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牛人传-马未都,发小牛人众多,一辈子兢兢业业,睥睨收藏界

马未都老师是一个看起来很正、很博学的人,大家对他的认知更多是在收藏文物界,但他的渊博远远不止于此。

他出生在北京,在BD大院长大,相对院里的其他人来说他的父亲位置不是很高,但小孩眼里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会在一个院里玩,所以马老师的儿时玩伴当中有很多boss级的人物,其中就有现在的中国最牛逼的那个男人。

中华牛人传-马未都,发小牛人众多,一辈子兢兢业业,睥睨收藏界


马老师现在看起来温文儒雅,但其实他讲过,他年纪小的时候是一个很刚的人。

当然并不是匹夫之勇,他很聪明,这跟他父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关系。马老师在他的节目中多次提起过他的父亲,我对他父亲的尊重要多过马老师。

马老师学习很好,而且很喜欢看书,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都维持。

由于某些特殊时期的ZC,他去当过知Q,这段时间给他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中华牛人传-马未都,发小牛人众多,一辈子兢兢业业,睥睨收藏界


他在那段时间依然坚持学习,而且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听收音机。他听收音机不是为了收听娱乐节目,而是关注时事新闻。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的,大家都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在这里,所以有些人就放弃了。

不过马老师没有。

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曾经的中国首富,也曾经在下乡的十几年时间里坚持学习,牛逼轰轰的人总是这么相似。

后来ZC发生变化,马老师回到北京,当时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引起轰动。这段时间他担任刊物的编辑,因为写的东西比较反响比较好,所以他的职位一升再升,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是日子也过得比较滋润。

中华牛人传-马未都,发小牛人众多,一辈子兢兢业业,睥睨收藏界


八九十年代正是影视作品大爆发的时期,马老师和王朔等人成立的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

而且他们制作的剧质量都比较高,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

这段时间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王朔比较潇洒,比较喜欢和女明星们“交朋友”。

马老师也会有一些类似的行为,有个事情特别好玩,马老师有一次去中戏找女学生。你懂的。然后碰上姜文,那个时候姜文正在中戏上学,姜文当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对马老师怒目而视。姜文多年以后在《圆桌派》节目中讲起这个事情,马老师假装不记得了。。。

除了这个之外,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对马老师的一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关于一个女人。

一个很有钱巨有钱的女人。

中华牛人传-马未都,发小牛人众多,一辈子兢兢业业,睥睨收藏界


她很仰慕马老师的才华,当然她也有马老师欣赏、喜欢和想要的东西。

有新闻报道马老师的观复博物馆就是在她的大力资助下才成立的。

不过多年以后,这个女人最终还是没有能和马老师在一起。

马老师后来也还清了当时这位女士给他的资助。有新闻报道说马老师的老婆因为这个事情还闹离婚,但我觉得这个可能不太可信。。

现在的马老师功成名就。

但以前他经历过非常艰难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大佬请他去鉴赏一下家里的古玩,马老师到了那边看了他的收藏之后,说了一句,这些东西只能留在家里自己玩。结果把大佬惹毛了,把他吊起来。

“我花这么多钱就为了让你说这么一句话吗?”

马老师坚称自己并没有收到钱,后面证明是误会一场,钱被中介收走了,但马老师还是被吊了两天,在朋友的周旋帮忙之下才得以脱身。

中华牛人传-马未都,发小牛人众多,一辈子兢兢业业,睥睨收藏界


但总的来说马老师在收藏界还是混得比较顺风顺水的,他在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扎实,而且当时和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成为忘年交,向他学习了很多收藏方面的知识。

他慢慢的在文学编辑领域、影视制作领域没怎么做了,主心放在收藏界。

收藏界毕竟要高大上一些。

他在百家讲坛上讲收藏,我也有幸听过。

同时他也在做一些节目,比如《圆桌派》,比如《观复嘟嘟》,他非常博学,而且讲话很稳,听他的节目感觉获益匪浅。

另外它也是中国版税比较高的这个作家之一,我也曾经买过他写的杂感。

他写的东西,没有太花哨的技巧,没有太夸张的排比,内容很充实。

他见得多,看得多,想得多。

现在虽然马老师头发花白,但是他还是比较健朗,而且比较勤奋。

这段时间由于特殊原因只能呆在家,他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连续30天,每天写2~3万字的内容。

一日一日的坚持。

以人为镜。

中华牛人传-马未都,发小牛人众多,一辈子兢兢业业,睥睨收藏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