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中國工農紅軍剛成立時,各種物資緊缺,缺少槍支彈藥,並且一直在敵人的圍剿之下,平時軍人們都是餓著肚子打仗。但再困難,紅軍也是離不開嚴格的紀律,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也是我們的工農紅軍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在1935年11月紅四方面軍途經四川邛崍,為改善眾多傷病員的伙食,一位紅軍司務長去商販劉代春的肉攤買豬肉。劉代春不願收紅軍的錢,但司務長卻堅持把錢交給他。司務長前前後後一共買了約300斤豬肉,給了劉代春幾千元邊區布幣。紅軍對劉代春說,革命勝利後可以拿著布幣找當地政府兌換成錢。後來劉代春把布幣藏到房梁下,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也一直不捨得把布幣換出去。他常常拿出布幣,給孩子們講紅軍軍紀嚴明、買賣公平的故事。直到80多歲時劉代春將布幣捐出,政府依然按照當年紅軍的承諾,按市價把錢退給了他。布幣現保管於邛崍市紅軍長征紀念館。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當床紅軍來長征來到陝北,生活用具都是和老百姓借的,而且都是有借有還,因此當地百姓都願意幫助紅軍。由於當時的日軍掃蕩,由工農紅軍改編的八路軍轉移過程中缺少槍支彈藥,還可以靠意志跟敵人拼刺刀,但是缺少糧食是個大問題,因此不得不向百姓們去借。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八路軍有著名的“三大注意,八項紀律”,絕不拿老百姓的 一針一線,借來的物資,當時有能力還的就已經還了,沒能力還的就打個借條,以便後日來還。其中有好多借條都留到了現在,不是不願意還,而是這個借條的意義比錢更重要,好多人都留著作紀念。如果不是因為特別困難,很少有人願意把它變現。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2015年,湖南邵陽市隆回縣農民周炎光,拿出一張泛黃的借條,引起廣泛關注。這張借條十分與眾不同,因為這張借條有我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元帥的落款簽名,上面寫明:“借愛國人士周連池先生大米陸拾肆鬥、大肥豬壹條、銀元肆佰貳拾塊、銅錢伍佰塊、小錢拾貫,祖國統一時來中央,八路軍賀龍。”時間是1945年三月,除了賀龍還有一位叫陳菊生的印章。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據周炎光介紹,這張借條是自己的父親周連池悉心保管,父親去世後他於2003年在族譜的夾層中發現的,距今已經70年時間了。自己之所以現在拿出來兌換,一方面是想證明父親是真正的愛國人士,而不是當初的“地主”身份,另一方面希望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償。

不過這張借條的真實性當時受到不少文物專家的質疑,隆回縣文物專家戴鶴就表示,首先借條中是簡繁混用,但1945年還未用簡體字,如“條”要寫成“條”,又比如“祖國統一”的概念在抗戰時期還沒有。有網友表示1945年應該寫成民國三十四年。而賀龍當時還在擔任陝甘寧和晉綏聯防司令員,怎麼會跑到湖南去了?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面對眾多疑點,周炎光委託鄰居吳佑元幫自己調查借條的真實性,吳佑元便帶著借條先去鑑定紙張本身的真假,經過湖南省收藏協會鑑定專家鑑定,借條紙張老舊磨損自然,墨跡和印章都是舊跡,沒有人工造假的痕跡。這是一條非常有力的證據。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2014年,吳佑元到四川出差,一個偶然的機會知道了賀龍的老部下也是侄子賀向軒依然健在,向軒7歲參軍,9歲長征,被解放軍總政治部確定為中國最小的紅軍。吳佑元找到賀向軒。賀向軒證實,抗日期間(1945年)有賀龍部隊廖漢生、賀炳炎路過湖南寶慶(邵陽市舊稱),陳菊生是當時該部隊後勤部長,該借條系陳菊生經辦,以賀龍首長名義立字據,借條屬實。

湖南老漢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塊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那麼借條是真的,現在到底該還多少錢呢?不過周炎光的主要目的還是證明自己的父親周連池,周連池能一次拿出那麼大的數目,這在當時北京都可以買一套四合院了,這主要是對八路軍的支持與信任,甚至說對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要是能得到國家的認可,這是一種比金錢還要昂貴的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