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A股為何大跌?

今天發生了兩件財經大事,一個是國際原油大跌,盤中最大跌幅超過30%,WTI原油價盤中跌破了30美元/桶,截至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36美元,跌幅20%,WTI原油33美元,跌幅19%;第二件大事就是A股再次暴跌,上證指數跌幅3%,再次跌破了3000點,深成指數和創業板指數跌幅均超過4%。

國際原油價格大跌,而我們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對外依存度高達70%,油價跌不是對我們利好嗎?為何我們的股市反而是大跌的結果呈現?筆者猜想可能是引發的兩個問題:

國際油價大跌,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A股為何大跌?

1、正常的成本降低帶來的降價是有利於我們的

價格下降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一種是供需失衡,一種是成本的降低,如果是成本的原因導致的降價,其實對整個產業鏈來說都是好事,尤其是石油這樣的工業必需品,是工業的“血液”,價格降低可以讓整個相關產業鏈下游都可以受益。

相反對本行業也是好事,因為成本帶來的降價雖然導致價格降低,看似銷售收入降低了,但是同時卻促進了終端的消費,反過來獲得的營收和利潤未必就比原來低。這種事情在各個行業都曾經出現過,在石油發展的早期也發生過。

國際油價大跌,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A股為何大跌?

來過往的世界產油和出口大國基本是沙特、俄羅斯為首的幾個國家,美國是最大的消耗國家,但是現在反而變成了出口大國,原因就在於頁岩油的開發,頁岩油的大量開發和使用也直接降低了國際石油的價格,最近三年國際油價基本是在60美元價格上下波動。高的時候86美元,低的時候27美元。

由成本帶來的油價降低對經濟是有利的,但是如果由供需失衡帶來的價格降低,卻未必了,尤其是其中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

國際油價大跌,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A股為何大跌?

2、供需失衡引發的金融風險

這次油價大跌直接原因是沙特採取了對俄羅斯的“報復行為”,在上週五的談判桌上俄羅斯拒絕了減產的協議,當日就引發了國際油價下跌9%,從60美元跌到了45.5美元。

而在上週末沙特為了發動“石油戰爭”,主動對出口石油實施降價,並且還放言稱在4月份將提高產能,可能將日產能從當前的970萬桶/日提高至1100萬桶/日。

這個消息一出來昨天就引發了中東股市大跌,今日就導致國際油價大跌,一方面是疫情擴散帶來的經濟前景堪憂,導致需求端疲軟;而現在的供給端卻在大打價格戰,油價只能以暴跌來回報了。

國際油價大跌,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A股為何大跌?

沙特的產油成本最低,據說只有10美元/桶,俄羅斯大概是20美元左右,中國大概是30美元/桶,美國的產油成本大概是37美元/桶,美國頁岩油成本大概是50美元/桶。也就是說這裡面其實是美國的成本是最高的,尤其是頁岩油的成本,但是國際油價之前長期在60美元以上,所以美國還是有得賺的。

但是油價低於50以後,美國首先承受不住的就是頁岩油的開發企業,這個行業的投資大多是負債,如果油價長期在低位徘徊,那麼這些企業就得破產,被債務壓垮,開採也是虧,不開採也是虧。目前疫情又在全球加速擴散,美國也有風險,如果頁岩油這個行業跨了,那麼對美國經濟也是一大壓力,這是雙重疊加的風險。

國際油價大跌,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A股為何大跌?

美國是我們的第一大貿易國家,或者說是我們的大客戶,我們是製造業大國,如果客戶病倒了,我們的產品銷量也會受到影響。

而另一個國家是俄羅斯,雖然說俄羅斯的成本在20美元左右,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要保持經濟的穩定是絕對不能以這個成本來衡量的,因為俄羅斯對石油財政的依賴太大了,在美國經濟制裁的壓力下本來就經濟不寬裕 ,現在如果油價又大跌,那麼財政上的壓力也可想而知。這其中的風險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

畢竟俄羅斯曾經也有過因為石油大跌引發了債務危機,直接就債務違約了,俄羅斯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他如果出問題,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會如何?

國際油價大跌,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A股為何大跌?

現在是全球化的經濟,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如果全球經濟不好,尤其是我們的第一大客戶,以及我們的友鄰出現了問題,我們也難以獨善其身的。全球經濟深度融合,不知道那隻煽動翅膀的蝴蝶在哪裡,在什麼時候會煽動翅膀。

謹慎一點總不是問題,作為個人還是企業,做好現金流的準備,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向死而生比過度樂觀也許在此時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