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味的戛纳获奖电影有哪些?

中国互联网邪会


2018年戛纳最佳编剧奖

文 | 王俊俊

陈奕迅有一首封神的歌《浮夸》,印象最深的一句词是:

这世上还赞扬沉默吗?

21世纪,一切节奏都在变快,变浮夸,变成赤裸裸的利益,明晃晃的交易。毫无婉转之地。

沉默的老好人,不仅现实里不多见了。就连电影里,都很少出现了。

电影若是一出现好人,大多数情况下都被称为:假。没新意。老套。俗。

然而,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却颁给了一个“好人”。

幸福的拉扎罗

《幸福的拉扎罗》豆瓣评分8.7,好于95%的奇幻片。

显然观众接受度很高,是一部具有观赏性的奇幻文艺片。

虽然是奇幻,但是全程没有特效。主要靠的,还是表现手法。

文艺片的受众一直比较小,因为文艺电影的重点不在于观影体验,而是表现形式。

因为不需要迎合观众,电影就仿佛是按着导演自己的意愿拍了一堆东西放在那里,你们爱看不看,反正他/她是开心了。

观看艺术电影,是体味导演独有的述说途径的最佳方式,可能精致,可能奔放,也可能悠长,但总是暗藏惊喜。

《幸福的拉扎罗》为观众展现了意大利独有的现实和魔幻结合的传承。

电影获得了今年戛纳的最佳编剧奖,是意大利新锐女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的第三部作品。

她的第二部作品《奇迹》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初出茅庐就获得重量级奖项,才华横溢的导演备受关注。

我在观影过程中却遇到了片刻的震颤,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美的地方。

电影采用了16mm的胶片拍摄手法,又模糊又清透,看完之后留下是一种氤氲的绿意,我止不住地回想电影的每一个细节。

电影中有极其丰富的细节和意象,每个人都可以感同身受,因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相符的部分。

电影一开始的场景是一个农村的家里,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乡土电影。

两者的相同点是没有华丽的布景,不太讲究画面的精巧对比,只是表达底层人民真实的情绪和状态。

主角拉扎罗老是被各种人叫去干农活,但是他都毫无怨言地去完成。

他和侯爵夫人的儿子坦克雷迪成为了好朋友。

坦克雷迪不满于她母亲的冷酷,于是自己策划了一起绑架。

坦克雷迪十分活泼且娇纵,拉扎罗澄澈且认真。两人就这样成为兄弟。

雷迪把弹弓送给拉扎罗,故意认真得像骑士授位仪式一样。

而这把弹弓作为伏笔串起了后面的剧情。

一次,拉扎罗因为淋雨发了高烧。

去找坦克雷迪的路上,他竟然失足掉下了悬崖。

这时,一个姑娘因为坦克雷迪失踪而报了警,这个农场的秘密就此被打破了。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时代没有佃农制度和侯爵,坦克雷迪的母亲骗了所有的农民。

至此,坦克雷迪家庭破产,农民们有了身份证进入城市生活。

但拉扎罗还躺在悬崖下。

他突然被一只狼闻醒了,狼在这个电影里面也是一个象征性的动物。

拉扎罗什么都不知道,他曾经生活的地方已经空无一人。

当他误打误撞的进入城市后,观众才发现,这时起码已经是十年之后了。

拉扎罗穿越了。

还好他遇到了以前的同村姐姐,她收留了他。

拉扎罗去还心心念念的想着去找坦克雷迪,他们竟然偶遇了。

坦克雷迪已经变成一个被生活所摧残的胖子。

雷迪好像仍然生活在上层,但其实早已经穷困潦倒。

他去银行借钱的时候被银行粗鲁地赶了出来。

他笑着朝拉扎罗喊到 「武器上膛」

拉扎罗连忙拿出武器去扶他。

这时的雷迪仍然孩子气,以及喜怒无常。他身上仍然残留有少年的影子。

他们一起回到拉扎罗的家,雷迪邀请他们一家人明日去他家吃午饭。

雷迪临走前说 「再见 骑士」,这一瞬间,我突然很心碎。

在年少时,他们是两个骑士。而现在呢?

电影前半段描写单纯的田园生活,后半段描写了仍然是少年的拉扎罗,遇到了长大了的所有人。

电影最妙的地方,就是把这个奇幻的点设置在极其现实的基础上。

拥抱生活的每个人,都已经不能再天真烂漫了。

他的姐姐找不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为了赚钱甚至坑蒙拐骗。

他的好朋友坦克雷迪被银行的人破口大骂。

当这两方进行碰撞的时候,才能体会生活到底给人带来了什么。

如果拉扎罗跟着他们一样进入城市、成长,他终会成为这个城市里面的一粒沙子。

但是拉扎罗没有。

拉加罗的归来,像是在嘲讽这个城市,嘲讽所有人,嘲讽“生活”这个词语。

这一家人高高兴兴,着装整齐地准备赴宴。还特意用仅有的积蓄买了昂贵的点心作为礼物。

到了门口,女主人却说:

他们没有特别愤怒,只是骂骂咧咧的离去,又被女主人叫住了,她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拉扎罗的姐姐没有听家人的反对,把这盒礼物留给了对方。

女主人说因为银行,他们破产了,失去了一切。我们还能听见侯爵的儿子在屋内发脾气。

他所说的做客,根本就是反复的虚荣。

一群人在回去的路上,拉扎罗听到教堂的音乐声,姐姐说:

却被赶出来了

走出来之后,仍然听见了音乐。音乐自己跟着拉扎罗走。

再苦的生活都有美的存在,推着车走在路上的他们,仍然被音乐的美所吸引。

当你慢慢长大,往前走,你遇到了生活。它可能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摧毁你。

但是在这一片狼藉中,你又可以发现一点美好的东西。于是你接着走下去。

拉扎罗停在路边,走到一颗树下坐着。

流着眼泪得他像一个天使,导演也说过,拉扎罗只是纯洁存在的证明。

他为什么伤心呢?

是因为他亲爱的兄弟被现实伤的这么狠吗?

拉扎罗一直想找到雷迪,是因为想找回那段快乐的时光,他最开心的时候是在田野里农作做的日子。

但是拉扎罗的开心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就像最后,拉扎罗闯入银行,口袋里面弹弓的形状被人误以为是手枪。

当他陷入记忆回闪的时候,被众人打倒在地。

他一动不动仿佛死去了。

这时出现一匹狼。

逆着车流前行的狼和城市生活格格不入,此时的他不知是迷失了,还是想要逃离。

如果这部电影仅仅是叙事了人们生活百态,他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现实电影。

但是电影里面加上了拉扎罗这个奇幻的存在,就像是一杯白水里面被点入色彩。

拉扎罗本身就是一个玄幻的存在。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世间有恶的存在,但是他却乐于接受一切劳苦。

最后拉扎罗在银行被周围的人打得头破血流,他们嘴里都念叨着自己的生活。

拉扎罗的幸福在于,他从来都不曾理解生活为何物。

他从头到尾他都不曾融于生活。

不是说他没有因为生活而变坏,因为生活本身不是令人恶心的。令人感到痛苦的,是那种不可抵抗的摧毁感。

我觉得最残酷的是,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大多数人的梦都灭掉了。

这意味着,在成人世界里面不可能存在如此澄澈的拉扎罗。

当他深陷其中时,要不同流合污,要不悄然陨落。

拉扎罗是一个天生无欲无求的圣人,纯洁的像天使一样。

他唯一一个念头,就是想和兄弟般的朋友,在一起多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可是这唯一的念头,唯一的索求,却使他堕入凡尘,流下泪水。

被人围殴致死,也不明白人类的生活为什么是这样。

电影中,关于狼和圣人的寓言,抽象却又极度准确的描绘了世人的样子。

在平静,祥和,温暖,纯洁的拉扎罗眼中,人们互相剥削,互相恐惧,互相伤害。

纯洁的村民,在十多年后看到拉扎罗,第一反应就是赶走他。

因为他们觉得愧疚,愧疚以前总是让他干活。

因为那些姑娘们,也耍弄他,让他倒咖啡,却放他鸽子。

他们愧疚,却丝毫不忏悔,只是赶走他。

可拉扎罗,却丝毫没怪过任何人。

饰演拉扎罗的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这是他的银幕处女作

在故事寓言中,老狼迫不及待的扑上来,想要扑咬圣人。但它却被一阵味道所阻碍,那是它从来没闻过的味道。那是【好人】的气味。

而在现实中,美好终于被撕碎,拉扎罗终于死去,却没有一个人感到心痛。

这时代,人人都强调自己的追求的权力,可掌握了权力,占领了制高点,却又回过头来贬低那些奋不顾身的温柔和纯洁。

涉足人世,如饮川洪,几分纯杂,只有各人心里有数。

《幸福的拉扎罗》这部电影如诗如风,他不精心编排,却展现了生活中的复杂与交融。

它轻轻的叫住你,让你回头看了一眼,一直在驱赶你前进的生活是什么模样。

喜欢看电影,关注我准没错


俊俊电影


自2018年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以来,微博上热搜就没有断过,各路明星的红毯秀持续霸占微博热搜。戛纳电影节作为国际顶尖电影节,除了红毯上女明星们争奇斗艳的造型外,还为全球的文艺青年送来了一些高逼格的佳作。

作为一名真文艺青年,怎么能不知道关于历届戛纳电影节的获奖情况呢?不知道也没关系,可以到小米电视电影频道下的“获奖佳片展映”专区,找到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补补课。

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下历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获奖影片。电影《百丝带》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以一位乡村教师的回忆为主线,讲述了一战前夕德国北部某村庄里发生的一系列离奇故事。《流浪的迪潘》当年打败了呼声最高的《索尔之子》惊喜逆转,成为了68届戛纳电影节的最大赢家。

《生命之树》则不单单有强大的演员阵容,他的诱人之处在于,荣获64届金棕榈奖时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和反响。一部电影有什么样的亮点才可以站在戛纳影展最高的领奖台上,又是有什么样的缺点导致观众激烈的批评和质疑,可以说很吊人胃口。

除此之外,在小米电视上还有戛纳电影节历届荣获“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和“评审团大奖”等电影观看。甚至奥斯卡、金球奖、金马奖、金像奖获奖电影都能在小米电视看到,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错过经典影片了。鉴定完毕,小米电视的“内容之王”称号是实至名归无疑了。

小米电视不仅有个强大的片库,而且找片搜片特别方便。通过内置的PatchWall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和蓝牙语音遥控器,一句话就能轻松找片。按住蓝牙语音遥控器上的语音键,说出关键词“戛纳电影节”或是“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小米电视能自动搜索到片库里关于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电影,并推荐到首页,点击就可以观看了。这波操作是不是很秀,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小米电视


从五月八号开始,韩国电影《寄生虫》从韩国本土到法国、中国香港等多地一路上映,一路上演韩国电影史上神话,最终一举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豆瓣评分9.2高分的电影也为韩国拿下了其电影史上第一个金棕榈奖。这是导演奉俊昊的高光时刻,也是亚洲电影的高光时刻。

影片讲述的是穷人一家通过计谋骗过富人一家,成功寄生富人生活的故事。由于一次机会,穷人家的哥哥得到了可以给富人家女儿辅导功课的机会,穷人家的妹妹通过自己的技术为哥哥仿造了一份offer使得哥哥顺利进入富人家,然后妹妹又利用自己的计谋挤掉富人家原有的司机和女管家,让她的爸爸和妈妈也进入富人家任职,这样,穷人一家开始了依靠富人雇佣的寄生生活。但谎言总有崩塌的一天,当骗局被拆穿,穷人也最终忍受不了富人有意无意地对自己身上味道的嫌弃,最后在生日会上杀了富人。

整部影片的剧情从幽默、轻松到悬疑、刺激,再到最后高潮的惊悚,尤其是当穷人一家计划骗局,一步一步将家人送进富人家时的紧张刺激,可以说导演奉俊昊用剧情成功抓住了观众的吸引力,再加上其以细节著称的拍摄手法,电影中的每一处都值得观众反复去推敲思考。如:前女管家和有钱人家的女主人在庭院时,巧妙利用玻璃窗的对角线来暗示两个人身份的不同,一条看似有形的线划清了两个阶级之间无形的界限。奉俊昊试图用这些细节来向观众解释影片发展,通过一系列隐喻来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寄生虫》之所以获得戛纳金棕榈奖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同样获得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以批判的态度去揭示小偷家族存在和解散的原因,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部《寄生虫》虽然最后采取了“杀人”式的结尾方式,但它以更加直白的形式告诉大家社会存在的、可以说是现在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阶级问题。

穷人和富人的对立——味道

在影片中,有许多观众都注意到关于“味道”这一话题的讨论。导演在影片中多次强调味道:富人一家对异味的嫌弃、小男孩最初发现骗子一家味道相似、穷人一家努力改变自身发出的味道、大雨过后女主人那句“雨后让空气和城市更干净”都在暗示“味道”在两家人之间的存在。那穷人一家拼命想除去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呢?是常年在阴暗的半地下室见不到阳光的发霉味,是暴雨后浸泡在地下污水中藏污纳垢的酸臭味,其实那就是穷的味道。

导演仅仅用“味道”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就向我们介绍影片的初衷:两个阶级的对立。故事的发生也是由于穷人一家想摆脱贫穷的现状,打算进入“富人”阶级,当他们受雇于富人时,面对之前一直不敢招惹的醉汉,现在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向醉汉泼水,他们以为自己不再是穷人了,于是也想在富人前努力摆脱代表“贫穷”的气味。但是当富人在大雨时享乐时,穷人却只能看着泛滥的洪水手足无措,阶级最终还是没法打破。

谁都不快乐,谁都有罪

《寄生虫》中没有明确谁到底是主角,也没有刻意说明哪个人是绝对善的,也没有说谁是恶的。就像穷人家的妈妈说,富人不是有钱又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才善良。影片没有像以往批判阶级的电影那样将富人刻画成只会贪图享乐,相反,电影中富人一家工作勤恳,家庭也和睦,这就使得穷人一家的行骗显得有点底气不足,因为社会本就是优胜劣汰,富人在竞争中正当获得了应有的,那么穷人还有什么理由去打击富人?富人一家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对下层人的排斥,这是上层人的优越感,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穷人们总是被不安和拘谨所拘束,而富人即使面对未曾遇到的场面也能从容应对。

而穷人一家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家庭的生存,包括最后穷人忍无可忍杀了富人,也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受到屈辱。但是我们反过来思考,穷人的失败似乎又都有其原因:父亲阿Q式的生活态度,哥哥几次高考落榜。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悲哀。再看前女管家,虽然工作尽责,但是却在地下室藏了她的丈夫。一切的“不应该”的背后都在向观众诉说着“应该”。这部电影里谁都没有错,但谁都又犯了错。

可以说,整部电影最精妙的比喻就是“寄生虫”,这个概念融入了导演数十年的社会思考。

《寄生虫》获奖后,有一句极其讽刺的短评:

“最聪明的蝼蚁,最愚蠢的上流”。

这个笑中带泪的故事背后冷酷地折射出被金钱与欲望割裂成不同阶层的韩国社会中苦闷压抑的现实。每个人都在自己阶层的孤岛上望洋兴叹,徒呼奈何!


瞳安城


在所有嘎纳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里,能得到最高荣誉的只有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霸王别姬”获得第46届嘎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霸王别姬在66届奥斯卡电影节上还获得过最佳外国语电影提名,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电影历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 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还获得过嘎纳电影节的最佳技术奖)

假如要问嘎纳获奖电影里哪一部最值得回味,强哥当然会选择“霸王别姬”! 撇开人们对以后的陈凯歌的种种非议,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中国导演能像他那样在嘎纳为中国电影赢得过如此高度的赞扬和荣誉了……一部电影浓缩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和人世百态,酸甜苦辣咸,悲欢离合情;友谊爱情和伤害并存,艺术苦难和民族爱恨交织;悲情人生,生离死别,一个是假霸王,一个是真虞姬;一个戏里戏外来去自由,一个入戏太深而迷失了自己……

都说戏子无义,谁敢说段小楼,程蝶衣,菊仙无爱无恨?都说戏如人生,难道真的像程蝶衣说得那样“一辈子,少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都说人前显贵人后吃苦,难道真的是五彩缤纷的背后注定要坎坷磨难?


“霸王别姬”值得我们回味的太多太多,每一次看都会满含热泪……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文责自负,谢谢阅读,欢迎指教!


强哥144960442


戛纳国际电影节,今年的答案即将在19号揭晓了,虽说,“金棕榈”比“小金人”名气小些,但在欧洲范围内,“金棕榈”与威尼斯的“金狮”、柏林的“金熊”,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气的。本届中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也去参加了,祝愿得个好成绩回来啊!

要说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有很多,我就说说我认为值得回味的吧,咱也别分是否是金棕榈奖还是导演、演员什么的,总之,能获奖的,影片也不会差的!

记忆最深的就是哥哥的《霸王别姬》了,哥哥最好的电影之一,在我看来这部《霸王别姬》已不是电影了,而是人生。剧中程蝶衣分不清戏和人生,“我本是男儿郎”到“我本是女娇娥”,程蝶衣的执着,一旦认定就一辈子不会改变,他想跟段小楼唱一辈子的戏,差一天,差一个小时,差一分,差一秒,都不是一辈子。小楼可出可入,蝶衣却入戏不出,而你,又是谁?是小楼?还是蝶衣?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因为太爱一个事物导致到最后忘记了自我,这也许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有几多生动,人生就有几多沉重吧。

还有一部传记片《钢琴家》,这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二战影片,战争中人性都被无限放大的影片,《钢琴家》以一名钢琴师躲避纳粹迫害的故事为展开,布洛迪稀少的演奏,却每一次都是那般有力的以音乐倾述着战争之殇,而最终的落足重心却全然并非在于控诉德国法西斯的残暴,那最后关于纳粹军官与钢琴师两人的故事里,令人更得见战争中无关种族,无关党派人性的光芒,纳粹虽恶,但也会有像军官那样的好人。“人性与一个人是哪国人、哪个党派的人没有太多关系”。我们要从这个角度看,本片是很优秀的,冷静而客观的讲了一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是可以媲美《辛德勒名单》的。


咖咖爆米花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能够在戛纳获奖是很多导演的梦想,当然,可以获奖的电影水准绝非一般。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而评委会奖实际为为亚军电影,是为遗憾不能获得冠军的电影而起到平衡作用的一个奖项。



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姜文代表作《鬼子来了》。它于2000年获得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鬼子来了》讲述了中国山海关附近一个农民与一个日本俘虏的种种荒诞却无限讽刺的经历,是中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里最为出彩的异类!立场中立,不偏不倚,没有美化,没有丑化,只有无尽的黑色幽默。而最后画面变成彩色,而姜文人头滚落,其中意味让人扼腕叹息,让人不禁陈思!一部电影陡然从八分升到九分以上,不愧被很多网友称为神作!



而近年来为国人称道的《让子弹飞》,与《鬼子来了》对比之下,只是继承了黑色幽默,荒诞的剧情,和恰到好处的节奏感,而完全没有《鬼子来了》这么深刻!两部作品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品。



所以,《鬼子来了》绝对是姜文电影的巅峰,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电影的巅峰!没看过的,赶紧去看,看过了的,赶紧再去看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