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退坡後,看看新能源車企們的現狀

在新能源汽車新興伊始,眾多企業都將目光投向這個市場,各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不斷湧現,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隨著近兩年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的持續退坡,一眾企業正在上演著“死與生”的驚險遊戲,市場銷量下滑、持續虧損等問題圍繞在各家企業之間。

蔚來:未來有些迷茫

一年前,蔚來汽車還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一股”,12位車主代替公司高管在美國上臺敲鐘,一時風光無兩。當時,很多人認為,在中國市場上,蔚來可以與特斯拉比肩。但是沒想到僅過去一年,滄海桑田。

補貼退坡後,看看新能源車企們的現狀

根據財報,今年一季度,蔚來汽車業務毛利率為-7.2%,第二季度則因為召回事件進一步下跌至-24.1%。即便扣除召回因素的影響,其汽車業務第二季毛利率仍為-4.0%。

在老虎證券攜手國際權威金融雜誌《巴倫》中國、《財經》調研後發佈的《2019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第二季度,蔚來虧損金額達233億元。

蔚來創始人李斌當初說過“沒有200億最好別想造車”的名言,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比起虧損,更令蔚來頭疼的是產品的質量問題。在蔚來第一代車型ES8上市之初,就有很多車主在網上吐糟產品質量差。大規模上市之後,蔚來ES8更是頻繁出現動力電池安全事故,6月27日,蔚來汽車宣佈召回4,803輛ES8,產品質量令蔚來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霾。

比亞迪:正在轉型

作為中國最大純電動汽車(EV)製造商,比亞迪卻正在擺脫純電動汽車企業的形象。

根據比亞迪於10月29日發佈的2019年7~9月業績數據顯示,由於政府今年6月起對純電動的補貼減至近一半,受此影響,比亞迪的純利潤同比大幅減少89%,僅為1億1972萬元。

補貼退坡後,看看新能源車企們的現狀

為了儘快擺脫對汽車業務的依賴,比亞迪正在謀求轉型,卸下新能源汽車的招牌,重新將重心放回到電池業務上,轉型為以具有優勢的電池為核心的“綜合能源管理企業”。

今年7月,比亞迪與豐田就電池和純電動汽車的聯合開發展開合作。最近,比亞迪又在與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奧迪就電池業務商談合作事宜。

小鵬汽車:資金短缺

小鵬汽車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新貴”。2018年,小鵬汽車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大眾的車型G2,並於2018年初開始進行用戶交付。2018年末小鵬汽車又推出了G3型車型,2019年3月開始面向市場,而且價格相比上代產品更加便宜,各種性能和配置還要更高級,獲得了用戶的歡迎。

補貼退坡後,看看新能源車企們的現狀

但是作為一家初創公司,這家企業始終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不得不依靠不斷的融資來維持發展。小鵬公司累計融資達到170多億,但還遠遠不及前一年定下的“2019年底之前累計融資300億元”的小目標。此外,G2車型還遇到了車主維權事件,將小鵬汽車在運營管理細節上經驗不足的問題曝光地淋漓盡致。

目前,小鵬汽車正在向租車和汽車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業務擴展,希望通過新業務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知豆:面臨股權拍賣

知豆汽車成立於2006年,主攻微型電動車市場,知豆創立者新大洋機電集團為中國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之一。2012年,知豆首款產品問世,由此搭上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快車。憑藉補貼後3萬-4萬元的低廉價格,知豆多次位居國內電動乘用車月銷量以及年銷量榜前列。

補貼退坡後,看看新能源車企們的現狀

2017年,知豆創造年銷4.3萬輛的記錄。同年,知豆還拿到B輪融資,估值一度高達80億元。此外,因其微小型車當時一度佔領國內新能源汽車半壁市場,知豆此前還被稱為“佔號神器”。

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知豆的命運出現轉折,銷量暴跌,資金壓力增加,對外融資進程陷入停滯,知豆陷入了泥潭。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知豆汽車累計銷量為2095輛,10月銷量更出現封零的情況。

目前,這家企業正面臨被拍賣的命運。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於2019年11月24日10時- 25日10時期間對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行拍賣,起拍價為1.38億元,公司評估價格為1.97億元,保證金為2500萬元,加價幅度為10萬元。

虧損、轉型、拍賣……新能源車企們“四面楚歌”。一方面,隨著補貼的減少,新能源車企的價格優勢已經愈加不明顯;另一方面,隨著特斯拉等國外巨頭的工廠在中國落地,進一步加大了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

當然,這些問題只是導致銷量下滑的外因,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自身產品力的不足。

相較於傳統車企以及特斯拉等外國巨頭,國產新能源車企在失去價格優勢後,生產力不足的問題被暴露無遺。無論是屢次被爆出的產品質量問題,還是售後問題,無不反映出新能源車企們在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缺失。而這才是導致銷量下滑的根本。

俗說話,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新能源車企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先把“褲子”穿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