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的争霸大失策

穆公的大失策——秦为晋用

秦穆公名任好,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搜求并任用百里傒、蹇叔、孟明视等贤臣,改革国内政治,积极向中原地区发展,与晋国争霸。

但秦穆公在东扩的过程中,策略明显有着诸多失误,以至于在大局上把握不住,使得秦国的力量为晋国所用,不但没有达到秦国争霸中原的企图,反而使晋国变得更加强大。

穆公得到了贤臣百里傒、蹇叔的辅佐,国势日渐强盛,恰在这个时候,秦国的邻居晋国发生了内乱,晋公子夷吾希望秦国帮助他在晋国夺取政权。秦国提出以河西八城作为帮助夷吾的条件,可是夷吾在登位后并未履行诺言,于是在公元前645年,秦晋之间进行了韩原之战,秦军大败晋军,俘虏了夷吾——晋惠公,以惠公的儿子圉为人质并割河西八城为条件放回惠公。

穆公在干涉晋国内政中得到了好处,于是,当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浪到秦国寻求政治庇护并谋求回国得到君位时,秦穆公也答应了他,条件是重耳即位后朝秦,秦国不但帮助重耳即位,还帮他除掉了国内的两大政敌吕甥、郤芮。

穆公扶助重耳登王位意在控制晋国,但他想不到的是文公的才能远在他之上,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发展经济,晋国国力日增,而且晋文公在国际交往中长袖善舞,不断利用穆公推进晋国的霸业。当时的国际形势是,齐桓公的霸业已经衰落并且终结,晋文公与秦穆公成为争霸锋头最强劲的两大巨头。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再次受外族之侮,王弟带勾结翟戎将周襄王赶出了国都,襄王逃至郑国避难,中间派人到鲁国、秦国、晋国求救。这对于晋、秦而言是称霸的机会,因为齐桓公就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实现称霸的。穆公一心称霸,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派出兵马列阵于黄河岸边,等待周襄王的到来。这个时候晋文公听从了大臣狐偃的建议,抢先一步,亲自率兵直接帮助襄王复位,远远抢在了秦国的前面。这正如汉末曹操以最快的速度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一样,一是动作要快,二是姿态要低。秦穆公列阵待王,显得不够谦虚,而晋文公亲自率兵护驾,才真正称得上是勤王之师。穆公在晋文公夺得先机后,出兵辅助晋文公帮助周襄王还都,杀死了周襄王的弟弟带。在这场政治战里,秦穆公粗犷的政治风格较晋文帝务实精细的政治作风显然逊色。

由于晋文公勤王获取了足够的政治称霸资本,使得秦国不但不能再插手晋国事务,相反政治上处于被动,数度为晋国所用。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爆发了城濮之战,秦国就被利用,为晋文公争霸甘当配角服务。公元前630年(秦穆公三十年),秦国又助晋兴师欲图灭郑,郑国的谋臣烛之武对穆公进行了游说:“亡郑厚晋,於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秦穆公才醒悟过来,下令单独撤军,不再为晋国所用。而秦国撤军后,晋国也随之撤军。秦穆公在位三十年,才明白晋国强盛,即是秦国之忧,不能不说,他在大略方针上一直犯着严重错误。

这一系列政治上的错误举措,使得秦穆公的争霸雄心受到挫折,秦晋的力量对比向着有利晋的方向发展。

秦晋战争及穆公的不利态势

在外交上感觉受侮,打了政治败仗的穆公有意以军事挽回败局,但是在征伐中他不顾实利,盲目进军,没有选对对手。公元前627年(穆公三十三年),穆公不听百里傒、蹇叔的劝阻,发兵袭击郑国,于是导致了秦晋之间的大战——殽之战的爆发,结果秦军全军覆灭,三名统帅被俘。这场战争的起因十分荒诞,战局变化亦富有戏剧性。首先是郑国守城门的人私通秦国,表示他主管郑国的城门,里应外合,秦国袭郑将能得手。穆公向百里傒、蹇叔询问,二人都反对:“途中经过数国,到千里之外袭郑,是不可能得到利益的。”穆公不听,任命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及白乙丙为将军伐郑,大军出行的那天,百里傒和蹇叔哭送军队,并且作出秦军将不可能生还,敌军将会在殽袭败秦师的预言。秦军于穆公三十三年春经过晋北门,周王孙满恰巧观察到了秦师,作出了“秦师无礼,不败何待”的断言。秦军进到了晋国的边境小邑滑时,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郑国的商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往秦国贩卖,恰巧遇上了秦师,为了保命救国,弦高主动献上十二头牛,并对秦将军说道:“听说大国将要诛郑,郑君谨慎地修守御备,特意派我以十二头牛犒赏秦军将士。”秦国的三将军竟然没有察出这事的诡异,以为郑国掌握了秦军的军事意图,失去了突袭的有利作战因素,不敢继续袭郑,却利令智昏,顺手攻下了滑。这个时候,晋文公丧,还未来得及下葬,太子襄公听说秦师攻了滑,非常愤怒,认为秦国乘人之危,是对自己的极度侮辱,于是发兵,在殽地大破秦师,秦三军竟然没有一人突围出去。三大将领全部被俘。晋文公的夫人是穆公的女儿,为秦请三将:“穆公恨这三个人入于骨髓,还是将这三个人放还,令我父亲烹了解恨为好。”襄公失误,竟然允许了。秦穆公主动承担了这次战败的责任,他素服到郊区迎接三将,对他们哭道:“正是我不用百里傒、蹇叔的计谋,才使你们受到了大败的屈辱,你们有什么罪呢?你们都竭力以图雪耻,不要懈怠。”并且更加重用三人。

殽之战后,穆公革新政治,于公元前625年派孟明视攻晋,结果在彭衙又遭失败,但倔强的穆公继续任用孟明视。次年穆公亲率大军攻晋,在王官大胜晋军。秦穆公以其不屈不挠的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

又一年之后,晋国出兵攻占了秦国边境的新城,但秦国依然在军事上处于攻势。

秦穆公的战略眼光不及晋文公,晋文公眼中有全局,早在秦晋冲突前,晋国就派兵攻占了秦国东向的出口,灭掉了虢、虞两个小国,虢虞虽小,却占据兵家要津,虞扼茅津,虢据崤函,晋国占领了这两个地方就牢牢塞住了秦国的东进之道。这样,秦穆公虽有东进雄心,也在战争中取得过胜利,但是面对强大的晋国,始终不能过崤函一步。束手无策的秦穆公,只得转变战略方向,往西面使用军力。

战略方向的调整——改东进为西征

穆公继承了秦国世袭的任务,与西戎作战,东进受挫的秦穆公在西进中则获得了胜利,西戎虽强,但却并没有晋文公那样远大的政治谋略,相比而言,战力强悍的戎族,是较易战胜的对手。

早在秦晋相争之前,穆公发动了一系列对戎族的战争。穆公继位第一年就击溃了茅津戎,但秦国与戎时战时和,直到公元前638年(穆公22年),为巩固关中,穆公发动战争赶走了陆浑戎,但秦国对西戎的战争远没有对晋国那样频繁,推测当时的情况,秦穆公可能以中原为攻略目标,对西戎实行了有效和好的外交政策。


秦穆公的争霸大失策


但穆公始终不放弃攻略西戎的机会,从穆公对戎族战争远较对中原谨慎来看,西戎的军力必定不可小视。心怀霸图的穆公最终得到了机会,那就是由余之入秦。由余的祖先是晋人,因为逃避祸患流亡到戎国,由余在戎国为官,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是个潜在的危险人物,于是派由余出使秦国刺探秦国的国情。秦穆公想要显示本国国力的强盛,于是展示宫室和库藏给由余,岂料由余对此不屑一顾,说道:“这些东西为鬼所拥有,则要劳神,为人所拥有,则要使百姓受苦。”穆公第一次听说这种论调,非常奇怪,于是反问由余:“中国用诗书礼乐法度来施政,即使这样还是时时发生动乱,现在戎夷没有这些,怎么来治理国家呢?不是太难了吗?”不想由余却对此进行了嘲讽:“这恰是中国混乱的原因,以前黄帝非常圣明,自从黄帝制作了礼乐法度,亲自作为表率,也只是达到了小治。到了后世,君主一个比一个骄横荒淫,自己首先就破坏法制,却用法制来督责臣下和百姓,下面的人疲惫困苦,对于虚假的仁义充满怨恨。上下相争,互相篡弑,经常灭掉宗族,中国哪个朝代不是这样的呢?而戎夷就没有这些弊端,君上含德,以诚待下,下属怀忠,以事其上,治理一个国家好像治理自己的身体,国家强盛却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强盛。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虽然由余的话不乏强辩的成分,但对于中原动乱的指责却相当深刻也相当概括,秦穆公对由余的才华很忌惮,于是找到内史廖说:“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于是为穆公献计:“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穆公采纳了内史廖的谋略,与由余曲席而座,同器而食,询问戎国的地形和兵力部署情况。在由余归国前,内史廖带着精挑出来的女乐十六人,送给戎王,戎王接受,为美色歌舞所迷惑,终年不归宫殿治理国家。这个时候秦穆公才放由余归国,由余面对这种情况当然要劝谏戎王,可是戎王不肯接受意见,由余非常失望,穆公不失时机地数度派人索要由余,最后由余归秦,这时,秦穆公才得到了戎国的具体国情。

由余降秦,使戎王不但没有得到秦国的具体情报,相反的,却将几乎戎国的所有情报都奉送了秦国。由余对于戎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政治军力了解得非常透彻,使得秦穆公针对戎国的具体情况做了有效的部署。于是在秦穆公三十七年,秦国用由余主谋,讨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穆公霸西戎是不亚于晋文公称霸的事业。不但开地千里,更将戎族势力彻底逐出了陕西以西、甘肃陇南及陇西的大片土地,秦国得到了稳定的后方。其在政治上影响也很大,处于西部的中原各国都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尤其是西周王室,从此解除了戎族的战争威胁。于是“天子使召公过贺穆公以金鼓”,承认秦国对于这些土地的控制权,并且对穆公胜西戎表示祝贺。这样,齐桓公称霸解除了北戎威胁,晋文公称霸解除了楚国威胁,穆公霸西戎解除了西戎威胁,中原汉地获得了远较以往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尤其是穆公得到了土地和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国力更加强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