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山水,气贯长虹耶!猜猜这位一代宗师是谁?

他 8岁随父学习诗、文、书、画,15岁开始写生,1918年考入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胡汀鹭影响,钻研石涛、石溪、唐寅、沈周画艺,一面博览历代名画,广交书画朋友;一面刻意临摹名画。曾对一幅石溪真迹临摹 3年,又临摹唐寅、石涛等笔法,兼收宋、元、明、清各家之长,并接触西画技法,后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学生时代已负盛名,曾创作《贯华阁图》,得到了名画家吴观岱的赏识。






钱松喦(1899.9~1985.9),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1983年,他在85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他多年的夙愿。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在1984年重病手术后,仍坚持创作,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钱松喦作画虽把“师古人”为基根,但更注意培养对事物观察和揣摩。上世纪五十年代,功力虽深的钱松喦仍未跳出石涛、沈周等的笔墨,文人画习尚浓。在六十岁后壮游祖国名山大川后锐意探索,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巧妙把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一批惊世骇俗之佳作跃然纸上,名震中外。




上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孜意创新期。他身体力行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探索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形式与反映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道路。他真诚地歌颂新的时代,主动地深入生活。60岁跨上了艺术第一高潮期。多次旅行写生,使他感到“画囊喜满忘华发,粉本瀛寰放笔酣。”丰富的生活积累,加上他对山水画艺术规律创造性的运用,促使他创作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协调统一的作品。他摆脱了50年代因追求新事物而缺乏艺术美感的苦恼,也没有走回避时代内容而只在形式上翻点花样的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