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转移到了肝脏就没救了吗?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是人体重要的化工厂,由于同时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尤其是消化道等消化系统的血液均经门静脉回流入肝脏,所以,肝脏的血流非常丰富,也就成了癌症常见的转移器官。癌症最大特点就是细胞不受控制,无限"疯长",可以通过直接侵润、淋巴转移、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等途径转移至邻近组织或远处组织,大约有30%的肿瘤可以转移至肝脏。我们把这种由原发灶在肝脏外转移至肝脏的恶性肿瘤称之为转移性肝癌(也称继发性肝癌),以资与原发性肝癌相区别。转移性肝癌可以通过彩超,CT,MRI发现,可以通过经皮肝脏穿刺进行验证。转移性肝癌AFP(甲胎蛋白)一般不升高,而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AFP是升高的。那么都有哪些部位的肿瘤容易转移到肝脏?

由于肝脏主要回收胃肠道的血液,所以,转移至肝脏最常见的是胃肠道肿瘤:依次为胆囊癌、结直肠癌、胃癌以及胰腺癌。另外,乳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肺癌以及食管癌等。其中大约有超过50%的结肠、直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肝转移。的确原发癌病灶已经转移到了肝脏,说明原发癌已经属于晚期。既然转移性肝癌属于晚期,那么是不是就没救了呢?不见得!先举两个在我们科治疗的两例患者例子,予以说明。

病例1:患者,男,55岁。因为进行性消瘦二个月,不排气及不排便3天,以肠梗阻收入院治疗。入院后的CT所见乙状结肠有一个占位,环绕肠腔内生长,造成乙状结肠梗阻。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但同时又发现肝脏右叶有一个占位大小约5cm,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脏转移。由于患者肠梗阻,我们对他施行了急诊乙状结肠(包括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一个月后给予化疗及肝脏介入、p53、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转移灶明显缩小至3cm。又一个月后对他施行了肝脏部分(包括转移灶)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迄今已经超过5年,再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女,61岁。因大便便血和粘液、贫血三个月来医院就诊,自己一直认为是"痢疾",吃了二,三种药物见效甚微。入院后经肠镜检查为升结肠癌;肝脏增强CT见肝脏左外叶转移灶,大小约4cm。我们先对她施行了标准的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后恢复顺利,给予化疗两个疗程后,对她又施行了肝脏左外叶(包括转移灶)切除手术。目前也已经超过了5年,未再见复发。

所以,转移性肝癌并不是不可治疗的。对已经切除了原发病灶的转移性肝癌患者,尤其是肝脏单发转移灶患者,辅以全身化疗、动脉化疗栓塞(TACE)、无水酒精注射、p53等免疫生物治疗,使肝脏转移灶体织缩小,可以带癌生存,或限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切除转移灶。目前手术切除部分肝脏和射频消融治疗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最有效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是治愈或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所以,对癌症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医生和患者都要积极的治疗,尤其是患者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理智面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癌症肝转移并不可怕!更不是患者的末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