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牛爸津妈(ID: ox-bama)

写今天这篇文章死了好多脑细胞。但无论为读者还是为我自己,都值得。

应我这一小小请求,半个月来收到了六七百条回复。在此特别感谢大家付出的时间!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而我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条来信。虽然不能一一回复,但大家所关心的教育痛点我已全部整理出来。

分析完大家的反馈之后,我结合这两年的当妈实战经验和多年研读的早期教育研究成果,整理了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说它是掏心窝,因为毫无保留。我自己就打算照着这个思路去培养小7,好比菜农把“留自家吃的菜”拿出来卖一样。

我真切地希望,如果你的宝贝还在肚子里或在咿呀学语,那么这份规划可以让你一眼望到六年之后,以后每走一步都不彷徨;

如果你的孩子刚上小学,那么这份规划可以成为你查漏补缺的清单。比如像专注力、内驱力这样的问题一旦已经出现,就要回头去找原因,再想补救办法。

规划是战略,方法是战术。

我们天天谈方法,在各种细枝末节里绕来绕去。是时候抬头望一望远方,谈一谈战略了!

因为童年不可重来。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年龄分段】

0~1岁,1~3岁,3~5岁,5~6岁

0~6岁的早期教育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今天篇幅有限,先简要说一说。

0~1岁

【年龄特点】在能够独立走稳之前;

【教育目标】建立相互信任和生活秩序,养成从孩子兴趣出发的对话习惯;

【教育重点】丰富语言输入,专注力培养,秩序感建立,初期的规则感知,大运动探索;

【必备工具】可以安全探索的家,常见生活用品,天然材质的“不插电”玩具(低感官刺激,不会主动发声发光),音乐。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从出生起,孩子就生活在各种“关系”里,而这些关系就构成了他们眼里的“人文世界”。

【家庭关系】是孩子需要学会处理的第一个重要关系。安全感、依恋期、守规矩、养成好习惯、别和同胞天天干架......从出生起,孩子们就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家庭成员”。

【伙伴关系】很快!当孩子开始有意识地交朋友时,我们当父母的会“无奈地”发现:同辈群体对孩子人格的影响竟然大过父母!

所以,我们就只当把“家庭关系”当作给孩子练手吧!早点教会他共情、自律、懂分享,还要有适当的领导力和表现力。盼望他日后能被小伙伴们“封为群主”,而不是被“抱团冷落”。

【社会关系】人是社会的人。这并不是说要教孩子从小看透人情世故,但却应该从小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发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思考。

人文世界里的各种“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1~3岁


【年龄特点】主动探索环境,形成初步自我认知;

【教育目标】学会守规则和讲道理,学会有效亲子沟通,广泛接触生活中所能碰到的一切环境(如具有适度危险的户外自然环境);

【教育重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好奇心、专注力、观察力、创造力、记忆力、内驱力);共情力;大运动能力;生活中的逻辑思维启蒙;外语和数字概念启蒙。

在这个年龄段,应以完全开放式的丰富体验为主,不用设立具体的硬性学习目标。

【必备工具】绘本,积木,乐器,各类用于创作的材料(橡皮泥、画笔、树叶、铁丝等等)。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为什么日本的早期教育那么重视运动?有名的私立小学非要考跳绳?

其实,强身健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感知身体的潜力和局限,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轻易言输的强者。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为什么瑞吉欧教育体系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其实,画画、戏剧、音乐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用它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个人世界像一面镜子,

孩子们在镜子里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就会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

父母不能改变孩子天生的个性,但却能帮助他们去感知和认可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3~5岁

【年龄特点】进入幼儿园;

【教育目标】适应并喜欢上集体生活,习得社会规范;积极认知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开始有计划的分科启蒙(如STEM和中英文阅读),及兴趣培养;

【教育重点】社交能力;学习阅读习惯培养;开始尝试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进一步训练学习能力;开始识字;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概念;全方位扩大外语输入;发现孩子擅长的兴趣点并逐步深入引导,有计划地延长专注时间。

在这个阶段,由“全开放”进入“半开放”,着重培养自学探索能力,对部分学科设定认知目标(如识字数、数理概念等)。

【必备工具】各类读物(不建议使用过多教材或练习册);搜索引擎;几个固定成体系的儿童节目(如动画片或科普类);各类展馆通行证(如年卡);“发呆”时间;自然户外场所。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无论是昨天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是今天的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 及数学 Math),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讲一个道理:

学理科,就是为了弄明白“自然世界”是如何工作的。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5~6岁

【年龄特点】幼小衔接

【教育目标】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教育重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回家先写作业);增加阅读时间;开始接触纸质“练习”,把具象的感知经验变为抽象的认知知识。

对“坐着”阅读或写纸面习题的时间,开始有硬性规定,但也不能过长。

【必备工具】初级读物及工具书;寓教于乐的纸质“习题”。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虽然上学前的最后一年,我们要让孩子开始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从理论高度还是从家庭实操上来看,0~6岁都应该把“生活感知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核心。

感知,顾名思义就是调动我们的五感(视、听、触、味、嗅)来认知这个世界。

比如,想要认知时间和四季,最好的办法是,走出门观察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变化,记录下月亮的阴晴圆缺,画画同一棵树秋天五彩斑斓的样子。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而不是端着书本学习春夏秋冬。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通过自己亲身感知一百遍之后形成的知识是“活的”;而从书上学来的、与身处环境剥离开来的知识是“死的”。

“活的”知识也许学起来慢一点,但一定掌握得更牢!

一旦把“生活感知”能力培养好,相当于给孩子“安装”上一台“高兼容性”的大脑,未来再往上加各种插件都能高速运转!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0~6岁教育规划框架

让我用一个宏大的框架图,来总结一下早期教育要干的事。想要培养“全才”的父母们请妥善收好哦,说不定一翻要翻六年的!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一个核心】整个早期教育都围绕“生活感知教育”这个核心展开。

【三个世界】一个孩子在生活感知教育里应该学的东西,全都包含在自然、人文,和个人这“三个世界”里。

我们要鼓励孩子在【自然世界】里摸爬和探索,去感受风险和规则,去好奇和解决未知。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引导他们认知和融入多彩的【人文世界】,用批判性思考去解释人文世界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虽然在这里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仅要走进孩子的【个人世界】,也要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个人世界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帮助他们去感知和认可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呼!好累!

不光指写作,还指当妈。

0~6岁早期教育,就像是在做一个木桶。

在木料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让这个木桶上的木板根根都是长条。而是:

· 首先要把桶底打厚。帮孩子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力(如专注力、控制力、独立性、共情力等);

· 再把桶箍轧牢。让孩子习得基本的社会规范(如尊重他人、遵守规矩、乐于助人等)

· 尽量避免出现特别短的短板。上帝发给我们的木料本来就软硬不同,长短不一。我们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和天赋,要求各方面都齐头并进。

如果在早期教育阶段,能避免在认知发展或语言社交方面出现某一个特别“短板”的缺陷(如性格自闭或人格障碍),就已经很好了!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只要按着上述方法“做桶”,等孩子上学以后再用这个“桶”装知识,你会发现它不仅盛得住,还能盛得多!

怕就怕在0~6岁这个黄金时段,爸妈们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竖”全科发展的“长板”上,反而忽略了“打桶底”和“轧桶箍”这两个基础步骤。等到孩子一上学发现,要不“桶底漏水”,要不“桶箍散架”。再要拆掉重新搞,又要花费不少时间精力。

借着写这篇文章的机会,我也对小7的早期教育做了一个梳理。想想自己已经做了两岁三个月的妈妈,时间过得真快呀!

庆幸的是回过头看,好像并没留下什么后悔和遗憾。也希望以后每走一步都能深思熟虑,不求把“妈妈”这份本职工作做得天衣无缝,但求无怨无悔。

这是一份掏心窝的“0~6岁早教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