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中國消費行業的“殺傷力”有多大?

W

inshang

引言

消費行業的“大考驗” 和“新商機”。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來源 | 贏商網綜合整理ID:winshang)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1月30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692例(四川省累計確診病例核減1例),現有重症病例1527例,累計死亡病例213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171例,共有疑似病例15238例。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覆蓋全國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歐洲中部標準時間1月30日傍晚(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總部日內瓦宣佈,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一方面是國內疫情仍處於擴散階段,另一方面是來自國際的“預警”,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無疑對社會、經濟和產業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對於消費行業的衝擊更是不容小覷。

01

疫情對中國經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消費行業或迎來“大考驗”

對整體經濟影響雖負,但GDP增速可能“破6”?

回觀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明顯下滑,但全年GDP增速穩定在6.1%。今年能否“破6”,成為一大爭論。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做了一個“初步的評估”,認為此次疫情可能令中國的GDP減少1.2個百分點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表示,疫情將對第一季度經濟產生較大影響,他預計,第一季度GDP增速或將“破6”。“按季度統計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一個季度。”

不過,國內部分專家、學者傾向樂觀的看法。

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稱,疫情這隻突然冒出的“黑天鵝”,只是短期突發事件,暫時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波動,但拉長時間看,疫情不會對中國經濟有太大影響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復旦大學教授魏尚進認為這一疫情對中國2020年GDP增長率的影響可能很小,大約降低0.1個百分點。對全球GDP增長的影響將更小。

對服務業影響較大,但只是短暫性的

如今,許多行業人士將此次疫情與2003年“非典”期間的經濟走勢做對比,雖然兩次疫情有諸多相似,但時隔17年,所處的經濟環境早已發生變化。

恆大研究院團隊指出,與2003年相比,當前我國第三產業、消費佔比更高,而疫情對服務業消費影響較大。2019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佔比7.1%、39%和53.9%;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為經濟的貢獻率為57.8%。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但是,在第三產業中,我國的互聯網等科技行業發展迅速,許多企業也開始嘗試線上辦公,電影等傳統產業也開始嘗試線上播放,金融服務業也實現線上化,這些都緩解了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

本次疫情的傳染性更強,疊加春節時點因素,對服務業和企業復工衝擊雖大,但防控力度更強,出手更快,預計影響時間短於2003年“非典

全民"宅"在家,消費行業或迎來“大考驗”

從宏觀上看,雖然對經濟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嚴重,但從消費細分行業來說,影響卻不小,比如餐飲、酒店、旅遊、線下消費、線下商業等等,甚至包括珠寶奢侈品等。

春節假期,本來是拉動消費增長的黃金週。據商務部監測,在過去的十年裡,春節假期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從2010年的3400億元增長至

2019年的10050億元。然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全民幾乎"宅"在家,預計這個數據將面臨斷崖式下滑

其中,對餐飲業的“衝擊”可以說是首當其衝。疫情期間,餐飲行業面臨大批退單、無人到店用餐,甚至需要暫停營業的問題。

根據君為科技董事長曾喬在《數據告訴你,疫情對經濟的潛在影響》一文中表示,通過調研發現,有些三四線城市的餐飲公司,可能全年有一半的利潤來源是春節的團餐,所以這次打擊是比較重的。另外,很多商家為了佈局春節消費黃金週,提前在12月做了各種消費的基礎設施的投入,但可能這個春節下來,虧損會比較嚴重。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再如,一些商務銷售環節,春節期間沒法走動,導致後期業務開展受到影響。而最典型的衝擊莫過於這次春節檔的線下院線。

2020年春節檔原本飽受期待,《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姜子牙》、《緊急救援》、《急先鋒》和《熊出沒7》等7部影片被譽為“史上最強春節檔”。但受疫情影響,影片相繼撤檔,多地影院宣佈休業,大年初一票房僅181萬,全國院線排片跌至不到1500場。

而2017-2019年春節檔票房規模分別達到33.8億,57.1億,58.4億。疫情爆發前,多家券商對於今年春節檔大多給予70億元左右的票房預期。中金公司1月初基於“票房拆解法”對春節檔票房進行了測算,預計2020年春節檔票房有望落入62.1億元-76.4億元區間,同比增幅為5.3%-29.5%。如今都成空。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與電影行業一樣處於凍結狀態的還有旅遊行業。

2000 年以來,國內共經歷 4 次較大規模的傳染性流感或疫情:1)2002 年 12 月廣東發現國內首例 SARS 感染患者,2003 年 SARS 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傳播,國內旅遊人次下滑,這也是 1999-2018 年期間國內旅遊人次唯一出現下滑的一年。2)2009 年發生甲型 H1N1 流感,即使此次正處於次貸經濟危機爆發時期,國內旅遊人數仍維持了正向增長,同比+11%。3)2013年和 2016 年的 H7N9 禽流感在國內均未引起較大範圍的恐慌,疫情相對可控,旅遊出行人次並未因此而明顯受到較大影響。

02 危機即轉機新的“商機”正在走來

有時候,危機也是促使行業加速升級的契機,如1928年美國金融危機,催生了連鎖超市;2003年“非典”時期,誕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線上零售...如今,這場疫情中也是“危”中藏“機”,行業或將產生新的機會和變革。

“宅家經濟”迎來風口

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電子商務、無人配送、網絡遊戲娛樂產業...這場疫情因億萬人“宅”在家中而加速了這些行業的發展。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宅家經濟”抑或是下一個行業風口。

  • 電商、網購依舊紅火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說,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新經濟形態已成為中國民眾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例如網購已佔到社會零售總額的20%以上,這為化解疫情衝擊提供了緩衝空間。“老百姓不出門,可以叫外賣,在京東、淘寶購物,甚至到網上看新電影《囧媽》。”

  • 線上行為加速替代

君為科技董事長曾喬在《數據告訴你,疫情對經濟的潛在影響》一文中提到,未來線上場景將對線下場景加速替代,這次《囧媽》和字節跳動簽約,進行線上免費投放,其實意味著整個線上娛樂進一步對線下娛樂的替代,很可能《囧媽》會導致線下院線革命的開始,最後院線可能只剩下基礎的社交需求,未來大型電影的首發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在線上展開。隨著4K高清與5G時代的到來,傳統線下院線可能越來越被動。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 手遊關注度大增

國金證券調研數據表明,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手遊春節檔,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手遊檔期,主流手遊產品(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陰陽師等)幾乎都實現了用戶時長和日活的顯著上升。

手遊成為年輕人春節期間的重要娛樂方式,疫情爆發後,唯一能從中獲得業績支撐的手機娛樂應用可能就是手遊了。根據美國數據分析平臺SensorTower的最新報告,僅在海外市場,騰訊旗下的《和平精英》2019年的全年預估收入就超過7.76 億美元,也就是說,騰訊的這款手遊產品,平均每月能從海外市場撈走 6470 萬美元。

無人零售迎來巨大機遇

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行業回強勢崛起,未來的服務業裡沒有服務員。蘇寧、美團等巨頭為代表的諸多企業都開始盯上了無人配送這一新興領域。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認為,當前的外賣和電商早已是成熟的商業模式,疫情下人們的隔離則有望推動線下配送模式的變革。當然,在實際操作中,無人配送還處於探索性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社區商業再遇新契機

薛洪言分析到,疫情把人們從公眾場合“趕至”社區,社區成為集中的銷售觸點,商業價值便水漲船高。

當前社區商業仍面臨諸多瓶頸,如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等,均面臨教育市場和改變“用戶習慣”之難題。此次疫情爆發,為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的發展了提供新的契機。

以蘇寧菜場為例,依託蘇寧小店,主打“線上訂貨、門店自提”模式,實現了菜品豐富度和取貨便捷度的平衡,對特殊時期不願去大型超市的用戶而言,是很好的替代選擇。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危機即轉機,這次的疫情可能會讓中國商業面臨一次結構重組,從而走向下一個新起點。讓我們一起攜手對抗疫情,打贏這場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疫情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杀伤力”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