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打就得打?心理專家李玫瑾解釋“懲罰”,值得父母們一聽

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一定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哪怕再生氣也能控制住自己,

選擇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卻發現孩子沒有一點改變,根本不服管教。


孩子該打就得打?心理專家李玫瑾解釋“懲罰”,值得父母們一聽


最近,看到這麼一個故事:這位媽媽是一個老師,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出去進修,奶奶負責照看孩子。爺爺生病癱瘓,下半身沒有知覺。奶奶在幫爺爺收拾的時候會幫爺爺捶腿,有時候也會因為傷心而打幾下。

有一次樓主回家看望孩子的時候,發現自己孩子在拿著棍子打爺爺,於是問孩子“為什麼打爺爺?”孩子回答說“奶奶也打,爺爺不疼的”。媽媽耐著心思跟孩子講道理,但是過後孩子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

最終,媽媽忍無可忍,給了孩子一巴掌,問孩子“疼不疼”?孩子哭著說疼,接著媽媽又對孩子說“你覺得捱打疼就不能打別人”。從此以後,孩子再也沒打過爺爺。可見,必要的時候,打孩子是會讓孩子“長記性”的。


孩子該打就得打?心理專家李玫瑾解釋“懲罰”,值得父母們一聽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人在慢慢長大的這一進程中,勢必要形成一些東西,其中就有一個就是愛。除此之外,還要有敬和畏。敬首先來自於畏,得先怕才會敬。

比如,孩子見到老師會怕,正是因為這種怕,才會在老師面前恭恭敬敬的。如果孩子犯錯了,懲罰其實也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害怕,讓孩子後悔後再也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對他的保護。當然家長也不要過分打罵孩子,只要有個儀式讓他看到,並感覺很可怕就可以了。


孩子該打就得打?心理專家李玫瑾解釋“懲罰”,值得父母們一聽


  • 既然捱打是有效的,但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被打後,問題還會那麼多呢?

1、抗壓能力太弱

現代孩子基本上都是被寵著長大的,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導致孩子的抗壓能力太弱,家長別說打了,哪怕罵一句孩子就接受不了,覺得天都塌了。

該如何培養,李玫瑾教授也給出了建議:抗挫折能力跟意志力相關,意志力的養成不是靠智力,而是靠體力,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吃點體力之苦,這樣才能提升抗壓能力。就像拉練就很不錯,因為就算走不動了,大隊跟著走你不跟著走也得走,這樣就能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


孩子該打就得打?心理專家李玫瑾解釋“懲罰”,值得父母們一聽


2、不經常捱打的孩子,受不了偶爾捱打

因為孩子不經常捱打,猛然間受到一次,就會接受不了,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反應,心理就會受到很大傷害。上文李玫瑾教授也提到,懲罰孩子可以製造一個儀式,打的時候可以“雷聲大雨點小”,嚇唬嚇唬孩子,讓孩子知道怕就好。


孩子該打就得打?心理專家李玫瑾解釋“懲罰”,值得父母們一聽



3、父母弄錯了打孩子的真正目的

很多父母都是在孩子犯錯誤之後打孩子,卻不教孩子正確的方法,這樣就弄錯了打孩子的真正意圖。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孩子犯了錯受到懲罰,根本的目的是要教孩子日後不再去犯錯,而不是因為犯錯才受到懲罰。

所以,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除了打孩子,還要讓孩子學會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孩子該打就得打?心理專家李玫瑾解釋“懲罰”,值得父母們一聽



當然,我們不提倡毫無原則的暴力體罰孩子,也不建議一點小錯誤就打孩子,要掌握一個度,否則會造成孩子無法辨別是非,本該約束孩子的道德和價值觀也無法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