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推行“分餐制”需久久為功

東方時評丨推行“分餐制”需久久為功

新華社消息,疫情期間,分餐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事實上,倡導分餐制早已有之,它曾於2003年“非典”期間被很多餐廳採用,但很快又銷聲匿跡。究其原因,餐廳覺得成本高,增加了運營壓力,沒有動力;消費者也不甚在意。此次疫情,能否成為推廣分餐制新的契機,讓其真正走入我國百姓生活?

  疫情突發,讓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分餐制。毋庸置疑,分餐有諸多好處,而“合餐”是很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已得到世衛組織的證實。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髮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其實,不僅是分餐,還有“公勺、公筷”的問題,但倡導和推行分餐,卻遇到了很大的現實阻力。

  “分餐制”難以推廣,主要“卡”在了經營成本和傳統習慣上。經營成本,體現在推高了經營者與顧客的溝通成本,以及服務人員增多的人力成本上。而傳統用餐習慣更是難改,就像有些人喝酒吸菸,明知道對身體有害,但習慣成自然,因此,像“合餐”這種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的習慣,要想一下子改過來絕非易事。

  而如何調動經營者的分餐積極性,僅是“倡導”肯定不行。目前各地都在倡導分餐,並沒有強制性規定。這需要出臺規定,甚至可以考慮通過立法方式解決,否則,單靠“倡導”顯然沒有約束性。而能否出臺約束性措施,尚需經過科學論證後才能做出決定。至於家庭分餐或使用公勺、公筷,非典時期有些人做到了,可惜沒延續下來。而本次疫情過後,多數人恐怕也要回到原點,因為習慣難改,何況還是延續了數年的習慣。

  可見,在暫時還沒有出臺剛性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倡導分餐或使用公勺、公筷,推進的速度肯定緩慢。就是說,在缺少法律法規護航,以及尚沒有形成更文明飲食方式和習慣的前提下,要想讓分餐或使用公勺、公筷馬上照進現實,幾無可能,最多在小範圍內才能做到,無法在更大範圍、更多群體內實現。

  也可見,推行“分餐制”不能急於求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確也需要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但提倡和推行分餐制,不僅是防疫所需,也是藉機養成文明用餐習慣的一個良機。多數國人的用餐習慣確實需要改變,如果疫情期間養成了分餐等好習慣,就不妨把它延續下去。而對於暫時還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的人,要加大宣傳力度,必要的話還應出臺某些限制性措施,以讓分餐等好習慣走上法治軌道。

  由此,推行“分餐制”需久久為功。法治化需要時間,而改變多數人的傳統習慣更需要時間。分餐制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的行為,屬於精神文明建設範圍;積極倡導並號召大家分餐並付諸於行動,實屬必要。不過,這需要時間,如果多數人都能從本次疫情中獲得點啟發,養成用餐的好習慣,使“分餐制”的腳步加快,無疑是一件令人欣慰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