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消滅所有疾病”嗎

美國臉書公司(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曾在2019年年底為陳·扎克伯格基金會設定了一個“小”目標:在本世紀末,消滅所有疾病。扎克伯格夫婦曾表示,將在一生中捐出其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份,以解決世界上最複雜的三個問題:消滅所有疾病、改變司法正義以及改善教育平等性。如果這三個目標能實現,將讓人類跨入大同社會的門檻。姑且不論後兩個目標,只是消滅所有疾病,就可以讓人類上升到無災無病的“仙境”。扎克伯格夫婦的這個“小”目標能實現嗎?

人類能“消滅所有疾病”嗎

在寫這篇文章時,Facebook在納斯達克的市值為5847.15億美元,如果把99%的Facebook股份投入到這三個目標,均攤到“消滅所有疾病”上的費用約為1929.56億美元。1929.56億美元對於攻克世界上的所有疾病來說,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以研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為例,過去20年間,全球相關機構已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但收效甚微。即便如此,也要感謝扎克伯格夫婦,與為富不仁相比,他們要捐出的是其財富的99%,希望實現大同社會。不過,更要感謝扎克伯格夫婦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疾病是否可以被消滅?

事實上,該消息的英文原文為:Mark Zuckerberg wants to end all disease by 2100。英文“end”一詞,既可以視為終結,也可以譯作阻遏或阻止。從字面意義看,這句話表達的不是攻克,更不是消滅疾病。再從科學層面看,人類從猿演化為人的歷史既是生命和健康質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人類與疾病纏鬥的歷史,而且未來還將纏鬥下去,永無終日。所以,扎克伯格所說的“end all disease”可以理解為,利用醫學科學和其他科學技術阻止疾病,而非消滅疾病。

人類能“消滅所有疾病”嗎

回顧歷史,疾病一直與人類相伴。消滅疾病的“小”目標背後是如何定位醫學的問題,這個問題中也包含著科學的作用和功能問題。在比較現代醫學與中醫(傳統醫學)時,有人提出:“沒有中醫,中國人就不能發展到現在;同樣,沒有現代醫學,人類就會斷子絕孫,終止繁衍。”然而,從猿到人演化的過程中,人類是沒有醫學的,但仍然演化、生存得很好,併成為主宰地球的生物。即便是今天,與人類相似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動物,都沒有醫學,但它們仍然能繁衍下去。

其中一個根本要素是,只要種群的出生率大於死亡率,一個物種就會永遠在地球上生存下去,除非地球出現生物大滅絕事件,如星球撞擊。因此,即便今天沒有醫學,人類也會生存繁衍下去,只是生存的質量有好有壞,壽命有長有短而已。

人類能“消滅所有疾病”嗎

關於醫學的功能,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自身的定位是,儘可能提高全世界公眾的健康水平。具體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

從WHO的定位可以看到醫學的功能和目標:治療疾病(包括治癒、無法治癒但能改善症狀、減輕痛苦),維護健康,保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因此,醫學的目標不是攻克或消滅疾病。

當然,這並不是說消滅疾病不應當是人類的理想和追求,而是指這樣的目標是不可能或難以達到。1915年,美國醫生特魯多死於結核病,其墓碑上的一句話對醫學的本質做出了理性而誠意十足的解釋:“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如今,結核病已經可以用藥物治癒,當代醫療技術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是特魯多的解釋並沒有過時,即醫學的價值不僅是治療疾病(包括治癒,改善症狀),還有安慰和幫助病人。

人類能“消滅所有疾病”嗎

如果去觀察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疾病和醫學的發展,對疾病問題會有更深的理解。人類的疾病可以分為兩類: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前者由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引發,後者由生活方式、環境、自然衰老等因素引發,也可稱為慢性病。

如果在地球上生存,人類必然要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相處。很多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寄生蟲就以人為目標,或侵襲人體,或以人為寄生和共生的宿主。如果是共生,當然可以不引發疾病,如人的腸道內、皮膚上寄居著很多與人類共生的微生物。但是,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在與人為伍時會引發疾病。

人類能“消滅所有疾病”嗎

細菌引發的疾病,如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發的;病毒所致的疾病,如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導致的;寄生蟲帶來的疾病,如瘧疾,是由瘧原蟲所致。現在,以上這些微生物和寄生蟲引發的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癒或改善,但是,也有相當多的疾病難以被治癒,如埃博拉出血熱。要想攻克並消滅任何一種疾病,都極為困難。迄今,人類依靠科學消滅的疾病只有天花,脊髓灰質炎至今也未能完全消滅。

天花困擾人類約三四千年,1980年,WHO宣佈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了天花。人類通過接種疫苗最終消滅了這一疾病。消滅天花有很多條件,如英國醫生琴納發現的接種牛痘疫苗以及現代的疫苗。但是,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天花病毒只感染人,並不感染其他動物。這就意味著,只要用疫苗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就可以永遠預防天花病毒對人的入侵和致病。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與大多數生物有接觸和共生的關係,許多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不僅可以感染人,也能感染其他動物,因而導致人獸共患病。

全球已經證實的人與動物共患傳染病和寄生性動物病有250多種,其中較值得關注的有89種,中國已證實的人與動物共患病約有90種,包括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桿菌病、結核病、沙門氏菌病、鸚鵡熱等。像鼠疫桿菌、結核桿菌、狂犬病毒等微生物既能在動物身上寄宿、致病,也可以致人患病,引發典型的人獸共患病。即便一些病原體,如瘧原蟲並不感染蚊子,只是以蚊子為中間宿主,但人類不可能完全消滅蚊子,也就難以消滅瘧原蟲和瘧疾。如果要徹底消滅這些疾病,就得消滅所有牛、羊、貓、狗、豬、老鼠等動物,因為只要世界上存在動物,人與它們接觸時就可能染上各種疾病。人只是地球上的一種生物,需要依賴其他物種才能生存,因此人不可能與人獸共患病完全隔離,所以迄今能消滅的只有天花。

人類能“消滅所有疾病”嗎

光學顯微鏡下的天花病毒:外形近似長方體,長邊約為400納米

再說說非傳染性疾病。今天的很多慢性病,如癌症、糖尿病等其實是衰老、生活方式改變等引起的。與原始人類相比,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鉅變,已經與過去人類在自然演化中積累的特有的基因功能相沖突,例如:節儉基因與今天較好的物質生活相沖突,引發糖尿病。因此,要消滅人類的非傳染性疾病,不僅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還要消除或弱化人類在幾十萬年中形成的基因功能,這個任務也難以完成。

“end all disease”應當理解為,利用醫學和其他科學手段更好地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而非消滅疾病。防治疾病將主要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和預防傳染病。醫學可以把疾病對人類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但疾病會永遠與人類相伴,所以消滅所有疾病的“小”目標是無法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