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从看《今日说法》,到我今日说法

获奖啦~~~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从看《今日说法》,到我今日说法

日前,由柳州市司法局、柳州日报社联合开展,柳州晚报承办的“献礼七十华诞 唱响法治柳州——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主题征文比赛经过专家评审,获奖结果已经出炉。柳州市柳江检察院干警韦佳凤撰写的文章《从看,到我今日说法》优秀奖。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从看《今日说法》,到我今日说法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从看《今日说法》,到我今日说法

《柳州晚报》 2020年1月17日04版

(以下为文章全文)

“叮咚”,一条“12319”平台的短信发送到我的手机,答复我之前反映的道路坑洼的问题已经解决,路面已经平整完毕。我曾向“12345”政府热线反映过道路斑马线模糊的问题,没几天已经重新加划清晰。当我用微信拍下路灯歪斜的照片,发送给“柳州是我家”微信公众号,10分钟后就有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晚上开车去寻找歪斜的路灯。我很抱歉,觉得次日白天也可处理,但是对方答复有投诉就要即时处理。


我很感动,为我们柳州市政府高效、便捷的服务点赞。同时也为我自己点赞——维权意识、共建美好家园的主动意识,是促使我拍照反馈问题的动力。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从看《今日说法》,到我今日说法

韦佳凤

我喜欢网购,打开手机,轻轻一点,等待收货。“七天无理由退货”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给予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我还喜欢看电影。在手机上购买电影票,这是20年前不曾有过的买卖合同。观影前我刷刷微博,不当键盘侠。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因为我深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随手打开时代的产物——微信,我收到公众号“民主与法制时报”的推送:“11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8)》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连续第11年向国内外发布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年度报告……”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每天很爱看中央电视台一套的节目《今日说法》。“用镜头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节目中的这句话,常常激励着我。1999年1月2日,《今日说法》开播,我上初一。5年后,我上大学就读法学专业。10年后,我考上了公务员,先后在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工作。至今参加工作11年。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从看《今日说法》,到我今日说法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从看《今日说法》,到我今日说法

进入乡村开展扶贫、法治宣传等工作

我在乡镇司法所工作过,曾经坐船渡江后爬山,到最远的村落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作为最基层的司法行政单位的一分子,我目睹过村民的文化落后,也见证过他们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法律权益。这是法治的力量,让他们成长。我曾在清晨5点40分到达村屯,捧着票箱挨家挨户的请村民投票,选举他们心中的村委会干部。这是《宪法》《选举法》在实施,发生在我身边的法治故事。


后来,我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进入人民法院工作。我发誓要一辈子捍卫法律的尊严,后发现这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漫长的岁月去认真践行。当我结婚生子,成为妻子母亲。手边的案件也变成了离婚诉讼、民间借贷纠纷……我仍然有在调解,有成功过,亦有失败过,但从没放弃过。目的是与我的同事一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如今,我在检察院工作,负责对外宣传。群众向我们咨询法律、反映诉求的途径,从传统的面对面、书信、电话,到现在的邮件、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公民的维权意识很强,熟知法律,令我深刻地感受到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看别人的法治故事,到自己讲述法治故事,有幸见证中国的法治进步。

回首往事,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感慨我与时代同行,共鉴改变,依然初心未变。


审核:毛建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