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據地軍民是這樣應對疫情的

疫病流行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社會現象。抗日戰爭時期,由於人禍天災,我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也曾多次發生疫病流行。能否有效地防治疫病,與抗日根據地人民的生活、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息息相關。

晉察冀邊區作為華北敵後最大的抗日根據地,疫病發病率、死亡率非常高,疫情之重,觸目驚心。1942年3月11日的《晉察冀日報》一篇通訊中寫道:“病人之多,病禍之延續與反覆,死亡率之大,可以說是百餘年來所未有的”。以最低限度估算,八年全面抗戰期間,晉察冀邊區人民發病數為4000餘萬人,死亡為240餘萬人。這是僅以疫病流行時期最低的估算。

抗日根據地軍民是這樣應對疫情的

根據地的人們,經常受到戰事和疫情的侵擾。這是反"掃蕩"開始後,根據地的老百姓扶老攜幼向山中安全地方轉移

在各種各樣的疾疫流行中,華北各根據地的廣大群眾和部隊中發病最多、流行最廣、危害最大的傳染病是瘧疾。從1938年起,晉察冀邊區部分縣、區每年都有瘧疾的爆發和流行,八年全面抗戰期間的發病總人數達兩幹餘萬例次。

除瘧疾之外,華北各根據地流行和蔓延較為廣泛的傳染病是痢疾。其原因是華北廣大地區長期處於戰爭狀態,部分軍民因為輾轉遷徙、風餐露宿、飲食生冷,加之衛生條件極差,營養不良,抵抗力弱,因而造成痢疾流行甚廣。其他傳染病如天花、傷寒、斑疹傷寒、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迴歸熱、麻疹等疾病在華北根據地的流行也時常發生。

當然,華北根據地的疾疫流行並非是單一的流行,而是瘧疾、痢疾、傷寒等疾疫的多發或併發。華北根據地嚴重的疾疫流行不僅導致根據地大量的人口傷亡,而且造成根據地勞動力的減少和生產力的普遍下降。疾病流行甚至影響到了根據地部隊的戰鬥力。

抗日根據地軍民是這樣應對疫情的

1940年,河北唐縣葛公村白求恩醫院大門

基於華北根據地嚴重的疾疫流行狀況,從抗戰初期開始,根據地各級政府和部隊領導廣大衛生工作人員,從“一切為了傷病員”“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目的出發,積極開展各種衛生防疫工作。

衛生組織+衛生防疫法規

在抗日戰爭的特定條件下,根據地的衛生防疫工作主要是由各根據地軍區衛生部(處)統一領導的。而在根據地的各個地方,衛生工作最初是由當地醫藥合作社、醫生救國會、醫藥研究會等負責組織和實施的。

為使抗日根據地的衛生防疫工作有章可循,1937年11月15日,軍委總衛生部頒發了《暫行衛生法規》。之後又陸續頒佈了《持久抗戰中野戰衛生勤務的實施》《衛生部門暫行工作條例》《關於夏秋季防病問題的訓令》等法令制度,為根據地衛生防疫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抗日根據地軍民是這樣應對疫情的

1942年,晉察冀軍區製藥廠研究室正在進行藥用植物研究

衛生防疫宣傳+教育

針對華北地區抗日根據地所在的廣大農村和山區經濟文化落後,保守、迷信和不衛生的習慣並存的現狀,廣大衛生工作人員採取了多種形式向人民群眾宣傳衛生知識。如1943—1944年,晉察冀第三軍分區第七區隊休養所給峰泉小學宣講天花預防知識;定唐支隊與地方共同成立軍民衛生委員會,根據當時疾疫流行情況印發了衛生小冊子,向群眾講述什麼是瘟病,怎樣預防肺炎等;第二軍分區供給處衛生人員給民校上衛生課;第四團衛生隊寫衛生宣傳標語等。其他軍區的衛生防疫宣傳工作也頗為出色。1940年晉綏邊區黨報《晉綏日報》還開闢了衛生專欄,刊登了大量衛生知識和典型經驗。

抗日根據地軍民是這樣應對疫情的

1944年,晉察冀邊區白求恩學校在授課

實施各種衛生防疫辦法

為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各種疾疫的流行,華北根據地各級衛生部門同廣大人民群眾一起生活,並肩戰鬥,採取多種辦法阻止疾疫的進一步傳染與蔓延。其中之一是組建各種醫療組和衛生防疫隊等重點防治那些傳染性和流行性較為嚴重的傳染病,如瘧疾、痢疾、迴歸熱、傷寒等。二是創辦藥廠,加緊各種防疫藥品和藥材等的生產和投入使用。三是幫助各級政權訓練衛生防疫人員,協助地方衛生工作。此外,華北根據地的衛生防疫工作還充分發揮了中醫中藥的作用。1945年晉察冀邊區曲陽縣麻疹流行時,晉察冀軍區衛生部還曾組織曲陽中醫救國會及醫藥合作社派專門人員進行診治,不但解決了地方醫藥困難,同時也使中醫向著科學化的方向前進了一步,中西醫的團結也因此大為增強。

抗日根據地軍民是這樣應對疫情的

1942年,老百姓到白求恩和平醫院慰勞

開展廣泛的群眾性衛生運動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就曾認識到群眾性衛生運動對保障軍民健康的重要性,並積極實踐之。抗戰全面爆發後不久,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即指示各抗日根據地加強衛生宣傳,組織軍民開展廣泛的群眾性衛生運動,以改善環境、移風易俗、保障健康、減少疾病。1942年2月15日,晉察冀邊區邊委會召開首次軍政民衛生聯席會議,分析討論了邊區病疫流行的原因,要求開展邊區春季防疫衛生運動。受部隊衛生運動熱潮的影響,華北各地也掀起了廣泛的群眾性衛生運動。1944年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盂陽縣李莊小學號召學生開展除害蟲、害鳥、害獸運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抗戰時期華北根據地在繼承紅軍時期衛生防疫工作傳統的基礎上,頒佈和制定了一套健全的衛生制度、內務條令等,實行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防治疾疫辦法。首先,保障了根據地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鞏固了根據地的社會穩定。其次,轉變了根據地民眾的衛生觀念,破除了根據地民眾落後的封建迷信思想。

抗日根據地軍民是這樣應對疫情的

八路軍小戰士在河邊洗衣服

由於日軍的侵略、災荒和其他自然因素等,抗戰時期華北根據地的衛生防疫工作帶有很大的侷限性,尚未形成完整的防疫體系。但抗戰時期華北根據地的衛生防疫工作畢竟我黨在根據地時期對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一種艱辛探索,為此後尤其是新中國的疾疫救治和衛生防疫體系的建立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出處|冀小蘭 河北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