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念成错改医林比较合适


近来,看了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总有些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并非吹毛求疵,也非哗众取宠,只是有很多人借此否定内经伤寒,欲掘中医之文脉,草民虽身无半亩,却也喜欢中医,因为未来中医才是小民百姓的活菩萨,主要是有效加上便宜。

医林改错念成错改医林比较合适


医林改错上下各一卷出自清中期医学名家王清任之手,是一部贴合近代医学的一部书,通过眼见为实,观察脏腑位置行状,和经典有何不一样,治病也是通过活血化瘀,消炎止疼,虽说西学未入中国,倒有些西医启蒙的思想。要说的是医林改错这部分,眼见为实的部分确确实实是批判的对,但是对脏腑功能性上来说,和医中经典有很大差别,是对是错,还是有待时间来辩别。道是王清任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是很了不起的,敢于向权威亮剑,输赢对错暂且不论,在当时那个年代,太厉害了。

先说黄帝内经这部惊天巨著,构造了中医的框架,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奠定了中医学医理,当然也有糟粕,毕竟二千多年来,时过境迁,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是挑着用。

医林改错念成错改医林比较合适


试想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掌握身体各脏腑骨骼,经络的,放到今天,也有好多弄不明白,凭空猜想那肯定想不出来的,内经中的东西好多也是通过王老先生样的努力,先眼见为实,而后又是经过功能性校正的,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口传心授,总结,汇集成册,再将总结的各个成果再逐一消化实践认识,就是一个和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揉搓的过程呢。就是文人墨客看山水的过程,第一层意思是看山是山,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第三层看山还是山。古人肯定也解剖过人,也观察过形状大小位置结构,但是更偏重功用性,而王清任老先生则有了西医器质的思想。所以写了医林改错,对西医来说是医林改错,对中医来说叫改错医林更恰当,总的来说,中医是强调各脏腑配合,相互作用,古人没有分开来研究的,中医讲的脾胞宫和西医讲的全是两回事,因为中西医两兄弟本来就是南辕北辙两条路,中西医结合的是诊断方式,确定病机,而非用药上的结合,捆绑在一起也毫无成效的。

医林改错念成错改医林比较合适


今年疫情中,中西医也是轮番上阵,西医搞确诊,机器续命,而中医主调理,战果甚佳,如果中西医共同用药,各用各的,那就会是夺命阎王,因为他们走的路不同。在争夺主导权同时,又是舆论的激战,相互指责,所以医林改错也算是枚榴弹炮。遗憾的是,这枚榴弹早已天长日久成了哑炮了。

医林改错念成错改医林比较合适


欢迎拍砖指教,不喜勿骂。私信交流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