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青海系列:海東市,名字怎麼來的?

海東市因位於青海湖東部而得名。又因位於黃河和湟水交接地帶,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

秦以前為古羌人居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歸護羌校尉領護。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開始隸屬金城郡(治所由今甘肅蘭州移至今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西溝鄉)。

金城郡所轄13個縣中,在今青海東部地區的有允吾、臨羌、破羌、安夷4縣及河關縣的部分地區。漢獻帝建安元年至建安十年(196~205年)期間,金城郡西部析置西平郡(治今西寧市)。今海東市所轄西部地區隸西平郡。西晉時新設晉興郡,治所約在今民和縣上川口。

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後隸屬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北涼等,其中南涼王國的都城在今樂都時間最長。北魏時期隸屬鄯州下轄的澆河、洮河等郡。隋唐時,今海東市樂都區仍為鄯州治所,今樂都區曾是唐代隴右道治所。隴右道一度統轄今甘、青、新部分地區,樂都區曾是西北地區的政治中心和軍事重地。“安史之亂”後,河湟一帶被吐蕃控制近百年。北宋時,隸屬唃廝囉政權。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隸屬廓州(治今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湟州(治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南宋紹興元年(金天會九年,公元1131年)隸屬金朝在青海東部所設諸州。5年後,隸屬西夏統治下的廓州、樂州。元代隸屬甘肅行中書省西寧州(將宋、夏時的樂州、廓州併入)。明代隸屬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下的西寧衛,西寧衛所轄右千戶所駐今樂都區碾伯鎮。清初沿襲明制,但衛之上出現西寧廳。

康熙年間開始隸屬甘肅省。雍正二年(1724年),隸屬西寧府的西寧、碾伯等縣。乾隆年間,先後增設巴燕戎格廳和循化廳。

1913年,隸屬甘肅省海東道。巴燕戎格廳改稱巴戎縣。1914年6月,海東道改稱西寧道。1927年廢道,改隸甘肅省第四行政區。1929年元月開始隸屬青海省,轄區碾伯縣改稱樂都縣,並析置民和縣,巴戎縣改稱化隆縣,循化廳改稱循化縣,增設互助縣。1938年3月劃全省為7個行政督察區,擬於東部農業區設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個行政督查區,後來由於距省城較近,不了了之。

1949年9月青海省解放。1978年10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海東地區行政公署,為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地專級)。下轄平安、樂都、民和、湟中、湟源、5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1979年6月,正式建立海東地區行政公署,駐平安縣平安鎮。1986年所轄民和縣改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1999年12月所轄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2013年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海東地區,設立地級海東市;撤銷樂都縣,設立樂都區。海東市人民政府駐地由平安縣移至樂都區碾伯鎮。沿用至今。


地名看中國之青海系列:海東市,名字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