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历史

塞尔维亚历史

翻译来源:塞尔维亚驻华使馆网站(http://www.beijing.mfa.gov.rs/lat)


塞尔维亚历史


塞尔维亚历史上重要的日子

形成- 8世纪

独立——c.1166

王国建立- 1217年

奥斯曼帝国占领,失去独立- 1459年

1804年2月15日,第一次塞尔维亚人反抗土耳其人的起义

第一部宪法—1835年2月15日

国际认可- 1878年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形成于1918年

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形成于1943年

1991-1995年南斯拉夫解体

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于2006年6月5日解散

中世纪塞尔维亚(7 -14世纪)

早在公元7世纪,塞尔维亚人就进入了他们现在的领土,并在六种不同的部落划分中定居下来:

- 拉什卡/拉西亚(Raška / Rascia)(现在的西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北部),

-波斯尼亚(从拉西亚直到12世纪都是模糊的),

- Zahumlje(黑塞哥维那西部),

-特拉乌尼亚(东黑塞哥维那),

-帕格尼亚(中达尔马提亚),最后是

- 杜克利亚(Duklja)/泽塔(Zeta)(黑山的前身)

第一个记录塞族王子Vlastimir、Višeslav Radoslav Prosigoj。那时,这个国家已经完全接受了基督教。在今天黑山的泽塔,博丹被教皇加冕(第一次提到这个是在一个世纪后的10世纪。统治者不断变化,国家接受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最高保护,而不是来自敌对的保加利亚。一个世纪后,塞尔维亚脱离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第一个统一塞族状态下出现在Časlav Klonimirović统治下,10世纪中叶的Rascia王朝。然而在11世纪前半叶可以看到沃伊斯拉夫列维奇(Vojislavljević)家族在泽塔(Zeta)的崛起。最后,12世纪中叶看到了在Rascia 尼曼尼奇(Nemanjić)王朝的崛起。Nemanjić领导的塞尔维亚黄金时代持续了三个世纪,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巴尔干国家的顶峰。14世纪中叶,有沙皇斯特凡·杜尚(Stefan Dušan)统治,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所征服(在泽塔的最后一个堡垒,终于在1499年降下帷幕)。

1170年,在与他的兄弟争夺王位之后,斯特凡·内曼尼亚,內曼尼奇王朝的创始人,在掌权后,在Raška地区的塞尔维亚国家开始实施革新。有时会争取拜占庭的支持,有时又反对它,伟大的族潘(župan) (这个头衔相当于王子序列)斯特凡·内曼尼亚东部和南部地区逐渐扩展他的国家领地,和新吞并了滨海和泽塔地区。随着其政府的努力,伟大的族潘投入更多的经历去建设寺院。他的捐资建设的修道院包括拉什卡(Raška)地区的Djurdjevi Stupovi修道院、Studenica修道院和阿陀斯山上(Mt.Athos)的Hilandar修道院。

斯特凡·内曼尼亚(Stefan Nemanja)的继位者是他的次子斯特凡,而他的长子武坎(Vukan)则被赋予了泽塔地区(现在的黑山)的统治权。斯特凡·内曼尼亚的小儿子拉斯特科(Rastko)成为了一名僧人,并以萨瓦(Sava)的名字命名,他将所有的努力都用于在他的人民中传播宗教信仰。由于教廷也有扩张其影响力到巴尔干半岛的野心,斯特凡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从教皇那里获得了王冠,从而在1217年成为塞尔维亚的第一位国王。在拜占庭,他的兄弟萨瓦成功地为塞尔维亚教会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并于1219年成为首位塞尔维亚大主教。因此,塞尔维亚人获得了两种形式的独立:世俗的和宗教的。

下一代的塞尔维亚统治者们- 斯特凡(Stefan Prvovenčani)的儿子拉多斯拉夫(Radoslav),弗拉迪斯拉夫(Vladislav)及乌罗什一世(Uroš),这三个国王的统治时期以国家结构处于稳定状态为主要标志。他们也或多或少都依赖于一些邻国——拜占庭、保加利亚或匈牙利。事实上,与匈牙利人的关系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从作为乌罗什一世的儿子德拉古廷(Dragutin)娶了以匈牙利公主可以看出来。后来,当德拉古町退位,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米卢廷(Milutin)后,匈牙利国王拉迪斯劳斯(Ladislaus)四世把波斯尼亚东北部地区的土地给了他,包括Srem和Mačva地区及贝尔格莱德市,而他设法征服并占领了塞尔维亚东北部。因此,所有这些领土第一次成为塞尔维亚国家的一部分。

在德拉古廷的弟弟米卢廷国王的统治下,塞尔维亚变得更加强大,尽管它偶尔不得不在三个不同的战线上作战。米卢廷国王是一位精明的外交家,他很喜欢使用中世纪惯用的外交权宜之计——王朝联姻。他结过五次婚,娶过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拜占庭的公主。他在教堂的建造方面也很著名,其中一些最亮眼的例子是中世纪塞尔维亚教堂,包括:位于科索沃的格拉察尼察(Gračanica)修道院,希腊阿索斯山(Mount Athos)的锡拉维里欧修道院修道院(Hilandar Monastery),耶路撒冷的圣天使教堂等。由于他的捐助行为,米卢廷国王被宣布为圣徒,尽管他的生活动荡不安。他的儿子斯特凡继承了他的王位,后来被称为斯特凡·德坎斯基(Stefan Dečanski)。通过赢得尼什(Niš)及周边县镇,他将王国领土扩展到东部,通过获得马其顿领土,他又将王国领地扩展到南部。斯特凡·德坎斯基功绩胜于其父,他在曼陀西亚修建了迪卡尼(Visoki)大修道院 -塞尔维亚中世纪最不朽的建筑样板,并为他赢得了以他命名的称号。

在中世纪的欧洲,在斯特凡·杜尚沙皇的统治期间,中世纪塞尔维亚享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声誉,并在十四世纪中叶开始达到了顶峰。这是时期杜尚法典(Dušanov Zakonik)是中世纪塞尔维亚最伟大的司法成就,欧洲封建国家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圣萨瓦的诺莫卡农法典、杜山法典、壁画以及装饰在塞尔维亚土地上的中世纪修道院建筑,是塞尔维亚人民永恒的文明纪念物。皇帝斯特凡·杜尚通过与拜占庭的交换,获取南部、东南及东部领土,将其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他的小儿子被称为“幼子”的乌罗什(Uroš)取代了他的皇位,幼子这个词可能也适用于王国的状态慢慢滑向封建无政府。这是一个新威胁崛起的时期: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从亚洲逐渐扩展到欧洲,首先征服了拜占庭,然后是其他巴尔干国家。

土耳其统治下的塞尔维亚(14 -19世纪)

击败了塞尔维亚军队的两个关键战役决定了塞尔维亚的命运,这两个战役是1371年在马里察(Marica)河岸马其顿的贵族军力被击败,1389年在科索沃波耶(科索沃平原),由当时在塞尔维亚最强的区域统治者拉扎尔(Lazar)王子指挥的诸侯军队,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科索沃之战决定了塞尔维亚的命运,在此之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对抗土耳其人。这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以拉扎尔王子的儿子——专制君主斯特凡·拉扎雷维奇——一个真正的欧洲风格的骑士,一个军事领袖,甚至是诗人——和他的堂兄德杰拉·布兰科维奇(Djuradj Brankovic)的统治为标志。布兰科维奇把国家首都搬到了北部,搬到了新建的防御城镇斯米德列沃(Smederevo)。土耳其人继续他们的征服,直到1459年他们最终占领了整个塞尔维亚领土,斯米德列沃落入他们手中。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近五个世纪。土耳其人迫害塞尔维亚贵族,决心用武力消灭社会精英。由于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伊斯兰神权国家,信奉基督教的塞尔维亚人实际上就像奴隶一样生活——遭受虐待、羞辱和剥削。因此,他们逐渐放弃了在那里进行采矿、手工业和贸易的发达的城市中心,撤退到充满敌意的山区,以养牛和适度的农业为生。

欧洲列强,尤其是奥地利,依靠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的帮助,与土耳其进行了多次战争。在1594年的奥地利-土耳其战争(1593-1606)中,塞尔维亚人在巴纳特(Banat,土耳其潘诺尼亚地区)发动了一场起义。苏丹为了报复,焚烧了圣萨瓦的遗迹——对所有塞尔维亚人来说,这是最神圣的东西,甚至连塞尔维亚血统的穆斯林也将其奉为神圣。塞尔维亚人在黑塞哥维那建立了另一个抵抗中心,但当土耳其和奥地利签署和平协议后,他们放弃了对土耳其的报复。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一系列事件变得司空见惯。

在土耳其和神圣同盟(由教皇资助形成,联盟包括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之间的伟大战争期间(1683 - 1690),这三个势力组成的神圣同盟煽动塞尔维亚人反抗土耳其当局,起义和游击队很快遍及巴尔干半岛西部:从黑山和达尔马提亚海岸到多瑙河流域的及古塞尔维亚区域(马其顿、拉什卡、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然而,当奥地利人开始撤出塞尔维亚时,他们邀请塞尔维亚人与他们一起北上到奥地利领土。不得不在土耳其复仇和生活在基督教国家之间做出选择后,塞尔维亚人大规模地放弃了他们的家园,由他们的族长阿尔塞尼耶·查尔诺耶维奇(Arsenije Carnojevic)领导北上。巴尔干半岛南部的许多地区在这一进程中人口减少,土耳其人利用这一机会使拉什卡、科索沃和梅托希亚伊斯兰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使马其顿伊斯兰化。这一进程的影响至今仍可见。

塞尔维亚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1716-1718年,当时从达尔马提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到贝尔格莱德和多瑙河盆地的塞尔维亚族领土成为萨沃伊亲王尤金(Eugene of Savoy)发动的新奥土战争的战场。塞尔维亚人再次站在奥地利一边。在波扎雷瓦茨签署和平条约后,土耳其失去了在多瑙河盆地的所有财产,以及塞尔维亚北部和波斯尼亚北部,达尔马提亚和伯罗奔尼撒的部分地区。

最后一次奥土战争是所谓的杜比卡战争(1788-1791),当时奥地利人新近敦促波斯尼亚的基督徒造反。此后,直到20世纪,两大帝国之间才爆发战争,标志着它们的灭亡。

现代塞尔维亚(1804 - 1918)

塞尔维亚人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反抗潜伏了几十年,在19世纪初随着1804年和1815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而浮出水面。土耳其帝国已经面临严重的内部危机,没有任何恢复的希望。这对生活在其统治下的基督教国家产生了特别严重的影响。塞尔维亚人不仅发动了一场民族革命,而且还发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价值观的引入,塞尔维亚逐渐开始赶上欧洲国家。由于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和随后的战争,塞尔维亚独立公国于1878年成立,并获得国际承认。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由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的领导人乔尔奇·彼得洛维奇(Djordje Petrovic)和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的领导人米洛斯·奥布雷诺维奇(Milos Obrenovic)交替出现的两个王朝。塞尔维亚进一步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文化和艺术的普遍进步,这主要是由于实施明智的国家政策,把年轻人送到欧洲各国首都接受教育。他们都带回了一种新的精神和新的价值体系。前土耳其省正在经历的这种转变的外部表现之一是1882年宣告塞尔维亚王国成立。

19世纪下半叶,塞尔维亚被纳入到欧洲国家集群,第一批政党成立,为政治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1903年的政变,使卡拉季耶(Karadjordje)的孙子登上王位,并封他为彼特一世国王,为塞尔维亚的议会民主开辟了道路。在接受了欧洲的教育后,这位自由主义的国王翻译了约翰·斯图尔特·迈尔斯的《论自由》,并给了他的国家一部民主宪法。它开创了一个由于解放战争的爆发而中断的议会政府和政治自由的时期。1912 - 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的统治。土耳其被逼退到海峡对岸,巴尔干半岛国家在土耳其撤出的领土上建立起来。

1914年弗朗茨·费迪南德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地利王储,作为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的借口,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塞尔维亚军队勇敢地捍卫其国家和赢得了几次重大的胜利,但它最终被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联合部队所征服,不得不退出国家领土行进在阿尔巴尼亚山脉和亚得里亚海。在科孚岛休养生息后,塞尔维亚军队与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美国等其他协约国(Entante forces)部队一起返回塞萨洛尼克前线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有126.4万人伤亡,占总人口的28%(4,529,000人),其中男性占58%,这是一个从未完全恢复的损失。这种巨大的牺牲是塞尔维亚为盟军的胜利以及战后欧洲和世界的重建所做出的贡献。

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18-1991)

1918年至1991年,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l 1918年-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

l 1941年至1945年——二战

l 1945-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l 1991-1995年- SFR南斯拉夫解体

南斯拉夫王国(1918-1941)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1918年12月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的条件得到了满足。南斯拉夫的理想长期以来一直是由给该国命名的三个国家的知识界培育的,但是国际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直到那时才允许它的实施。然而,战后,理想主义知识分子让位于政治家,而最有影响力的克罗地亚政治家从一开始就反对建立新国家。

由最初斯捷潘·拉迪奇(Stjepan Radic)领导、后来由弗拉特科·梅塞克(Vlatko Macek)领导的克罗地亚农民党(HSS)慢慢成长为支持克罗地亚国家利益的庞大政党。据其领导人说,南斯拉夫没有为克罗地亚的国家问题提供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他们选择有组织地阻挠国家机构,结成政治联盟,破坏国家统一,进行政治斗争,从而索取一定的让步。每一个政治或经济问题都被用来作为提出所谓“悬而未决的克罗地亚问题”的借口。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防止国家进一步衰弱,亚历山大一世国王在1929年取缔了国家政党,获得了行政权,并将国家重新命名为南斯拉夫。他希望遏制分裂主义倾向,缓和民族主义情绪。然而,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发生了变化:在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分子和纳粹分子掌权,斯大林成为苏联的绝对统治者。这三个国家都不赞成亚历山大一世的政策。事实上,前两个国家想要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国际条约,苏联决心重新获得他们在欧洲的地位,并采取更加积极的国际政策。南斯拉夫是这些计划的障碍,亚历山大一世国王是南斯拉夫政策的支柱。

1934年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国王在马赛被一个在保加利亚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VMRO )的成员所暗杀。这个组织计划与克罗地亚法西斯分裂组织乌斯塔莎(Ustashi)合作,将沿南斯拉夫东部和南部边境地区据为己有。30年代后期的国际政治舞台的特点是,在主要人物之间,极权主义政权的侵略性态度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秩序之间越来越不能调和,而后者正在失去它们的据点,其赞助者们也在失去他们的力量。在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的支持和压力下,克罗地亚领导人弗拉特科·梅塞克和他的政党设法迫使克罗地亚在1939年建立了巴诺维纳(banovina)(行政省)。协议明确规定克罗地亚仍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但它正在匆忙地在国际关系中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治认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941-1945)

20世纪40年代初,南斯拉夫发现自己被敌对国家所包围。除希腊外,所有其他邻国都与德国或意大利签署了协议。希特勒极力向南斯拉夫施压,要它加入轴心国。政府甚至准备与他达成妥协,但是这个国家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反对纳粹主义的公开示威活动引发了残酷的反应。德国空军轰炸了贝尔格莱德和其他主要城市,1941年4月,轴心国占领了南斯拉夫并将其解体。该国西部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一起变成了一个被称为克罗地亚独立国(NDH)的纳粹傀儡国,由乌斯塔什统治。塞尔维亚被德国军队占领,北部领土被匈牙利吞并,东部和南部领土被保加利亚吞并。科索沃和梅托希亚大部分被阿尔巴尼亚吞并,阿尔巴尼亚由法西斯意大利赞助。黑山的领土先是被阿尔巴尼亚占领,随后被意大利军队占领。斯洛文尼亚被德国和意大利瓜分,意大利也占领了亚得里亚海的岛屿。

克罗地亚独立国家以纳粹为榜样,建立了灭绝营,并进行了残暴的种族灭绝,杀害了75万多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吉卜赛人。这场大屠杀为五十年后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爆发的内战以及随着1991-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而爆发的内战奠定了历史和政治背景。

德国占领军的无情态度和克罗地亚乌斯塔沙政权的种族灭绝政策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强烈抵抗。塞尔维亚人奋起反抗克罗地亚种族灭绝政府和纳粹对南斯拉夫的解体。许多人在解放战争中加入了游击队(由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的民族解放军),从而帮助盟军取得了胜利。1944年底,在红军的帮助下,游击队解放了塞尔维亚,1945年5月,解放了剩余的南斯拉夫领土,并在匈牙利、奥地利和意大利与盟军会合。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是在战争中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170万人(占人口的10.8%)被杀,根据当时的物价,国家损失估计为91亿美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45-1991)

正当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1943年宣布了一项社会和国家制度的革命性变革,废除了君主制,改为共和制。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成为新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第一任总统。南斯拉夫曾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后来转变为一个中等工业国家,并通过支持去殖民化进程和在不结盟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而获得国际政治声誉。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是由六个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以及伏伊伏丁那、科索沃和梅托希亚两个自治区。这两个自治区同时是塞尔维亚的组成部分。由于这种行政划分和历史原因,塞尔维亚人- -南斯拉夫人民中人数最多的人- -居住在所有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区。在1974年《宪法》通过后,鼓励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穆斯林和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扩张,以牺牲联邦当局为代价来确保各共和国的权力的趋势变得特别强烈。

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解体(1991-1995年)

1991年至1992年期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强行脱离了南斯拉夫,而马其顿则和平地脱离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解体得到了国际强权的赞同,这些大国承认所有国家都有自决权,除了塞尔维亚人之外,塞尔维亚人一般希望继续生活在南斯拉夫。分离主义共和国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这显然违反了主权国家国际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也没有达到某一国家必须达到的标准才能得到国际承认。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在南斯拉夫议会的联合会议,塞尔维亚和黑山选择留在联邦,通过了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宪法,重申了1918年12月1日首次创立的国家的连续性。

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的解散(2006年)

2003年2月,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通过了一项新的宪法章程,将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转变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宪法赋予这两个成员国在三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联邦的权利。黑山共和国于2006年5月行使这一权利,并经全民公投后决定脱离国家联盟,宣布独立。2006年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塞尔维亚共和国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的国家和合法继承者的决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