是五花八門的。但無論是哪一個,都可能是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把這些原因逐個擊破。這是第一個前提。

在此父母要適當地為孩子挑選一些特定情緒的繪本,利用故事情節讓孩子明白隨隨便便發脾氣,到處噴火,會給自己和身邊的造成傷害,自己也很痛苦。

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父母控制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個好脾氣

建議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繪本


2、請勿要求孩子與你預期一致,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

父母對孩子都有許多預期的設想,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過高的預期成為發脾氣的導火線。這裡指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不要因為"期待"這個原因而發脾氣。要求的是雙方。

這裡不得不說不完美的孩子背後的父母也不一定是完美的。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如果因為孩子的預期表現一直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發脾氣。那麼這個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逃避。而且親子關係會在今後漫長的幾十年矛盾重重,雙方都會耗盡體力。

簡單說,如果父母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或者說合理地看待孩子的表現與預期的差距,能減少孩子和父母發脾氣的次數和概率。

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父母控制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個好脾氣


3、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都能產生共情

當孩子越來越大是不是與父母的矛盾越來越多?當有一天孩子大聲地發脾氣,父母卻無可奈何。可以說這是一種模仿、一種遺傳,孩子童年不能學會很好地解決矛盾,而是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成年後依然很難從情緒管理的牢籠中解脫。

父母不能要求孩子成長,而自己原地不動,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能站在孩子的位置給予孩子需要的。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在成長過程中,親子之間能相互改變,父母和孩子都能產生共情,產生情緒共振。父母為了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容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也能學到父母身上的如何去容納別人。學會了比發脾氣更高級的情緒表達。

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父母控制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個好脾氣


總結一下,如何改變一個孩子愛發脾氣的問題?

父母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思考,

首先,問出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藥。

其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表現與父母預期直接的差距。是解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的根源,只有父母控制住了發脾氣,孩子今後才能有個好脾氣。

最後,父母要和孩子一同成長。要求孩子控制情緒的同時,父母自己也能從中改變自情緒。

沒有誰是誰的完美容器,父母控制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個好脾氣


為什麼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會令父母如此不安?因為父母很明白為什麼當今社會是如此看重情緒管理,一個會控制情緒的人格不僅是善待他人也是保護自己。

但是,糾正發脾氣這樣的壞習慣的前提,是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最需要的愛,而不是父母想要給予孩子的。

孩子最好的結局就是讓他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而父母,給他力量,給他榜樣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