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被網課忘掉的學生和被疫情拉大的教育貧富差距

「熱點」被網課忘掉的學生和被疫情拉大的教育貧富差距

03/10 時刻


昨日,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開學時間需科學研判,滿足三個條件再考慮開學


開學三條件:

一是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所謂基本得到控制,是由國家來判定的,具體可能要精準到縣一級的疫情防控情況。


二是社會家長都認為,或者絕大多數同意說現在開學是安全的。


三是開學以後必要的防控物資和條件都是到位的。


從以上3個要求來看,很可能大部分省市的線下復學時間還得“再延遲”,預估得到4月份

。這也就意味著,孩子們還要在家繼續上1-3周的網課。


學校大樓關閉了,但教育轉移到了線上。當上得了網課的孩子們想方設法與網課作鬥爭的時候,還有這麼一群孩子想方設法只為了能上上網課




01 新基礎設施還未走進家家戶戶


疫情中,中國用技術手段解決人口追蹤、疫情數據公佈、教育、辦公、物資配送等問題。人們更加習慣了在線“生活”。互聯網成了中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新基礎設施”


前沿發達城鎮中四通八達、見怪不怪的4G、WiFi,對於另一些孩子卻是奢求


當有的孩子因為報名太多免費課程,下載多個App抱怨手機變卡想買新手機的時候,有的孩子因為家裡只有一部手機但三姐弟都要上網課而服藥尋短見;


「熱點」被網課忘掉的學生和被疫情拉大的教育貧富差距


當有的孩子因為釘釘上課追得緊,集體給釘釘打一星評價的時候,有的孩子早起上山,甚至為了尋找網絡信號,在雪山頂的寒風中學習;


「熱點」被網課忘掉的學生和被疫情拉大的教育貧富差距


當有的孩子不願意離開被窩端坐在桌前上課的時候,有的孩子在半山腰用塑料布搭起來臨時教室裡聽課學習。


「熱點」被網課忘掉的學生和被疫情拉大的教育貧富差距


過去的一個月裡,人們以為網課解決了孩子被延誤的學習進度。但其實,以為“家家戶戶都有網”只是新的生活認知誤區




02 教育資源的現實落差


教育資源不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教培行業不斷升級迭代的產品模式往往也向大眾傳遞“打破地區教育資源不均”的信念,但疫情之下的這一場網課,卻無形中凸顯並拉大了這種差距


儘管在線機構釋出大量免費網課,但缺少設備和網絡支持的孩子仍然享受不到這些教育資源福利,反而是原本就掌握和享有大量教育資源的學生仍然為挑選課程幸福地“煩惱”。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話糙理不糙。


除了課程資源上的差距,還有輔導資源的落差

。假如沒有疫情,愛學習的學生還可以在校內尋求老師的輔導,解決一些課上沒有聽懂的疑難。但疫情之下,見不到老師的學生很難再直面老師尋求課下輔導。對於身處教育資源落後地區的孩子更不可能通過網絡找“優師外教”加餐。


無形之中,學生之間的差距日積月累。


「熱點」被網課忘掉的學生和被疫情拉大的教育貧富差距


有老師和家長上了一週網課後感嘆道:受網課影響最大的,是那些中等生。優生不需監督也能自驅學習,差生抓得緊就能提一提。最吃虧的是中等生,看似不用監督其實不管不行,聽不懂了也無處可問。學霸還是學霸,學不懂還是學不懂。


在家上課,全線網課,資源還是大部分流向了固定的幾個方向




03 “停課不停學”背後的三個差距


引用“教培參考”張浮沉老師的觀點,利用網絡平臺推進“停課不停學”,從供需雙方來看,供給方是,公辦民辦學校以及教育培訓機構。需求方是,學生和家長。

它的背後更凸顯了三大差距:技術差距、收入差距、認知差距


技術差距。當本身就有差距的學校轉移到網絡平臺在線教學,是平移差距還是加大差距?我想,無論是教學還是技術,應該都會被再次拉大。


收入差距。想在線上網課,基本兩個選擇,一是公辦/民辦學校,二是教育培訓機構。公辦/民辦學校有教育部門統一管控,上課一般不需要另外繳費。但要想在學校課程之外查缺補漏或拓展提升,就只能找教育培訓機構。教培機構的客單價,以較低的大班課為例,基本在50元/小時及以上,更不要說外教課、定製小班和一對一了。普通家庭大多承受不了如此價格。


認知差距。上面提到的教培課程支付壓力大,就沒有更便宜的課程了嗎?習慣使用網絡尋找資源的人都知道,網絡上其實有很多價廉優質的資源。但很多學生和家庭因為不具備這個認知,不擅長這些尋找資源的方式,因此錯過很多免費且優質的教育資源。


「熱點」被網課忘掉的學生和被疫情拉大的教育貧富差距


3月1日,廣東省已經向全省9000多名建檔的貧困生提供了平板作為聽課設備。這是一個好消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學生的求學困難。但那些沒有建檔在冊的學生呢?他們的困難何時能解?




Eventually:


這兩年下沉市場的概念被一再提及,而下沉市場之所以炙手可熱,無外乎集中在這3個點上:有一定消費能力、需求量大、認知還停留在較早階段


疫情中的網課更強烈地暴露了這些點,開墾這片廣袤的土地也應進入教育行業的規劃中。畢竟,教育應該惠及的是每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