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道路客运 行驶在转型十字路口

【深读】道路客运 行驶在转型十字路口

【深读】道路客运 行驶在转型十字路口

湘运汽车站,空空荡荡的车站候车大厅。记者 廖明 摄

2020年春运,注定将有其历史的特殊性。

今年春运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客运量1171.73万人次,同比下降62.2%,其中道路客运同比下降55.4%。

本月底,醴茶铁路将达到复开客运列车条件,沿线百姓又将增加一种便宜、准点的出行选择。但对于传统道路客运来说,无疑又是一场雪上加霜。

事实上,在私家车普及、高铁成网、网约车兴起的背景下,即便没有此次疫情,连续多年“跌跌不休”道路客运,也已经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春运后的“告别”

2月18日,2020年度春运落下帷幕。

盘点收成,王建军只有落寞和叹息:“2020年春运,可谓颗粒无收。”

2004年入行,王建军经历了道路交通客运的光辉岁月,但近几年的惨淡经营,让他时常觉得恍惚。一番权衡之后,3月8日,他转身告别这个坚守15年,曾“改变过家庭命运”的行业。

早在3年之前,王建军就已经萌生退意,但考虑到年龄渐长,跑车的收入勉强还过得去,一直没能走出这一步。

“如今靠这个,养不了家啦。”王建军介绍,随着客源的流失,这几年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有时一趟车跑下来,票价还抵不过油费。

2020年春运,他总共跑了18天车,收入较平时略有起色。但因疫情防控需要,1月28日后班线停运,复开之后的载客量,基本都是个位数。

王建军决意告别。

转身离开的,不只有王建军。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范平介绍,2020年春运前,全市在册的道路交通客运车辆共有1418辆,但春运结束后的3月初,这一数字变成了1391辆。

这意味着,有27辆客运班车,办理完成了“交车”手续,正式退出客运行业。

“还有一部分车,事实上已经没有上线营运,只是还没有‘交车’。”在范平看来,选择不干了的,可能远不止27辆。

多重竞争的冲击

王建军们的离开,直接影响着车站。

3月10日下午,湘运株洲汽车中心站,偌大的候车大厅里,等待上车的,仅有寥寥数人。

恢复客运已有一个月,客运班线的恢复率,仍不足平时的80%。

“跑一趟亏一趟,都不愿意做这亏本买卖。”湘运集团相关负责人何武介绍,目前各大车站开行的班线,绝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车,其他客运公司或者个人的车辆,尽管车站多方沟通联系,但效果都不理想。

道路交通客运的分水岭,出现在2013年。

高铁线路的密集增加、私家车的爆发式增长、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开通,道路交通客运的各大车站,客流量开始明显减少。

“高铁开过,道路交通客运‘寸草不生’。”范平介绍,高铁的开行,给省际长途客运班线带来“致命一击”,目前全市仅茶陵仍保有2条开往温州和普宁的省际客运班线。

市际客运班线受到的冲击,尽管不如省际班线猛烈,但其旅客发送量也是江河日下。

仅以株洲至长沙的客运班线为例,2013年前,每天的客运发送量至少在2000人次以上,但现在每天仅有200人次左右。

“班线还开着,车就要继续跑,但每趟车就送几个人,谁受得了?”何武介绍,近几年,公司每年的客流量,持续以20%至30%的速度下滑,受此影响,目前既有的客运班线,相较于2013年前的高峰时期,数量已接近腰斩。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佐证了何武的说法:全市道路交通运输高峰时,有客运车辆2500余辆;2020年的最新数据,是1391辆。

除开湘运这样的老牌传统客运企业,旅游包车市场上的企业,日子也不好过。

“对我们来说,现在已经没有春运了。”株洲长乐旅游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雯介绍,市场景气时,春节前后的包车业务,曾一度占据全年营收的三分之一,但近两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了解,全市有长乐、万畅、宾利3家从事旅游运输的企业,目前除长乐仍保有此前的29辆旅游大巴外,万畅、宾利均减少了车辆,以寻求经营上的平衡。

煎熬中的探索

内外交困之下,我市各道路交通客运企业一致认为:行业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

穷则思变。但困境中探索而遇到的来自行业本身、外部环境以及政策等方面的难题,让企业对于前路感到茫然和未知。

为了找寻新的增长点,近几年,徐雯一直试图突破29辆车的上限,通过新增10辆旅游运输大巴,到当地招募司机,将业务触角从市区向县市级延伸,以满足学生观光研学、周末经济以及周边短途出游的用车需求。

“结合自身的经营水平,我们做了翔实的核算,新增10辆车,完全有能力做好。但年年打报告,结果都是不批。”她认为,申请得不到批准,有主管部门出于安全等方面的审慎考量,也有行业内部的“有意搅局”。

在转变经营思路、扩展经营范围方面,徐雯通过对接驴友团、徒步群等,拿出2辆车试水定制化的旅游运输服务,但这种低价旅游、只赚取车辆运输费用的经营模式,遇到了传统旅游行业的“梗阻”。

“这2辆车的经营状况,比其他的都要好,但作为上游的旅游行业、旅行社,不顺势调整和改变,我们做起来也很艰难。”她说。

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旅游板块的,还有株洲市直达商务快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该公司投入一批新能源汽车,进入神农谷景区承接景区接驳班车业务,两年过去依旧未能盈利。

网约车来势汹汹,株洲市直达商务快客顺势而为。2018年9月,开通直达长沙黄花机场的网约车专线,但拿到网约许可牌照,已经是2019年6月。

株洲市直达商务快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钢介绍,“无证经营”的大半年里,公司先后在株洲、长沙受到多次处罚,好在“挺过来了”。

拿到网约车经营许可牌照后,陈钢决定在2019年底大举进军网约车市场,并开通了株洲至攸县、茶陵的网约线路。但行业市场上大量存在的“黑车”,让其进入县域、乡镇网约出行市场的步伐慢于预期。

2018年1月1日,湘运集团携手湖南汽车票务网、携程旅行,上线株洲职教城直达攸县、茶陵、醴陵的校园巴士,此后因为平台在客源组织、系统出票等方面的问题,此次尝试以夭折告终。

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几经探索尝试也未能蹚出一条新路,“低气压”充斥整个行业。

智慧客运开往春天

陈钢认为,传统道路交通客运受政策影响极大,被保护的历史也太久,以至于没有及时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行业的转型升级,首先需要内部积极的自我革新,亦需政策上的适度放宽和引导支持。

2016年底,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从扩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自主权、简化和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进道路客运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加快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等16个方面,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

“意见的指向性明确,切实击中了行业转型升级的要害,但在具体落地过程中,成效并不明显,企业转型升级还是困难重重。”我市道路客运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李先生称,行业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李先生介绍,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当前道路客运转型的方向和机遇,我市也已在攸县、天元区开始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革。但从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革的攸县来看,其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中,没有湘运等老牌客运企业的身影。

市场紧缩的前提下,城乡客源相当于道路客运企业的“救命稻草”,但“一个公车公营的原则,就已经将大部分道路客运企业挡在了门外。”李先生认为,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中,应该对民营道路客运企业敞开怀抱。

同时,行业市场还需进一步规范经营环境。

在陈钢看来,市场上大量存在的网约“黑车”,必须尽管规范到位,但不能一味依赖行业主管部门的打击。

“为什么冲击了我们,分走了客源?是因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更贴近群众的出行需求。”陈钢认为,规范道路客运市场,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加大稽查、打击力度,但行业本身更应该出力,顺势而为,调整经营思路和模式,用更快捷方便的出行服务、更优的价格,多方合力之下,将市场上的“黑车”集约进入正规平台、合法营运。

“集约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为‘黑车’经营者们,留出时间和空间。”他说。

此外,在新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道路客运行业不仅面临其他旅客运输方式的挑战,各种移动互联网出行软件APP的应用,也成为新的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新生力量。

“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以及柔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影响旅客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李先生认为,道路客运行业必须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柔性服务的深度融合,大力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深化行业与政府间合作,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务产业新生态,以智慧客运实现道路客运行业向信息化升级。

【深读】道路客运 行驶在转型十字路口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廖明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343331570(唐记者)

【深读】道路客运 行驶在转型十字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