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最近網絡上流傳了這麼一個飽受爭議的詞語“專家”,與之相調侃的便是“磚家”。別看這兩個詞讀音一樣,實質含義卻有天壤之別。

“專家”一詞是對在某一領域上頂尖人才的尊稱,這個領域包括科技、醫學、農業、教育等的,他們擁有獨特見解的專業知識,能把十句話不能表達清楚的事實用一句話概括清楚,可想而知,“專家”專業性強,有條理性、是實力派。

而“磚家”則是有“偽專家”的嘲諷意思,“磚家”則可以把一句話表達清楚的事實用十句話把你搞懵圈,他們講的東西無層次,毫無高度內涵可言,無稽之談。換句話說,有些“專家”講的話搬磚工人也能講,對“磚家”一詞帶有極強的貶義,他們丟掉了專家該有的權威性。

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磚家”奇葩言論頻出,毫無釐頭

我曾飯桌上聽過這樣一個段子。國家霧霾大,有關部門讓專家找原因。專家查了好久,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幾年樹種的太多了,風颳不進來,吹不走霧霾。

聽完我並不覺得有多好笑,反而認為很諷刺,陣陣很心涼。值得引發我們的思考:專家的權威性去哪兒了?當今社會上充斥著太多所謂的“磚家”,我們漸漸對“專家”失去信心。

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在一檔健康類專訪節目,節目請來了一位健康專業領域的專家,節目最後,主持人突發奇想問道:“如何用餐才最健康?”結果專家回答令觀眾哭笑不得,專家輕描淡寫回道:“不能空腹吃飯。”說實在的,若讓小孩子聽到這個回答,小孩子都必然覺得邏輯不符合常理。空腹就是說明是餓了,人餓了就要吃飯,這句話不是作繭自縛,自相矛盾嗎?此事情漸漸發酵,這所謂“專家”的回答引發了社會的聲聲質疑。

就在近日,臺灣某專欄節目中,受邀的財經專家黃世聰竟然稱:“大陸人最近連榨菜都吃不起!”,甚至把中國涪(fú)陵榨菜念成成培(péi),這一節目播出,網友們紛紛大笑,所謂的“財經專家”真是“專家”嗎?竟然聲稱大陸人消費降級到連榨菜都吃不起的程度,更搞笑的是,專家連語文水平都不過關,稱什麼專家?

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此前有臺灣節目嘉賓稱“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如今這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的話又引起網友各種討論與調侃。著實語出驚人,與此同時網友們掀起了一場“土豪吃法”,在網上曬出自己吃泡麵,加個茶葉蛋,再來包榨菜的行為,用行動打“專家”的“臉”。黃世聰的“專家”身份也受到了網民的攻擊:“這樣人人都可做專家?”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只有這兩個例子,無論在哪個領域,都存在“磚家”。這種偽專家氾濫成災的現象,令真專家擦了把冷汗。但不得不引發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並非所有的“專家”都是“磚家”

然而,這點要清楚,並非所有的“專家”都是“磚家”。有這樣個話題:“專家說人糞便施肥不衛生。”而農民並不引以為然,在他們過往的經驗是:“我農田一直都是用人糞澆菜,不僅害蟲少,收穫也好,原生態,菜洗乾淨就好,並不覺得有什麼不衛生。”

而專家不衛生的說法,其實是對於專家的話並未理解的緣故,屬於斷章取義,專家本來的說法是未經腐熟的糞便中含有寄生蟲,病菌等,直接施肥這些病原菌可能會在人們食用蔬菜的時候造成二次傳播的危害,結果被個別別有用心的人歪曲斷章取義。因此,民眾和專家之間就會產生誤解,民眾和專家所涉及所獲取的知識層面引起衝突,便“專家”過渡到“磚家”了。

專家大多數時都是靠譜的,專家被稱為專家也不是平白無故就有了這樣的稱號,他們肯定有所一技之長,在自己的領域有獨特的見解。由於專家和民眾存在獲取信息層面不對稱,加之一些媒體故意炒作,

一些真正為民排憂解難的“專家”,無奈地被淪為“磚家”。所以,明辨是非,不要人云亦云,被輿論導向牽著鼻子走。

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挑戰未必是壞事

儘管專家的權威性被受到打擊,但是未必不是件好事,很多時候,專家作為權威的代表從來都不是不證自明的,它是一個時刻面臨著挑戰與證偽的命題。

而專家所能做的,就是用實幹去證明自己。

舉個例子,提到袁隆平先生,我們都十分認可他,稱其“水稻之父”,在糧食學領域絕對是頂尖的專家。細細思考,我們為什麼會不假思索的給他貼上“專家”的稱譽?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袁先生的學歷、發表過什麼學術言論、論文。但是他的成就,是緊密聯繫於群眾的生活,群眾眼睛是亮的,心裡是有感知的。

他解決了人們對糧食需求的實際問題,解決了人們溫飽問題,人們敢十足的肯定,他就是專家!民眾不要什麼高高在上的闊論,我們要真正能從專家理論到實際過程中享受到實幹的成果。很多時候,專家的權威不是自給的,而是民眾真真切切有所感,能體會到的專家力量。

值得思考:專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為何如今成了“磚家”?

中國在各個領域上不缺專家,但是真正為民做出貢獻的專家確實默默做研究,如研製青蒿素的屠呦呦團隊“天眼之父”南仁東,直到去世他的事蹟也鮮為人知,他卻讓中國在天文領域領先全球20年…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以前的專家,大師非常值錢,備受尊敬,在公眾場合說的每一句話,猶如灌頂醍醐,解開了人們心中的點點疑惑,人們相信專家,他們也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生怕誤人子弟。

在這個時代,一批批“磚家”浮出水面,拿著專家、大師這個頭銜,說著一些不負責任的話,丟棄原則和道德。我們不希望專家跨越道德這條底線,往“磚家”這條迷途越走越黑。多點真誠、多點信任、才有多點美好、多點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