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最近网络上流传了这么一个饱受争议的词语“专家”,与之相调侃的便是“砖家”。别看这两个词读音一样,实质含义却有天壤之别。

“专家”一词是对在某一领域上顶尖人才的尊称,这个领域包括科技、医学、农业、教育等的,他们拥有独特见解的专业知识,能把十句话不能表达清楚的事实用一句话概括清楚,可想而知,“专家”专业性强,有条理性、是实力派。

而“砖家”则是有“伪专家”的嘲讽意思,“砖家”则可以把一句话表达清楚的事实用十句话把你搞懵圈,他们讲的东西无层次,毫无高度内涵可言,无稽之谈。换句话说,有些“专家”讲的话搬砖工人也能讲,对“砖家”一词带有极强的贬义,他们丢掉了专家该有的权威性。

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砖家”奇葩言论频出,毫无厘头

我曾饭桌上听过这样一个段子。国家雾霾大,有关部门让专家找原因。专家查了好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几年树种的太多了,风刮不进来,吹不走雾霾。

听完我并不觉得有多好笑,反而认为很讽刺,阵阵很心凉。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专家的权威性去哪儿了?当今社会上充斥着太多所谓的“砖家”,我们渐渐对“专家”失去信心。

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在一档健康类专访节目,节目请来了一位健康专业领域的专家,节目最后,主持人突发奇想问道:“如何用餐才最健康?”结果专家回答令观众哭笑不得,专家轻描淡写回道:“不能空腹吃饭。”说实在的,若让小孩子听到这个回答,小孩子都必然觉得逻辑不符合常理。空腹就是说明是饿了,人饿了就要吃饭,这句话不是作茧自缚,自相矛盾吗?此事情渐渐发酵,这所谓“专家”的回答引发了社会的声声质疑。

就在近日,台湾某专栏节目中,受邀的财经专家黄世聪竟然称:“大陆人最近连榨菜都吃不起!”,甚至把中国涪(fú)陵榨菜念成成培(péi),这一节目播出,网友们纷纷大笑,所谓的“财经专家”真是“专家”吗?竟然声称大陆人消费降级到连榨菜都吃不起的程度,更搞笑的是,专家连语文水平都不过关,称什么专家?

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此前有台湾节目嘉宾称“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如今这番“大陆人吃不起榨菜”的话又引起网友各种讨论与调侃。着实语出惊人,与此同时网友们掀起了一场“土豪吃法”,在网上晒出自己吃泡面,加个茶叶蛋,再来包榨菜的行为,用行动打“专家”的“脸”。黄世聪的“专家”身份也受到了网民的攻击:“这样人人都可做专家?”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个例子,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存在“砖家”。这种伪专家泛滥成灾的现象,令真专家擦了把冷汗。但不得不引发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并非所有的“专家”都是“砖家”

然而,这点要清楚,并非所有的“专家”都是“砖家”。有这样个话题:“专家说人粪便施肥不卫生。”而农民并不引以为然,在他们过往的经验是:“我农田一直都是用人粪浇菜,不仅害虫少,收获也好,原生态,菜洗干净就好,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卫生。”

而专家不卫生的说法,其实是对于专家的话并未理解的缘故,属于断章取义,专家本来的说法是未经腐熟的粪便中含有寄生虫,病菌等,直接施肥这些病原菌可能会在人们食用蔬菜的时候造成二次传播的危害,结果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断章取义。因此,民众和专家之间就会产生误解,民众和专家所涉及所获取的知识层面引起冲突,便“专家”过渡到“砖家”了。

专家大多数时都是靠谱的,专家被称为专家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有了这样的称号,他们肯定有所一技之长,在自己的领域有独特的见解。由于专家和民众存在获取信息层面不对称,加之一些媒体故意炒作,

一些真正为民排忧解难的“专家”,无奈地被沦为“砖家”。所以,明辨是非,不要人云亦云,被舆论导向牵着鼻子走。

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挑战未必是坏事

尽管专家的权威性被受到打击,但是未必不是件好事,很多时候,专家作为权威的代表从来都不是不证自明的,它是一个时刻面临着挑战与证伪的命题。

而专家所能做的,就是用实干去证明自己。

举个例子,提到袁隆平先生,我们都十分认可他,称其“水稻之父”,在粮食学领域绝对是顶尖的专家。细细思考,我们为什么会不假思索的给他贴上“专家”的称誉?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袁先生的学历、发表过什么学术言论、论文。但是他的成就,是紧密联系于群众的生活,群众眼睛是亮的,心里是有感知的。

他解决了人们对粮食需求的实际问题,解决了人们温饱问题,人们敢十足的肯定,他就是专家!民众不要什么高高在上的阔论,我们要真正能从专家理论到实际过程中享受到实干的成果。很多时候,专家的权威不是自给的,而是民众真真切切有所感,能体会到的专家力量。

值得思考:专家是如何失去公信力的?为何如今成了“砖家”?

中国在各个领域上不缺专家,但是真正为民做出贡献的专家确实默默做研究,如研制青蒿素的屠呦呦团队“天眼之父”南仁东,直到去世他的事迹也鲜为人知,他却让中国在天文领域领先全球20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以前的专家,大师非常值钱,备受尊敬,在公众场合说的每一句话,犹如灌顶醍醐,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点点疑惑,人们相信专家,他们也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生怕误人子弟。

在这个时代,一批批“砖家”浮出水面,拿着专家、大师这个头衔,说着一些不负责任的话,丢弃原则和道德。我们不希望专家跨越道德这条底线,往“砖家”这条迷途越走越黑。多点真诚、多点信任、才有多点美好、多点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