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汤

汤姓读音作tāng、yáng、shāng(罕见),汉族姓氏。

汤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72位。最新统计,汤姓人口约260万,姓氏排行榜第99位,位于常姓之后,赖姓之前。

百家姓——汤

回本溯源

一、源于子姓

出自夏朝成汤之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赐姓子氏。

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夏朝末期,帝桀为君。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汤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他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他先灭掉了商国附近的夏王朝死党葛国,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逐个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附庸国韦国、顾国、昆吾国,成为了当时最强的诸侯国。汤在彻底孤立了夏王桀之后,领军一举灭夏王朝,把夏王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居巢区)去悔过。之后,成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始称商汤。汤逝世后,被后世谥为“成汤”,历史上尊称为“帝乙”。在成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汤”为姓氏者,是为河南汤氏,史称汤氏正宗。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汤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汤(子履、成汤)为得姓始祖。

二、源于子姓

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汤子偃:子姓;陕西始平人。著名西周初期亳国国王,生卒年与具体在位时间待考,诸羌始祖、汤氏鼻祖之一。

据说,汤子偃曾有子孙跑到西边的夷狄中去了,所以他还是西部各个兄弟民族的始祖。

隋唐的时候,吐蕃的将帅当中出现了一批姓汤的,比如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等等。其实这些汤姓都是是汤子偃的后代,只不过早就融入了当地吐蕃族。

这里面的一支后来还形成了藏族里边的汤姓,其姓念tāng。

三、源于子姓荡氏

出自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属于简改姓字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春秋宋国大臣荡原,任司城,其子公孙寿不愿继父位,由其子‘子荡意诸’继任,子荡意诸的子孙为避祸,便去掉“荡”字的“草”字头,而改为远祖共工氏的汤姓。对此,在江苏省苏州《汤氏家谱》中记载道:“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氏,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头为汤氏。”唐朝时期,汤姓族人为避唐太宗的庙号(大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多改为阳氏。例如吐蕃的大将荡没藏降唐军后,亦改称阳没藏。实际上,汤姓族人实在聪明,因为古阳字“阳”与汤字“汤”是同义字。

至于荡氏一族,今已经成为极其罕见的姓氏,除在河南、河北、陕西、福建等省发现有极少几户荡氏族人还在顽强续承古姓以外,其余的荡氏族人均已回复成为汤氏。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作yáng,今读作tāng亦可。

四、源于子姓

出自秦朝时期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传到末代君主子偃时,宋国被齐国联合魏、楚两国攻灭。子偃有个弟弟叫子昌,子昌有个儿子叫子隆。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大兴专制,焚书坑儒,子隆为了避祸,就改成了汤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

五、源于风姓

出自远古太暤(昊)伏羲氏的十个儿子汤,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传说,伏羲与妹妹女娲成婚,育有十子。伏羲崇尚太阳,将十子称“旪”,后史也记载为“暘”、“阳”等,分居于汤山(杜县、杜陵,今陕西西安一带),其后裔子孙多以先祖名号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作yáng,汤氏族人中至今仍有尊奉伏羲、女娲为得姓始祖者,且不与子姓汤氏合谱。

六、其他来源

1、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汤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2、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汤沐食侯,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

3、源于改姓,出自南唐时期大司空殷崇义,属于避讳改姓为氏。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侗族、瑶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汤氏族人分布。

百家姓——汤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

汉朝时,汤姓已经东移江苏、南涉越南北部。

唐朝时期,汤姓随中原二次南下移民分布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

明朝时汤姓南迁两广地区。

清初汤姓进人台湾。

当代汤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四川、浙江、安徽、广东、江西,这五省的汤姓又集中了27%。湖南为汤姓第一大省,占汤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汤姓分布带。

百家姓——汤

姓氏名望

古代名人

汤思退:浙江青田人,宋宰相、封庆国公、岐国公、荣国公。

汤显祖(1550-1617):明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临川(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遂昌知县。后以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劾,居家20余年,精研词曲与传奇,以著述为事。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尤以《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最负盛名,另有诗文《玉茗堂全集》。

汤和(1326-1395):明初将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人。与朱元璋同乡,一同起兵。渡江后,守常州,御张士诚。统兵取浙东、福建、四川,守备西北,均有战功。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自请解除兵权,深得朱元璋欢心。次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寇。死后,追封东瓯王。

汤克宽(?-1576):明抗倭名将。

汤应曾:明末琵琶演奏家。

近现代名人

汤化龙:湖北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汤玉麟(汤二虎):辽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12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上将。

汤恩伯(1898.9.20 ~1954.6.29 ):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义县人。黄埔系骨干将领。抗战时期(前期和中期)表现突出,被日军视为劲敌。

汤有隆(1912--1962年,):字墨成,号静得,南京溧水秋湖石滩头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中华门外大书家”和“溧水大东门外(第)一支笔”的美誉。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生物制品技正及中央防疫处处长、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创始人。

汤佩松(1903年11月12日-2001年9月6日),湖北浠水人,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