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原来是可以设计的——读《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有感

——01——

对于人生,我们身边常常会出现两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人的命运是注定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会拿着命盘、星座、八字等各种推算的结果,来证明,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第二种观点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种人,会将命运视为一辆自己驾驶的车辆。

车往哪儿走,开多快,完全由自己掌握,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自己没把握好方向。

而今天看《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却给了我第三种可能。

那就是,用设计的思想,去看待自己的人生。

在未知当中,去探索可能性,去体验、去经历,去探寻快乐。

这种观点中,我们操控的是一艘船。

我们有自己能掌控的部分,那就是船的本身,和行进的方向。

而我们也有自己不能掌控的部分,那就是大海的广阔、风暴的来临、未知的礁石、神奇的岛屿等等。

这一切,都隐藏在茫茫的大海当中,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你的人生,原来是可以设计的——读《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有感

我们在起航之前,总会幻想有个神奇的路线,带领我们一路顺畅的通过大海。

会有一张完美的地图,引领我们发现一个令我们欣喜的宝藏。

按照我们的想法,我们会在旅途中,不断等待这个神奇路线、完美地图的到来。

如果我们遭遇了不确定的情况,我们就会变得焦虑、变得烦躁。

甚至会觉得,出海这件事情,是一个多么糟糕的决定。

而人生设计的思路却告诉我们,当我们踏上路途的之后,我们需要不断根据现实的情况,调整和定义我们当下的问题。

我们需要探索更可能多的航道,并且做一个低成本的快速尝试。

我们在这样的不断探索当中,才会迈向成功。

而这个选择的背后,是一种开放性的、包容性的心态,和一种不断尝试的勇气。

——02——

这种设计人生的方法,给了我们一种去主动选择幸福的视角。

在这个视角当中,我们无法去控制命运的无常,我们也无法回避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但是我们可以去选择一种思路,那么就是立足于现状,去不断收集和创建我们能够选择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不断的筛选、缩小范围,做出选择。

如果说,这些选项并不适合我们,那么就坦然的接受失败,对这些选项放手,继续向前看。

这种视角,让我们的人生,变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伟大旅程。

在探索中,我们不断的了解自己。在试错中,我们不断的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东西。

未来,就在这种边走边看的低成本试错当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而当我们习惯了这种探索的方式,我们就会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我们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都保持一个好奇的心态。

无论他们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我们都将它视为一个神奇的存在,准备好,去进行探寻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进行尝试。

我们没有去等待那个唯一的,好的机会,也没有去执着那一条唯一的正确的路。

你的人生,原来是可以设计的——读《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有感

生命在我们面前,呈现了无限种可能,我们不断尝试,并且一直向前。

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情况,不断去重新定义问题。

这个重新定义,是将目光聚焦在现在,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之上。

我们不再去纠结,以前我们做过了什么,以后我们想去做什么。

我们更多的是去看到,人生设计当中,会有无数种活法。

而当我们面对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立足当下,去定义这问题,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究竟是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理想中的生活。

当然,这样的目光聚焦,让我们能够专注于整个体验的过程,不再去追求结果。

而专注过程,有让我们能够去获取一切可以帮助我们的资源,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去在集体和团队的合作中,获取更多的能量与连接。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一个全新视角的改变。

——03——

视角确定了,我们接下来就需要行动。

那么书中提到了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去借鉴呢?

首先,人生设计的出发点,一定是一个人当下的状态。

因此,书中用了一个“仪表盘”,带领我们从健康、工作、娱乐和爱这四个方面,对我们当下的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估。

之后,从工作观和人生观引导我们进行反思,让我们从意识方面,体会到工作与人生一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且会让我们感觉快乐的事情。

随后,作者拿出了“美好时光日记”这一法宝,教我们去记录生命中那些能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并感到能量充沛的活动,同时去不断反思,我们从中获取了什么收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收获。

通过这样的记录,我们能够慢慢触摸到心底的渴望与需求,从而去找到我们自己的方向。

在方向确定之后,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让我们能够获取能量的事件开始,发散思维,绘制思维导图。

而这个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头脑,不断的进行发散,打开限制在我们头脑当中的藩篱,去探寻到更多的可能性。

你的人生,原来是可以设计的——读《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有感

在看到这些可能性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制定一个5年计划。

在书中,作者称这个计划为“奥德赛计划”,名字取自大诗人荷马的《奥德赛》。

通过这个名字,作者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段漫长而充满风险的历程,而这三个5年计划,就是漫长人生路途中,我们能够去选择的人生选项。

完成了三个选项之后,我们要进行一个原型设计。

这个原型设计的提法我很喜欢,其本意就是,尽可能的去还原、去体验你为自己的未来所设计的方案。

这里面有原型对话,这个有点类似于职业规划当中的职业访谈。

有原型体验,比如实习、去做一些兼职等,都是付出最小的代价,将自己置身于想要去的行业当中的试错行为。

还有一个头脑风暴,这点在古典的书里也有所提及,这个很有意思,能够让我们发散头脑,天马行空的想象出无限种可能,有空我会专门写篇文章来说。

——04——

有了视角,也有了行动方法,接下来的我们,就是要进行充分的实践了。

无论多好的书,多好的方法,如果不能深刻的去实践,去把玩其中的关节与奥妙,那终归是纸上谈兵,落得一场败落。

但如果去按照步骤进行了实践,并真正的去体会,作者所说的那种设计师的全局、开放的心态,你会发现,人生不再聚焦于当下的苦楚,不再纠结于过去的遗憾。

你的人生,原来是可以设计的——读《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有感

你开始学会用一种未来的眼光,不断的去向外开,你能够做的事情,你能够看到的可能性,以及,你能够真正去尝试的一些探索。

人生,也因此变得精彩而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