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無論你接不接受,記述了孔子與其弟子等人言論與思想的《論語》,較為明晰地闡述了孔子的倫理思想,其中的核心所在——仁,以及貫徹“仁”的方法與措施的“禮”,都對我們的價值觀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並且至今仍然對我們的行為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你可以抨擊它,但你無法否認2000多年來,它對我們民族的道德禮儀形成的重要意義。勤勞、勇敢、謙恭、仁義,已經滲透到我們整個民族的骨髓之中。我不是一個食古不化的人,但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地學習《論語》和《詩經》。

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近來在網絡上有少年因為一些事件,便以網絡暴力的方式傷害他人或網站,過程和方式充滿了戾氣。無他,只是因為很多孩子接受的教育裡面缺少了一樣東西:道德約束。而道德約束無法僅僅靠社會輿論完成,必須依靠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來完成。

因為我無數次介紹《詩經》以及裡面的詩篇,曾經很多次在文章中說過,一個熟讀《詩經》的人,一定是一個溫柔敦厚的人。現在不妨再添加一句:熟讀《論語》的孩子,一定是一位以“禮”來守“仁”的孩子。

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我們不需要每天都來談論仁義道德,但是,自小熟讀《論語》和《詩經》,至少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恭謙讓的人,光是一句“子不語:怪、力、亂、神”,你應該能夠明白它對於幾歲的孩子,會形成多麼重大的(也許是伴隨一生的)影響:不談論(當然更不可能去接觸與實施)怪誕的、訴諸於蠻力的、叛亂或逆反的、鬼神。

我敢說,那些充滿戾氣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下的是怎樣嚴重的錯誤的孩子,是絕對沒有人教過他們這些“子曰”的,即使有人教過,也從沒有讓他們將這些東西永遠刻在自己的心裡。

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也許會有人說,這個世界需要各種各樣性格的人,讀《詩經》和《論語》,成天“子曰詩云”,難道不會讓所有的孩子變得都一樣?我只想說:非也。所有的孩子都變得溫恭謙讓,卻不會成為一模一樣的人。

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一對搭檔:嚴武和杜甫。嚴武與杜甫是好友,他少年時便“有成人之風,讀書不究精義”,雖讀不精,但仁和禮都是刻在心中,忠君愛國,安史之亂參與靈武起兵,護駕有功,此後被任命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又充劍南節度使,這是將劍南與東西川何為一道,可謂權勢滔天了。

而杜甫,實在是命運多舛,開元時期在京都謀得一官半職,過得很是清貧,但杜甫從無怨言,並且我們可以在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中看到,玄宗對於他的知遇之恩,杜甫一直是銘記於心的——其實玄宗大概未必放在心上,否則也不會對於清貧的杜甫幾乎視而不見了。但杜甫深受家庭教育薰陶,文人士大夫的仁政思想從未改變,即便到了生命終結的那年,依然希望回到京都,為天子,為國家出一份力。

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嚴武和杜甫,一武一文,嚴武舉薦杜甫在他賬下做了檢校工部員外郎——這也是杜甫“杜工部”名號的由來,按說嚴武很是勇武不凡,而杜甫應該更是溫恭謙讓的文人,大概很難想象得到,酒醉後的杜甫站到嚴武的床上斥責嚴武,嚴武對於這些不過是一笑置之,並不以為意。這就是同樣熟讀“子曰詩云”的2個人,文弱的杜甫也有張牙舞爪的時候,位高權重的嚴武也有被無端斥責而渾不在意的時候。

現在,你還會說,學會了《論語》、《詩經》中的溫恭謙讓,成為溫柔敦厚的人之後,他們會變成性格一樣的人嗎?

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說中庸之德人們已經失卻很久了,今天這句話仍然適用,只不過中庸可以改成“溫柔敦厚”。之所以會有所謂的“鍵盤俠”,是因為他們在網絡的那一頭,以為可以完全不需要顧及道德約束,可以肆無忌憚。

因為他們完全不知道,也完全不懂“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這是說,人需要不斷的學習,並且以禮義來時刻約束自己,那樣就不至於讓自己做出離經叛道的事情了。

閒話《論語》、《詩經》及最近洶洶而來的網絡戾氣

我們可能無法阻止“鍵盤俠”的出現,但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永遠都不會成為“鍵盤俠”;我們可以讓他們從小立志成為忠誠而仁義的人,並且成為一個溫柔敦厚的人。至於“怪、力、亂、神”這樣的事情,熟讀《論語》和《詩經》的孩子,是不可能談論,更不屑於去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