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嗎?李玫瑾教授的回答,讓我重新認識了"懲罰"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候說一件事情,孩子就是要跟家長對著幹,並且非常不服管教。

有的家長在面對著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就會選擇打孩子,這種行為有著一定的懲罰性質,那麼,打孩子真的是為了懲罰嗎?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懲罰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

在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熊孩子因為拿到了父親的防風打火機,覺得非常的帥氣,就在小區裡面瞎轉悠,拿著自己的打火機胡亂點燃很多東西。

之後這個孩子更是玩性大發,竟然找到了小區裡面的一輛豪車,順手就點燃了豪車上的零部件,最後也導致這個車輛直接被點燃。

釀成這樣的禍亂之後,這個小孩也是被自己的父母給狠狠地打了一頓,並且在後來還傾盡家產,給車主賠了損失。

像是這種孩子,捱打其實是應該的,這算是父母的一種懲罰,並且父母本身也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而得到了教訓賠償了很多的錢。

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嗎?李玫瑾教授的回答,讓我重新認識了

其實在生活裡面,李玫瑾教授並不主張人們打孩子,但是也不抵制這種行為。因為人都是有情感的,也需要在犯錯的時候,得到自己應有的教訓。

年紀小的孩子,如果在犯錯之後都得不到應有的教訓,長大之後就會釀成更大的錯誤。

李玫瑾教授說,80%的孩子都是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可能因為生活環境問題和父母的教育問題,他們的道德觀並不會在10歲之前形成。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找方法去引導。對孩子進行合理的管教,才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受到懲罰。

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嗎?李玫瑾教授的回答,讓我重新認識了

鄰居家裡面有一個小孩,因為非常調皮,總是被自己的父母"混合雙打",小學的時候,這個孩子就顯得非常頑皮,但是因為有父母的管教和毒打,一直都沒有什麼叛逆的跡象。但是到了初中,經常住校的他,就開始肆無忌憚的犯錯誤了。

老師沒法管,只能將家長叫到了學校裡面。

但是就算家長來了,這個男孩依舊是沒有害怕的意思,最後一家人在辦公室裡面鬧得差一點要打起來。鬧得一發不可收拾。

孟子說過"人性本惡",孩子在最初的時候其實是非常自私並且不會體諒他人,會對其他人造成很多麻煩,所以我們需要減弱孩子們的這種惡念,這樣才能夠引導他們走向更好的道路上面。

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說過,哈佛大學招生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到那種能夠成才的人,也就是性格方面完善的人,而不是那種只會學習的人。

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嗎?李玫瑾教授的回答,讓我重新認識了

在沒有消除或者減弱孩子天性之中惡的一面的時候,就去對其進行體罰,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只會適得其反。並且當對孩子懲罰卻沒有一定根據的時候,也會使孩子得不到正確的額示範教育,有的父母總是在不分青紅皂白就將孩子毒打一頓,其實這是非常的不明智,也難以起到懲罰的效果。

想要更好的的教育孩子,就要從本質上出發,才能實現教育的結果。

家長們想要化解孩子惡的一面,首先是對其實施教化,在文化知識上讓其接受各種美好的品德。

再有就是父母這一邊需要擺正心態,要以友好的方式跟孩子講道理,說明各種事情是如何解決的。

為什麼會這樣做,給予孩子一定的解釋,而不是採取暴力的方式讓孩子服從,最終起到治標不治本的結果。

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嗎?李玫瑾教授的回答,讓我重新認識了

在給孩子們的道德框架構建起來之後,才能夠談是非問題,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進行體罰才有意義。

當然,這裡還是不推薦體罰的,這僅僅是一種懲罰方式。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之中,肯定是會犯錯的,犯錯不可怕,關鍵是要積極的改正並且得到真正的成長。

體罰的方式是一種懲罰,除了體罰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懲罰的方法。

但是每一個家長都要明白懲罰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給父母進行情緒上的發洩,這一點很重要。

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嗎?李玫瑾教授的回答,讓我重新認識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可以採用一些帶孩子游玩,承諾孩子聽話的情況下,給其獎勵的方式去對待孩子,這樣不僅能夠刺激他們的積極性,還能夠在他們表現不好的時候減少對其的獎勵,只有把獎勵擺在孩子面前,並且讓其知道自己的行為關係著獎勵的增減的時候,他們才能夠主動地去了解善惡和是非的價值觀。才能夠構建自己的道德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